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臺灣問題之我見暨中國本土主義初探


這段時間看了不少臺灣的政論節目,一個很深切的感受,就是臺灣人的本土意識越熾越旺。

如何面對中國,是這些政論節目一個常見話題,但我覺得爭執的焦點,則是臺灣的統與獨,也即臺灣的未來。其焦慮反映出的現象,則是臺灣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還是外省人及其後代的身份認同及文化自覺。當我切換於民進黨的深綠、淺綠與國民黨的深藍、淺藍,親民党的淺藍與台聯的深綠,還有新近在政壇崛起的時代力量及稍顯沒落的新黨,輾轉在辜寬敏、彭文正等所提倡的急獨,蔡英文所代表的緩獨,洪秀柱所領銜的一個中國,吳敦義所倡言的一中各表,以及胡忠信、姚立明、餘莓苺、周玉蔻、鐘年晃、侯漢廷、賴嶽謙等政治名嘴的各色觀點,特別是看到同樣擁護臺灣本土意識的周玉蔻、劉文雄與陳奕齊、劉敬文對嗆激辯時,作為一位大陸人,也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臺灣問題很是複雜,這源自於它的歷史。殖民,是臺灣繞不過去的一個傷口。雖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臺灣人,是由中國大陸早期移民過去,但無論是日據時代的殖民,還是兩蔣統治的戒嚴時期,以及鄭南榕的自焚,彭明敏的流亡,雷震的冤獄,綠島的抗爭,文星的風潮,以及以往的美麗島事件、野百合運動與新近的太陽花學運,皆給這片土地留下深深的痕跡。這是既成的事實,無法改變,但這些基於事實的歷史,影響于現實的軌道,孕育出不同的思潮,形成於社會的分化,反映在政治的抗爭與對立,成為擺在臺灣人眼前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如何面對歷史?因為身份認同的差異,處理不好,極容易造成族群的分裂,於是考驗臺灣人智慧的就是:沒有共同的過去,能否創造共同的未來?

我明白,對於深綠、急獨的臺灣人來說,中華民國是個外來的流亡政權,非能代表自己的立場,體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恨不得焚巢搗穴,立馬改朝換代。早在1964年,彭民敏與魏廷朝、謝聰敏,就發表了《臺灣人民自救宣言》,呼籲臺灣人拒絕共產黨、推翻國民黨,在國共之外尋求第三條道路,即臺灣人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可見台獨意識發軔之早。但也允許我指出一個明顯的事實:如果1949來的不是國民黨,那麼1949來的將是共產黨。就這一點而言,國民黨縱有千般不是,畢竟還是為中華民族保住了一方寶島。而且,蔣經國時代的國民黨,最終還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主動開放了報禁黨禁,迎接民主的洗禮,而不是選擇對抗民主,屠殺政敵,發展成新加坡式的半獨裁國家,從這一點而言,國民黨對於臺灣的民主發展功不可沒。並且,沒有國民黨對臺灣的耕耘與建設,臺灣也不會從一個被盟軍炸得滿目瘡痍的日本殖民地變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但是,即使在我這個大陸人看來,如今的國民黨也太讓人失望,真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感。2016大選慘敗後,輸掉總統府,輸掉立法院,輸掉地方縣市,可謂輸得一敗塗地一塌糊塗,卻不知道痛定思痛勵精圖治,振衰起敝重新出發,卻仍是內鬥不斷黨同伐異,擁兵自固爭名奪利,足見國民黨之梗頑不化兼不思進取,更惡劣的是還病急亂投醫與中國共產黨眉來眼去,難道真是忘記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國民黨都吃了大虧的經驗教訓嗎?國民黨在中共面前如此卑躬屈膝,怎麼對得起在大陸慘被誅戮的國民黨人及其家屬?怎麼對得起如今還支持中華民國的大陸泛藍聯盟?又怎麼對得起這兩千三百萬的臺灣民眾?百年大黨啊,如今墮落得如此不堪入目,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國民黨的政論名嘴——比如文傳副主委等人,在上政論節目時,面對綠營之質詢,在關鍵問題上經常被辯得啞口無言毫無還手之力,最大原因非是辯才不如他人,而是喪失了道義,喪失了立場,失去了民意,當然就沒有自信,當然就難以在政見上自圓其說,須知連自己的政治主張、立黨原則都背棄,又如何能面對外人的質詢?又如何能理直氣地針鋒相對?這樣的國民黨,還能不兵敗如山倒、樹倒猢猻散嗎?

其實,在我看來,哪怕如今國民黨窩囊如斯,手中也未嘗沒有好牌。因為臺灣島內相對於獨立與統一,最大的公約數是維持現狀,歷次臺灣的民調皆指出這一客觀事實。另外在法理上,正如前總統李登輝在2007129日接受《壹週刊》專訪,表示臺灣經歷20世紀後期的改造,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所以臺灣根本不存在統獨的議題,也不必追求台獨。畢竟,因台獨可能引發的戰爭,不是兩岸人民之所願,而統一在一個獨裁政權之下受奴役,也非臺灣人之所求,也非我這樣的中國人所求。那麼,維持兩岸現狀及和平的中間選項,就是最符合于政治現實,最能贏得民心,最能獲得選票支持的政治主張。基於此,我覺得國民黨現在應該旗幟鮮明地提出以下主張:

1、國民黨基於既成歷史與社會現實,捍衛中華民國政權與憲法。
2、國民黨基於文化與血緣的客觀事實,認同兩岸華人皆屬同族:中華民族。
3、國民黨作為中華民國的開創者之一,將一如既往地維護主權獨立。
4、國民黨作為臺灣民主的開創者,將繼續支持與踐行民主政治。
5、國民黨身為臺灣政黨之一,將繼續立足臺灣本土,捍衛人權,維護社會公義與個人自由,為臺灣人民的最大福祉打拼。
6、國民黨既反對台獨,也反對中共壓迫,反對因台獨可能帶來的戰爭而給臺灣人民造成的傷害,也反對中共的欺淩與打壓。
7、國民黨身為臺灣民主的開創者與建設者,將利用自身之經驗,在兩岸關係上面,引導對岸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進行民主政治體制改革,幫助大陸完成政治體制轉型。因為國民黨深切地認識到,一個民主的中國,相對於一個獨裁的中國,更符合臺灣人及全人類利益。
8、國民黨在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前提下,主張兩岸維持和平。
9、國民黨在兩岸都是民主政治的前提下,不反對統一,但必須由臺灣人民公投決定。
10,國民黨秉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以臺灣民意為宗旨,以臺灣利益為目標,服務臺灣人民,將始終不渝地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臺灣而努力。

也就是說,國民黨必須完成本土化與大眾化,對內與對外必須扮演起中華民國的捍衛者角色,臺灣尊嚴與臺灣價值的守護者角色,才可贏得臺灣民意的多數認同,重新有執政的機會。倘若認識不到或認識到了也做不到,國民黨危矣,終將被歷史所淘汰。但是,這對臺灣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因為政黨輪替才能建立真正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就是兩黨政治或多黨政治,需要成熟而有力的反對黨,倘若執政黨沒有在野黨監督、抗衡、競爭,也很容易重蹈威權主義的覆轍,或者對民主品質造成腐蝕,這一點,在民進黨身上已初見端倪。

或許是與國民黨纏鬥過久,民進党雖然視藍營為宿敵,但也染上了不少國民黨的黨閥作風。我們很容易看到,雖然提出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施政目標,但是很遺憾在有些行事作風和辦事手段上,民進黨也深得國民黨的薰陶。法律上的雙重標準,政治上的報復打壓,搶地盤似的攻城掠地,輿論上的煽風點火,挑撥民意鼓動民粹的社會紛爭,惟恐天下不亂的兩岸挑釁,這些,在台南市長陳菊威脅麵包小販、党產條例的資金斷流、金融系統的人事鬥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兆豐洗錢、陳水扁的保外就醫、辜寬敏的歡迎戰爭等等事項之上,都可窺見一斑。我以為,倘若民進黨的一黨之私沒有大過臺灣整體利益,未嘗不能在一些焦點問題上有更為彈性的處理,以減少社會紛爭、消弭對立情緒。因為強調自己的立場,不用否定別人的過去,也不能無視他人的認同,不然只是形成迴圈的政治傾軋,永無社會寧日。而且作為執政黨,民進黨能否扮演起藍綠和解的角色,也是對它的一大考驗,也是它能否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一道政治試題。

再有就是兩岸問題,也是擺在民進黨面前的一個考題。因為我看臺灣綠營的政論節目,有一個很深切的感受,就是有一部分臺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此現象稱之為天然獨或天然台,臺灣與大陸無關,最好切割各走各路;也不認同中華民國的國號,對其抵制或無視;目標是獨立建國,本土至上,重新書寫歷史,自己建構未來。這種本土意識我能理解,但也頗為擔擾,因為本土意識各地都有,不僅是臺灣,大陸也有自己的本土意識,只不過臺灣的本土意識是主張獨立,大陸的本土意識是要求統一,因為大陸的本土意識包含臺灣在內——臺灣是中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只講本土意識,不講文化血緣,那麼這兩種本土意識的對撞就是硬碰硬,最終結果,是誰的實力強誰說了算。從兩岸的人民福祉來說,這未必是一個好的選項。而且從實力上而言,我也不看好臺灣。

民進黨本身就是以台獨起家,其黨綱就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和制定新憲法。但在現實層面,無論法理還是實際操作都極有困難,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臺灣島內,而且還依賴於國際環境的政治氣候比如美國的允准與支持。而且時移事變,民進黨的許多基本教義都難以跟上時代,所以隨後又出臺《臺灣前途決議文》和《正常國家決議文》以圖跟上形勢。1996年,民進党正副總統候選人彭明敏、謝長廷在第一界臺灣選舉中慘敗後,新一代更是公佈了《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作為團結鞏固臺灣現狀的新政治論述,以彌補、修正以往政治主張之缺陷。但時至今日,民進黨內的一些派系及其它台獨勢力,都不難看出思想之僵化與極端,正如前民進党主席施明德早在200661日接受《大眾時代》網站專訪時就指出的關鍵問題:“二十一世紀是個全球化的時代;但是臺灣的領導者還在談本土化,是個笑話。臺灣必須以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國家主權的問題,國家主權不是絕對的;但是許多的台獨基本教義派人士卻不懂得吸收新知,死守著台獨基本教義。”事實上,有些台獨派系,實質是民粹主義的表現,主張排外與仇恨,從其言論及行為不難看出具有反民主的性質,而且正好成為中共統一臺灣的藉口。眾所周知中共其實是台獨最大的推手,而這些極端台獨又成了中共統一臺灣的推手,兩者在某種程度上真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不分軒輊、臭味相投,可看成兩群人渣的對決以毒攻毒。當然,也必須客觀地指出,民進黨主流是在演進當中,尤其是蔡英文當選民進党主席和當選臺灣總統之後,在兩岸問題上採取比較務實的做法。她主張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臺灣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現狀,既不失彈性,又不失自己的立場,是很智慧的政治策略,至於面對中共的壓力及綠營內部的壓力,這種“維持現狀”能維持多久及還能不能惟持下去,是迫於外在壓力而改變還是自己主動調整政策進行台獨演進,則還需進一步觀察當中。

談到這裏,如標題多言,我想初探一下中國的本土主義。之所以有此想法,正是有感於臺灣、香港本土主義之興起勃發,而作為無論臺灣問題還是香港問題的中國大陸,在這個問題上基本處於失語狀態,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應該的。即使是身處海外的華人知識份子,他們不是處於沉默,就是一邊倒地站在臺灣立場上說話,替臺灣發聲,比如曹長青之類。當然,身份改變,立場改變,這是自然,無可非議,但身處中國或心系中國的知識份子,在這個事關國民福祉的重大議題上不能缺席,必須進行自己的理論構建,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必須闡明自己的立場。正如臺灣人為臺灣發聲,香港人為香港發聲,中國大陸的人也應該為中國大陸發聲,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無論港臺的本土主義如何強烈,它最終還是面臨著要和中國打交道。這個事關全體中國人的議題,單方面是說了不算的,無論是單方面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雙方必須坐下來協商交談,找出符合兩岸人民福祉的解決方案。另外,真正對中華民族有承擔的人,也必須以中華民族的長遠整體利益為指向去思考這個問題,而非以局部利益去做決策。正所以如此,我對曹長青之類的知識份子只站在臺灣的立場上發言不以為然,同時,也對國內一提到愛國主義、民族感情就不屑一顧亂罵一通的態度也必須有所批判。

愛國是天然而正常的感情,捧高不必貶低也無須,平常心對待即可。雖然很多歐美思想家已指出愛國主義極易被利用,比如愛國主義是無賴的最後庇護所之類,但我想這是個度的問題,而且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裏,愛國主義只是諸多價值觀的一種,也會受到諸多其他價值觀比如人道主義、自由主義的制約。愛國主義不會一枝獨秀超出其他主義之上,反過來說愛國主義也不會因其他主義的存在就變得微不足道,不然難以解釋歐美反思愛國主義之深刻,愛國之心卻依然興盛不已連綿不絕,比如美國人愛國之心之熾熱與英國人脫歐之舉動。但是我注意到,國內許多人,包括很多民主人士或者嚮往民主的人士,其實問題不少而且某些方面還很嚴重。由於党文化影響,知識不足,見識所限,頭腦簡單誤讀民主,帶著專制的作風追求自由,立場引導事實,情緒大於理性,主見代替客觀,拒絕瞭解事實或觀點脫離事實,不會或欠於理性交流,一談到愛國,就聯想到愛黨,一說到反共,就連帶著辱華,儼然在中國說愛國就是很荒唐的事情。事實上,一談到家國情懷就為之唾棄,還是在党文化造成的心理創傷中轉圈,並沒有在思想與精神上真正獨立與清醒起來。非能共產黨統治中國,就在罵共產黨時,連國家也一通亂罵。這正是共產黨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党國不分。很顯然,党不是國,國不是党,愛國不是愛黨,仁人志士努力改變這個國家正是愛國之體現,而且從政治角度而言,不考慮國家利益,不考慮民族利益而空談民主自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另從追求民主中國而言,國家領域主權和國民身份的確立,是現代主權國家對內建立法政秩序、對外發展國際外交的前提。

國家者,人民、領土與主權之集合。愛國是自我存在的社會表現,是社會責任感的感情體現,更是身份認同、文化自覺與歷史歸屬的集合,並無不妥。而對於當下的中國政治環境來說,愛國更意味著責任的擔當,愛國更意味著堅絕的付出,愛國更意味著讓這個國家變得美好,能讓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奔流在這片充滿苦難的土地。如果人人都“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棄國遠走它鄉,那麼當年的孫中山也沒有辦法創建中華民國。而且從現實層面而言,能移民他鄉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中國人還是要生活在這片土地,所以,不能因為自己計畫移民或者已經移民,就否定其他中國人改變中國、追求幸福的努力,如果真是這樣,那可真是自私自利得無可救藥。畢竟,唾棄、謾駡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是最容易的;要改變、建設這樣的國家卻是最難。而我看華人是舍難取易的多,因為罵得越激烈,越能受追捧,還顯得越“聰明”。公允說來,移民是個人選擇,並無錯,尤其是因逃離政治迫害而流亡他鄉的,更是責不在己。但選擇留下抗爭,也是個人選擇,也無錯。但民主紅衛兵所犯的錯誤是,為了證明自己選擇唾棄有理,就去詆毀他人選擇愛國可笑。其實,從道義上而言,相對于選擇移民的人,我更尊敬選擇留下來抗爭的人,因為這意味著去面對更大的風險,去背負更多的壓力,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哪怕移民的是我自己,我也堅持這樣的觀點。事實上,更應該為這些人感到驕傲,因為他們堅韌地根植於這片土地,從未放棄為改變國家而進行的長期努力,有些人陷入妻離子散的困境,有些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另外,唾棄、嘲笑愛國精神,也是一種自卑心理的展示,一種智力不足的症狀,因為自己沒有擔當也就罷了,卻還詆毀有擔當的人,這不是典型的民族劣根性是什麼?這些人的荒謬就在於,他們本身就是自己所唾棄的中國及中國文化中的一員,而且自己就已病得不輕,卻還大言不慚指責他人,這不就是以謾駡掩飾自己的卑鄙與無能嗎?難怪晚清啟蒙思想家龔自珍在《定庵文集》中感歎:“這個時代中國不僅沒有有才能的宰相、史學家、將領、人民、工人,甚至連有才能的小偷、盜賊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時代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出來,就有100個人要收拾他,甚至殺了他,殺他不用刀、不用鋸,不用水火,而是全方位地殺他,把有才的人的文毀滅,把有才的人的名搞臭,連音容笑貌也要滅掉。凡是有憂國之心、有發奮之心、有思考之心、有廉恥之心的人都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只有渣滓才能存活。”

其實,若要以他們所唾棄的愛國主義,所批判的醬缸文化而言,真要踐行自己的理念,首先應該批判的就是他們自己,雖然這很難,一是因為私心所障,二是因為智力所限。但正如我前面所言,國人多是舍難取易的,所以你能看到的是,中國多的是只有唾棄而無擔當的人,多是自顧自而少有或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其實,從這些人身上,恰恰可以反觀中國人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的深層次原因,雖然他們還常常抱怨別人不團結。但是不得不說,不談愛國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沒有擔當就沒有責任,天下興亡匹夫無責,談起此國可以隨意開罵,粗口不絕,仿佛往這國家身上吐口水,自己就盡到了追求民主的義務,於是便可心安理得,事實上這不過是自由主義的掩耳盜鈴,自私自利的幼稚表現而已,更還有不少人是借謾駡而泄私憤,因恨而幸災樂禍,惟恐天下不亂為反而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獨夫心態而已。然而平心而論,這種現象也情有可原,因國家處於內憂外患,文化處於禮崩樂壞的歷史衰弱期時,極易看到這種寡恩薄義、反目成仇、崇洋媚外的弱者心態,無擔當、無責任、無遠見,整個就是一墮落社會出產的三無產品,心理自卑、缺少自信、言辭與行為偏激。再加上共產黨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道德的摧殘與滅絕,也導致民眾陷入虛無主義、犬儒主義、功利主義的窠臼,但是有些人由於披上一件自由主義的外皮,就極難看清楚本相。不過,從這些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之批判基本與共產黨同出一轍的現象,也不難發現深層的同構性,身上所隱藏的紅衛兵病毒。可想而知,一個人若是這樣的心態,無論走在那裏,也是極容易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的,畢竟喪家之犬無以愛國,一個國家的變革以及文化的復興與更新,不能指望一群心理自卑、認知扭曲的人,而必須是一群對人民痛苦感受最深切的人,一群對社會不公不義之現象最憤慨的人,一群對自由、民主與公義最執著的人,只有擁有這樣的使命感、責任感才能闖出國族的出路與生路。胡適曾言:“爭取個人的自由,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爭取國家的國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所以,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必須有自己正常的人格與國族觀念,必須努力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文化自覺及歷史歸宿,並且應該向外界公佈讓眾人知曉自己之主張,這也正是我提出中國本土主義原因之一。

當然,反過來談,狂熱、狹隘的愛國主義也須警惕。從個人而言,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從集體而言,這是當局刻意製造的效果。尤其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環境裏,愛國主義極容易被利用,借愛國之名行禍國之實的絕不少見,所以往往以至於一提到愛國,一提到民族感情,就被鄙夷不屑,就被嗤之以鼻,這,其實又走入了一種極端。常識可知過猶不及,極左當然不好,極右也未必就是正常,而在中國愛國主義就處於極為尷尬的位置,不是容易被中共所利用,就是容易被一些民主人士所抹黑,以至於動輒得咎,乾脆提也不提。而在這種不正常的氛圍裏,正是應該有勇氣正本清源,正是應該恢復愛國主義的真實面目,正視愛國主義的積極意義,比如凝聚力與道德感召力,做到既不擔心被利用,也不用恐懼被抹黑,因為民主中國、自由中國的主體正是中國,倘若連愛國都不可提,誰又敢相信他們是在為這個國家爭取自由與民主呢?

再有,民主政治也是選票政治,在中國民主化後,政黨競爭必須考慮到贊成統一的選民選票,而因既往的教育與宣傳,臺灣是祖國寶島的印象深入人心,寶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觀念根深蒂固,贊成與擁護統一的人數並不少,而且實際上可能占絕大多數,而支持臺灣獨立的人數可能少之又少,那麼在這種現實情況之下,如何回應大陸的民意,如何贏得他們的選票,如何能在贏得選票的同時更智慧地解決兩岸問題,而不陷入民粹的騎劫、政見的極端,避免及杜絕兩岸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也是自由派知識份子及民主人士所必須未雨綢繆的。因為這裏面還牽涉一個極關鍵的問題,也即是對中國大陸而言,臺灣的統獨問題還不僅是臺灣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何面對和處理臺灣問題,還牽扯到西藏、新疆、內蒙等省份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政治視角來看,臺灣會有一個示範效應,臺灣可以只考慮自身,但對大陸而言不會是單一的考慮必須考慮到全局的效應,因為倘若處理不好,那麼大陸人民極容易陷入到動盪不安四分五裂甚至內戰四起的狀態,所以大陸必須顧全大局從現實出發,把大陸人民的民意放在第一位。我想這一點臺灣人也應該能理解,因為作為本地主義,臺灣人把臺灣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大陸人把大陸的利益放在首位也理所當然,不然豈不是只准我講本土主義,不准你講本地主義?那這就不是本地主義而是霸權主義。所以,從此層面而言,中國本土主義的提出不單是本土立場的構建,更涉及到各族同胞的融合與共存,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另外,國家認同還牽涉到一個民族認同的問題,不然中華民國本身就是獨立國家,為什麼還有人要提倡台獨呢?這恰恰就是身份認同、民族認同外延在政治主張上的表現。而我發現很少人注意到,一些台獨人士提倡的不僅是兩國論,遂行的更是兩族論。不但否認兩岸同屬一國,都是華人國家,更否定兩岸都是同胞,都是中華民族,所以要正名修憲,建立臺灣共和國。只不過兩國論是顯而易見的,但這種兩族論卻躲藏在兩國論下,不易發覺。前者是公開而激進的,後者是隱秘而心藏不宣的,但兩族論的危害性卻遠遠超過兩國論。在我看來,海峽兩岸的有識之士都要注意這種以台獨為名,實則行民族分化的企圖,因為這不僅會給兩岸關係帶來危險,同樣也會給臺灣內部帶來動亂。因為一個民族兩個國家甚至多個國家,實際存在,比如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所建立的英美澳加等國。但把一個民族分裂成兩個民族卻是世所罕見。所以,針對這種以實現民族分化而實行獨立建國的政治目的,理應提出相應的應對與制衡。站在中國本土主義的立場,我雖反對台獨,但承認它有法理,也理解台獨人士的訴求。但是對於這種包藏禍心的兩族論卻不認同,而且鄙視。在這裏,要感謝臺灣綠營的政論節目,正是因為他們平時不屑掩蓋的排華、反華的情緒,才讓我發現這個雖不宣之於口但卻藏之於心的關鍵問題。所以,從此角度而言,中國本土主義的提出實則是對港臺本土主義的因應與制衡,但卻力求杜絕港臺本土主義已展現的弊端與局限性,希望能提升與拓寬本土主義的包容性與開放性。畢竟,本土主義也是諸多主義中之一種,本土主義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至高無上,不能違背人道主義更不能建立在排外與仇外的基礎之上,不然這樣的本土主義與種族主義有何區別?中國本土主義的構建自然應該避免這些缺陷,在以中國本土利益為優先的同時,承擔起現代文明國家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而且,從當下的世界格局來看,在反全球化的背景下,基於貿易保護主義、本土優先、民族主義、反移民等政治立場以及社會不平等日益加劇、金融危機、失業率上升、難民問題、恐怖襲擊、對精英階層之不滿等社會現象,使得代表本土主義的右翼勢力在歐美政壇迅速崛起,大有風起雲湧之勢,在選舉中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皆取得歷史性的突破與成績,由此也不難看出本土主義之復興與民意之支持:提倡美國優先的川普贏得總統大選;早前的英國脫歐派勝出無須多言;法國的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更是已準備衝刺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甚至在丹麥、荷蘭、比利時、瑞士、芬蘭、奧地利、義大利這樣的傳統自由國家中,右翼勢力的党派不是身居執政聯盟,就是在選舉在處於領先地位;至於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這些中東歐國家,右翼勢力向來是有深厚的歷史土壤。所以,基於世界之大格局,政治之新形勢,特別是在他人已有而我全無的情況下,中國本土主義的提出也是勢在必行。雖然因為國情不同,面對之問題會有差別,但在“本土優先、人民至上”的這一最能贏得民意支持的前提下,中國本土主義之產生是理所當然。

那麼,我所提出的中國本土主義是什麼呢?我之構想如下:

中國本土主義宣言

鑒於,對憲政、人權、法治、公義、平等、博愛、正義等普世價值之認可;
鑒於,對民主政治、自由社會之認同;
鑒於,對中國本土利益之捍衛;
鑒於,人民有權推翻暴政追求自由;
鑒於,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之騎劫與禍害;
鑒於,中國共產黨對愛國主義之利用;
鑒於,中國共產黨對民族主義之操控;
鑒於,中國共產黨是分裂主義的最大肇因;
鑒於,港臺本土主義之發展與興盛;
鑒於,中國本土主義之沉默與空白;
鑒於,本土主義對於本土人士安身立命之重要;
鑒於,本土主義與本土人士之利益攸關;
鑒於,本土主義對於身份認同、文化自覺、民族自尊、歷史歸屬之重要;
鑒於,本土主義是未來民主中國發展不可或缺之重要角色;
鑒於,應有中國本土主義對港臺本土主義的反制與因應;

中國本土主義的理念如下:

一、建立民主中國、自由中國、法治中國;
二、保障人權、捍衛公義、促進公平,推行契約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維護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等現代文明社會公認的各項公民權利;
三、以中國本土利益作為出發點,主張中國本土利益優先;
四、反對分裂,維護領土完整,主張國家統一;
五、在主權統一的前提下,主張和解、穩定與繁榮;
六、捍衛中國主體性與中國文化;
七、促進中國的文化復興與文化更新;
八、建立與培育自信、健康的國民人格,增加對本土的感情認同、思想認同、心理認同;
九、立足於本土、放眼於世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承擔相應的責任,作出應有的貢獻;
十、中國本土主義只是諸多主義中之一種,當本土主義與更高階的主義發生衝突時,在維護本土利益的同時,應視具體情況採取商榷、退讓、妥協、服從等方式以求妥善解決問題。

那麼,基於中國的本土主義,又如何應對臺灣問題呢?在回復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先指出:本土主義也好,分裂主義也好,獨立思潮也好,其實最大的罪魁禍首是中共。若不是中共這樣的獨裁政治,若不是中共這樣的殘民害國,若不是中共這樣的持強淩弱,怎能怪他人離心離德呢?怎能怪他人漸行漸遠呢?事實上,中共就是台獨最大的推手,中共也是港獨、藏獨、疆獨的最大推手。因為道理實在太簡單:人們本來就有反抗暴政的天然權利,當然也有脫離暴政統治的權利。更不用提中共為了奪取政權,打著“民族自決”的旗幟,早在1928年就策動臺灣獨立、1935年策動西藏獨立、1935年策動內蒙古獨、1945年配合蘇聯策動外蒙古獨立、1946年配合蘇聯策動新疆獨立的歷史事實。但是,我也必須客觀地指出,最大的問題在大陸,不等於所有問題都在大陸,正如港臺問題也有部分原因是事出港臺。事實上,基於利益或意識形態,也有不少是利用大陸的獨裁而遂行自己的政治目的,也有不少人是披著反共的外衣而進行反華。所以,必須把這些事實區別對待,不然極容易陷入混亂,也很容易被利用。但是,僅針對本土主義而言,在我看來臺灣的本土主義無錯,獨立思潮也無錯,大陸的本土主義也無錯,統一思潮也無錯,因為各自都有各自的法理,而且各自的法理都有各自的歷史淵源。比如從大陸而言,依造中華民國憲法之第四條固有疆域,不但中華民國之領土包含中國大陸,而且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第三條國民及《中華民國國籍法》第二章第二條第一和第二款規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一、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二、出生于父或母死亡後,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民國國民。)絕大多數大陸人也屬中華民國國民。所以,從法理而言,變更《中華民國憲法》,須有大陸中華民國國民的參與和認同,不然可視之無效,可採取相應的反制與因應。那麼,此種狀況就形成邏輯上的矛盾,因為民進黨的黨綱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必須制定新憲法。但制定新憲法,又必須得到全體中華民國國民的參與與認同,這就形成了制度鎖死。也難怪台獨勢力要建立臺灣國制定新憲法,完全廢掉中華民國重起爐造,因為他們也認識到了中華民國的存在,事實上就制約了台獨的可能。所以,無論臺灣的依持現狀也好,獨立也好,或者中國大陸的維持現狀也好,統一也好,雙方都必須認真面對對方的訴求,聆聽對方的意見,正視對方的立場。如果雙方都堅持於自己的立場而否認對方的立場,那麼就沒法溝通與交流,最終就只能以實力解決——政治問題最終就是看實力,誰的實力強誰說了算,但這對於兩岸來說,都未必是個好的選擇。如果雙方在各自承認對方立場的前提下,能坐下來和談,那麼就可通過協商來解決,正如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所言“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慧和彈性,將兩岸帶回到理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

兩岸問題之解決在於兩岸人民共同之努力。在這裏,我想先引用高智晟先生在《2017,起來中國》一書中關於臺灣問題的論述,這不僅是原因我和他立場一致,而且也認為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得當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三十)臺灣關係問題未來民主憲政政府將放棄武力解決臺灣的統一問題。大陸與臺灣都是中國不能分割的領土,中國的統一當和平實現。我有一個未必成熟的想法,即是: 2017年後,中國大陸乾脆起用中華民國國號,起用中華民國憲法,恢復中華民國法統,先在形式邏輯上達成統一。中華民國大陸政府及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在終於統一前並立。聯合國使用中華民國國號,使用中華民國國旗。國旗、國歌、國徽雙方共用。駐聯合國代表團由雙方成員組成。所有由國家或政府為成員的國際組織,均由雙方協商基礎上派代表組成。駐國際機構的首席代表或主席,由雙方人員輪流擔任。所有駐外使、領館,均由雙方協商派員組成,一方任主代表時,另一方任副代表,下屆則由上屆的副代表方任主代表,上屆的主代表方則任下屆的副代表。內部實行協商議事機制,雙方可協商達成最終統一路線圖,確定一個統一前的期限;在此期間,臺灣和大陸都各自保有獨立的行政權力、司法終審權、立法的獨立權,但這種獨立權是相對的,即在《中華民國憲法》原則下的獨立,雙方都可以自行決定是否保有或減少武裝力量。雙方稅賦及財富不在非自願的情形下越過海峽中間線。所有對外關係都由雙方協商進行,或者在確立了統一年限後,由中華民國(大陸)政府和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各自行使對外的程式性外交事務。在雙方確定的統一期限到來前,中華民國(大陸)政府可做以下承諾,但並不要求中華民國(臺灣)政府以對等承諾:

1.臺灣公民在大陸取得與大陸公民平等的權力,這權利包括公民權利和民事權利。臺灣公民在大陸的包括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在內的政治權利不受限制。廣泛的民事權利,諸如:居住、遷徙、置業、上學、自願服兵役、婚姻、繼承、收養等,與大陸公民平等享有。

2.臺灣軍隊在屬於傳統大陸主權轄下的領陸、領海、領空、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享有與大陸軍隊同等的權力,諸如訓練、補給、演習、追逃等行動,但在技術上當提前知會大陸有關部門。大陸方面將繼續恪守海峽中間線原則,非經臺灣同意,軍隊不出現在任何由臺灣控制的區域。

3.臺灣的企業,在中國大陸的領陸、領海、領空、領海毗連區及海床、其洋底,屬於中國大陸主權轄屬,而無爭議的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範圍內,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的權利,其上述範圍內的經營行為當遵守中國大陸的相關法律義務。

4.承認臺灣生效判決的既判力效力,願執行臺灣的生效判決。

5.臺灣政府或公民提出的,而不影響大陸政府或公民實體權力或權利、利益的其他需要予以方便。

6.臺灣島內中國人的「全民公決」結果,不能產生國際公法相關原則意義上的法律後果,臺灣是全體中國人的臺灣,其與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語系族群謀求該省獨立,數次公投結果皆為聯邦最高法院否決的法理意義是一致的。

7.對於新疆和西藏的未來,兩省的僧、俗領袖當有因應歷史及現實的考慮。聯邦(省)式自治,是現令歷史背景下,各省能夠獲得的最充分、最現實的自治形式,中國沒有任何可能獲得接受國家分裂事實的能力。

我想即使是臺灣人也不難看出高智晟先生此方案所展現出來的誠意與善意。可以說,在可能的範圍內,大陸方面做了極大的讓步,給出了極大的優惠,而且不要求臺灣進行對等的回應,這可以說是為了兩岸和平而做出的極大努力。而且,這項方案不但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也有利於兩岸的優勢互補,比如臺灣的科技力量與大陸市場的結合,臺灣民主經驗對大陸轉型的幫助等,可謂互利與雙贏。其實兩岸的衝突,首要是價值觀上的衝突,比如民主與極權、自由與獨裁,次要是利益上的衝突,比如臺灣的反服貿,但如果兩岸能統一在人權、法治、公義等普世價值下,統一在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之下,統一在市場經濟之下,那麼很多矛盾將被無形化解,很多對立將被消融,很多分歧也會迎刃而解,全方位的合作將能展開,多形式的交融將能進行,更能為兩岸青年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兩岸青年的未來,不正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嗎?

所以,綜合高智晟先生的主張,結合於中國本土主義的立場,我所設想的兩岸問題解決方案如下:

1,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2、中國屬於中國大陸公民,也屬於臺灣公民。
3、尊重臺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即臺灣代表中華民國。
4、中國大陸放棄用武力統一臺灣,但不放棄用武力反對分裂,但武力是最後選項。
5、中國大陸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統一問題。
6、臺灣公民可在中國大陸取得與大陸公民平等權利。
7、臺灣企業可在中國大陸取得與大陸企業平等權利。
8、臺灣可保留軍隊直到雙方統一。
9、在無涉分裂事項的前提下,尊重臺灣司法、承認並願執行臺灣生效判決的既判力效力,願執行臺灣的生效判決。
10、臺灣政府或公民提出的,而不影響大陸政府或公民實體權力或權利、利益的其他需要予以方便。
11、不承認單一方面的“全民公決”結果,無論是單一方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鑒於臺灣是全體中國人的臺灣,全民公決自然也需全體中國人的參與才具合法性。
12、兩岸可統一在中華民國的國號與憲法之下。

當然,上述方案建立在中國自由民主的前提之下。或許有人問,如果中國一直獨裁怎麼辦?我的回答是:一是這不可能,中國不可能永遠處於專制與奴役之下,民主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二是即使中國將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獨裁——雖然在我看來這可能性太小——那麼就承認臺灣獨立也無妨。因為從道義而言,不可能讓臺灣同胞處於中共的奴役之下,這簡直是文明的退步,歷史的逆流,中國大陸之不幸絕不能發生在臺灣,禍國殃民的慘劇絕不能再度上演,稍有同胞之情民主之思的人都難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另外從長遠而言,中國大陸民主以後,作為文化同源血源相親的兩岸,再次的融合也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歐盟形式。所以,作為中國本土派的當務之急並非兩岸問題,而是儘快推翻中共極權,建立民主政治,追趕上文明世界的步伐,不然,本已落後的中國恐怕會被拋得更遠,而且成為世界和平的威脅,不僅臺灣安全無保障,全世界恐怕都深受其害,極具危險。但兩岸問題雖非當務之急,卻也不能缺乏相關的思考,不然中國大陸將會處於極為被動的局面,這樣的形勢肯定不符合大陸人的利益。所以此篇文章,算是抛磚引玉,希望能看到更多有識之士的見解,倘若此篇文章能夠激發國民對這個話題的關切與思考,那就不負我望。在這裏,也希望臺灣政府能正視大陸民意與兩岸同屬一國的歷史事實,希望臺灣人民能擺脫狹隘的地方主義及思想框架,真誠理解大陸人民要求統一的心聲,以及在自由民主體制下繁榮發展的強烈意願。也希望作為執政黨的民進黨和在野黨的國民黨及其它政黨,能多與中國的民主人士交流,在對抗中共極權的一致目標之下,能從雙方歷史、文化、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未來,共同建立一個文化多元、政治民主、司法公平、社會自由、經濟繁榮、命運一體的偉大國家。


參考資料:
高智晟律師:《2017,起來中國》
彭民敏、魏廷朝、謝聰敏:《臺灣人民自救宣言》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
民進黨黨綱
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
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
周奕成:《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
維琪百科:臺灣獨立運動
維琪百科:臺灣本土運動
美國《獨立宣言》
聯合國《人權宣言》
蔡英文:520講話、雙十講話
洪秀柱:退選演講
程翔:《諸獨根源皆中共》
《中華民國憲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