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

鸡同鸭讲的我同你讲



昨晚我看了胡锡进和陶杰的对话。

很多人说是鸡同鸭讲,但我觉得整场谈话颇有看点,也非常有代表性。

首先,双方均表示了对过激暴力行为的遣责,然后各自开始阐述自己的主张。

为什么不约而同皆先遣责暴力行为?因为这是对话的起手势,为接下来的交流提前划出一条安全线,并表明了自己理性、和平、客观、公正的立场。这是一个道义的制高点,谁不占领谁就是傻瓜,于是双方皆抢位成功,打成平手。

然后就是八仙过海,各施神通。

先说陶杰。你希望他能在现场义愤填膺,奋袂而起,锋芒毕露,振振有词?不,陶杰不是荆柯,他只是香港才子,而且早已过了不惑之年。

他很冷静,也很圆滑,且懂得内地的话术。从一开始引用毛泽东的语录,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根本性的,外因是条件性的,就让明白的人会心一笑:整场的战术已经定调,就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以顾全大局而出发,强调国家利益之所在,这很高招。口口声声为大陆着想,传递的却是港 人心声,这是谁也挑不出毛病的技巧,毕竟《基本法》的承诺在那里摆着,所要求的只是兑现。

不过他的表情倒是很令人玩味。

再说胡锡进,他也没让人失望。事先我好奇他会讲什么,如何讲,并怀疑他挡不住陶杰的伶牙利齿,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但他的表现超出我预料,我真是对他小觑了。

因为说实话,胡锡进的辩论难度要比陶杰大许多,陶杰只需要实话实说就好,而胡锡进却要援古证今、数短论长、移花接木、张大其词、而且还不能有太多官样文章,避免让人耳目生厌,舆论宣传效果倒仓。

何况作为北京来的人,香港还不是他的主场。

但他居然不落下风,而且有时候还能直面议题,侃侃而谈,并从官方的角度,以庶民的语言,把对一些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讲出其理由之所在,并且还能自圆其说,听上去真像是有几分道理,也让香港人了解到内地的代表性想法,明白其思维运作的典型方式,真是难能可贵了。

我承认我误判了,能坐到这个位置的,也不尽是头脑颟顸之辈,还是得有两把刷子,至少我就讲不出来他的水平。

但双方并未进行深度的交流,因为有很多话不方便在台面上说,多数议题是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地留下一些弦外之音,留待观众来慢慢体会。这样也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废话太多的世界,需要留一点思考的空间,来弄明白我们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想,世上并无这么多罗生门,只是彼此的利益与价值观不同,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但假相却妻妾成群。

最后再说说利君雅,一个巴勒斯坦裔的主持人,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主持着香港土族与北京来客之间的对话,这本身不就是香港独有的景观吗?如果能继续保持这样的状况,其实双方所争议的很多问题,答案已在其中。

当中国资本家遇上美国工会



中美贸易战之际,《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来得正当其时。

倒不是说看这片子对贸易战有什么直观了解,而是你能看到中美之间的分歧与差异,而且我认为这些分歧与差异远比贸易战更重要,因为这直接就是文明的鸿沟。

首先就是劳资双方的对立

其实双方有合作的基础。失业的美国工人需要工作养家糊口,中国的公司需要在美国建厂打开市场。但冲突就在于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观点与立场大相径庭。

资本家追求利润,劳工要求更好的待遇,这是各自的立场使然,全世界皆是如此。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取得平衡,能否愿意平衡,尤其是强势一方的态度。

双方的矛盾在于建立工会

美国工人认为自己的待遇过低,话语权没有保障,想建立工会保障自己的权益。

中方认为美国工人太懒、效率低、产出少,建立工会后更不容易管理,所以严防死守。

双方如果愿意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难处,不是没有达成协议的可能。但说来讽刺,以工人阶级是老大哥的社会,到了美国却恐惧工人成立工会,这世界很多本质的东西,有时候就是以反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你认清真实的一面。

引用网上的一句评论:到底哪个国家是资本主义,哪个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反而剥削更严重,而且罔顾工人的权益;反而资本主义国家(被迫)注意各种安全措施,而且还有工会介入保护。非常的荒谬和现实。

其次是工作与生活观念的差异

几个细节:一是福耀的工作人员问能不能强制美国人加班,并赤裸裸地炫耀在中国逼迫工人加班:“我也不管他们怎么想,你爱告随便告,妈的,但是周六全部滚进来上班。”践踏劳工不以为耻,反而面有得色,但这样的人肯定受老板喜欢。

二是一名福耀的员工教训美国人:“再讲句实在话,你们一个月放八天的假,周末都有假,一天才八个小时,这已经很爽了,我们中国人一个月才休息两天,他们都有点不干。”自愿为奴还劝他人为奴,看得我心惊胆颤。

三是美国员工来大陆工厂参观时,惊讶于看到工人捡碎玻璃居然不戴防护手套,不戴安全防护镜,感到不可思议。“老天,这简直疯了!这是在逗我吧。”不过我好奇他们仅是私下感叹,还是直言不讳地向老板反映?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工人捍卫自身权利的意识:比如提出车间只有一个出入口,如果发生火灾怎么办?比如两个人的工作不能因成本的控制,而简化成一个人做……

我能想象到他们来到中国参观后感到的震撼与冲击,因为我本身也被福耀公司的企业文化及军事化管理所震撼。说实话看到这些内容我感到汗颜,虽然实际上与我无关。但是,这种荒唐而可笑、落后而野蛮的制度通过电影展现于世人眼前时,观众对中国的印象会是什么?

福耀老板曹旺德在影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最最关键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为的是让美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的看法。因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树立这种观念,就是报国为民。

然而我倒是想知道,当这样的事实呈现于世人眼前时,又会形成什么样的看法?

我也很想知道,福耀的员工与老板看到这部电影会是什么反应,能不能对他们有所触动,能不能有所反思。

不要以为所有的人都是傻瓜,看不清国内的厂家耍的什么把戏,在这里我愿意引用张泠的一段话,让更多人知晓实质,虽然负作用是喧宾夺主:福清工厂的企业意识形态,是封建家族国家主义合体,并融合了社会主义时期工厂文化遗产。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曹德旺是不容置疑的男性权威,下辖大大小小的管理层男性权威,统领着被当做机器人管理的基层工人。管理者活学活用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修辞来鼓励(欺骗)工人:报国为民勤劳朴实学习创新,来替换和遮蔽最大限度榨取工人剩余价值以期利益最大化与阶层分化本质。这套话术(甚至颇有主旋律色彩的厂歌歌颂春满中华,福耀人间)高明之处在于塑造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幻觉,也将工人的劳动表现塑造为美德对其进行道德化绑架与测量:为了对大家庭忠诚,工人要不断自我改进、提高生产力、对超时工作任劳任怨甚至甘之如饴,因而有团结力凝聚力,这才是值得称颂的、有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的华夏工匠精神”——帮企业成功就是帮国家发展。工人若有任何反抗意识,大约会被视为懒惰、自私而道德破产,而非被视为争取应得权益。年会上也表彰类似改革开放前的新长征突击手最佳班组奖。国有工厂风格的自成一体的宿舍、食堂、娱乐场所、甚至集体婚礼,都提示着一种集体主义延续。曹德旺妹夫任党委书记与工会主席也暗示着工会、党委与资本的媾和。工会负责员工文娱活动及心理建设/规训:爱福耀即是爱党爱国(与美国工厂中工会的意义完全不同,这点后文会提到)。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把同胞当人,那谁会把我们当人呢?

老板若不能善待员工,再多的企业文化都是不值一提的屁话。   

曹德旺呀,你不能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美国人的敌意。与其庙里多烧香,还不如善待自己的员工,这才是真正的报国为民。

但残酷的现实是,资本永远要比劳动力稀缺。

最终福耀公司在工人投票中,赢得了胜利。

但问题并没有被解决,而只是被掩盖。因为所有表面的分歧与差异,比如文化隔阂、思维差异、阶层对立,其实背后都是价值观的内在冲突。

但价值观在资本的强势碾压下,毫无抵挡之力。

因为资本不分性别、种族、国别,资本不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资本有自身的逻辑,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

所以你能在影片中看到这样荒诞的场景:待遇稍好的美国工人要求改变制度,待遇更差的中国工人却维护制度。

美国的反工会咨询公司被中国公司高薪雇来对付美国工人。

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再难联合起来,因为首先联合起来的是全世界的资本家。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工人也能像美国工人一样,光明正大地对企业主提出各种合理诉求,维护自身的健康、安全与尊严,且不担心自身安全,那才是中国社会真正的进步。

但前景很不乐观,因为人工智能自动化的未来。

工人很可能陷入更残酷的底层践踏,因为机器会大规模取代人,就业选择与工作机会将越来越少。

资本的扩张却更为强劲,因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一个能创造财富,却不能有效分配财富的社会未来会怎么样?希望人工智能可以给人类提供答案。

在此之前,还是先看紧你的饭碗。

是斗士也是小丑,评索尔仁尼琴



当我看到《癌症楼》、《第一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时,我不以为然,以为不过如此。

但是当我看到《古拉格群岛》时,我大为震惊,深感触动。

对中国作家而言,索尔仁尼琴的存在意味着不幸,因为显得他们思想发育完全没有成熟,是人格与精神的双重残疾。

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低智商的社会,他们活得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深度,这是作品价值的决定性存在,个人叙事的风格与能力,意味着作者的笔能插进这个世界多深。

索尔仁尼琴的笔如刀,直接把他的和他类似的国家,捅透了,流出了受难者鲜红的血。

他能让读者感觉到痛,心灵深处的痛。

也能让读者震撼,原来真相如此残酷。

以一支笔敌一国,他做到了。

历史上有几人能如此呢?

仅凭此点,给他什么殊荣都不为过。

但这只是他斗士的一面。

他还有小丑的一面,非常弱智且可笑。

比如他说,意识形态可以给中国,但领土寸土不让。

很难相信,一个深受其害的人会讲出这样的话。

如果意识形态曾让他吃足苦头,他对此的反思与抨击也不遗余力,又怎么会让同样的苦难降临在别人身上?难道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祸水东引,而无基本的同情与怜悯,那么他与他痛恨的斯大林有什么区别?

合理分析,一个必然让人尴尬的结论:他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反抗暴政,他只是反对暴政施展在自己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他没能跨过的门槛。

但典型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仁义不出国门。

沙文主义的毒,会让一个智者昏聩如斯,非常讽刺。

而且,他的沙文主义,又与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相互矛盾。

他反对消费主义,痛批物质生活、反感现代主义的城市发展,竞逐经济发展的唯利是图,多次强调西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堕落,而希望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年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但又不放弃帝国沙文主义扩张,所带来的好处。

抢来的领土寸步不让,又要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牧歌生活,吃着锅里想着碗里,世间那有双全法呢?

也不想想俄罗斯在历史上干了些什么,反思与忏悔的领域,难道是有国别的界线吗?

不彻底的反省,是对真相的回避,留下的是正义的破绽。

这和俄罗斯人的弥赛亚主义有很大关系。

总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总以为自己是全人类救赎的希望。然而实际上什么都不是,除了把自己折腾得够呛,也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可笑的是,很多人至今迷梦未醒,仍然眷恋帝国余辉。

不可救药的受虐狂。

但简单归纳索尔仁尼琴的思想是大国沙文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乡土民族主义,也是不对的。

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向后看的人。

他反抗极权,不是为了向前,而是为了向后。

向后看没有什么不好,然而悲剧是,他看的方式不对。

很多对传统的向往,只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但真实的情况,未必就那么美好。

而且无论怎么向后看,时间的河流总是向前奔淌。

谁又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呢?谁又能脱离时代发展的惯性呢?

索尔仁尼琴敏感地意识到现代西方文明的弊端与危害,可能通向的是不归之途,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但他给出的药方是错的。

可以独善其身,但难以独善其族,更别说独善其国。

桃花源、理想国、乌托邦,那只是想象中的天堂。

张果老虽然倒骑驴,但驴毕竟在往前走。

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也无法回到过去。

这种脱离实际的诉求,不但导致他对时局的预判,在后来与现实大相径庭,频频成为笑料。

也导致他在晚年,与普京沆瀣一气,被送上为帝国招魂的祭坛。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在两方面。

一、矛盾能促进思辨(一个人无法在大脑中容纳两种对立的思想,是不成熟的),但内在的矛盾若不能解决,思想必然走向歧路,人无法在悖论中自洽。

二、在捍卫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上,在生存资源的争夺上,丢掉那些叶公好龙的善良与天真。

这世界向来残酷,以前如是,以后也如是。

从这点而言,索尔仁尼琴是清醒的,也是真正独立的,心明眼亮,目光如炬。

哪怕丑陋如小丑。

但他是俄罗斯人的英雄。

但一个民族的英雄,往往是另一个民族的恶魔。

我们没有英雄,但我们有的是小丑,我们有的是窝里横的恶魔。

2019年8月24日星期六

夏日正当溯溪时



夏日炎炎,骑行已不大合适,溯溪倒正当其时,比起游泳来,更多些山林野趣。前段时间参加了两次溯溪活动,第一次初逢其会,经验不足,用具颇为不当,第二次走下来,才略微有些心得,今日就来谈谈自己的浅见,先说装备。

一、溯溪鞋

户外活动,鞋具非常重要。不同的活动需选择不同款型。溯溪最适宜的就是溯溪鞋,其次是越野跑鞋。溯溪鞋最大的好处是透水透气,便于快速把水排出,同时又具有越野的防滑性能,是溯溪的不二之选,而且穿来骑行也非常适宜。唯一的麻烦是河中的沙砾经常渗入,影响走路,时不时得脱鞋排出。但这也是越野跑鞋之类同样避免不了的问题。

二、帽子

溯溪活动,看重安全的可带骑行头盔或登山头盔,但是两次活动我看都无人佩戴。或许是路线难度不太高的缘故。但遮阳帽是必带的,防晒很重要。

三、手套

同样很少看到佩戴手套,其实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溯溪时时常攀爬,或有意外摔倒,配带手套能保护手掌,不被尖锐利石划伤,我买来骑行用的手套用在这里也合适。

四、衣服

溯溪的最佳衣服就是速干衣裤,而且要多带一套,方便活动结束时换上干净清爽的衣服。

五、背包

如果你不想你所带物资(衣服、食品、电子产品等)被水打湿,然后看着一包废品唉声叹气,那么你最好准备一个防水背包。事实上我就做了三重防护。最外是普通背包,轻微防水;里面有一个防水背包,我把所有物品都装在里面;然后各项物品又分开包装,比如衣服装在防水包里,手机放在防水袋里,进行再次的防水。这样基本上防水无虞。

再次提醒,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必须放进专业防水袋里,以免遭殃,损失巨大。我第一次溯溪就走得提心吊胆,生怕手机进水,因为没有专用的防水袋。

防水背包与手机防水袋网上颇多,款式、价格各有不同,依自己喜好挑选。

六、登山杖

登山杖对于溯溪来说帮助颇大,因为溪流河谷不同于平地,砾石遍布,青苔滋生,走路很容易滑倒,若有登山杖在手,多出一个支撑点,不但能避免摔跤,也能提升行走的速度。不过登山杖宜选择折叠款,因为溯溪经常会遇到游泳、攀岩的情况,若是不能折叠,就只能弃之。

七、袜子

我曾以为溯溪穿袜子是多此一举之事——既然在水里还何必穿袜子呢?光着双脚趟水多么舒服。不久就为这种想当然付出代价:双脚磨出水泡不说,而且还被沙石蹭掉了皮,导致双脚疼痛,走路缓慢。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袜子必备,而且要多带两双:一双足球长统袜,两双短袜。短袜是穿在脚上做保护,长筒袜是套在溯溪鞋上,防止砾石漏进鞋里,另外还可以起到增加摩擦的作用,防止跌跤。

八、安全绳

安全绳是生命的保障线,尤其是有难度的溯溪路线更是如此。虽非是个人必备,但作为团队的领队而言却必不可少。

以上几种,是我觉得溯溪的必备用品,若还要露营,那么涉及的装备就更多,需开篇另谈。不过单以溯溪而言,有这些就足够如虎添翼,让行程事半功倍。当然,最后必须提醒,溯溪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还是要根据困难程度量力而行,毕竟生命无价,安全第一。

我不知道垃圾往哪个方向飞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让我帮忙,给小朋友编几首垃圾分类的儿歌,我觉得这是我告别童年后最大的写作考验,因为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看来,成年人写得太多东西都是垃圾。

而且让我帮忙写的正是垃圾……分类。

形势很严峻,我参考了许多儿歌、顺口溜、童谣,尝试了咿咿呀呀、天真烂漫以及童言无忌,然而我发现,我没法再回到童年。

这结果让我很沮丧,不单是没完成朋友交待的任务,而且也想起了耶稣的谈话: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

天国的事太遥远,且先不去想它。眼前的问题是,我没完成朋友的嘱托,我编的童谣在朋友看来就像垃圾,于是我把它扔到了该去的地方——垃圾箱。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有很多垃圾的,而且很多人长大后自己也变成了垃圾。但是很奇怪,很多垃圾却过得有滋有味,很多不是垃圾的却生存不易。

我们生活的环境到底有什么问题?从小就学习垃圾分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看到了些许未来的希望。

然而,事情的转折在于,我看到一辆垃圾车开了过来。

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小朋友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有分类好的垃圾,都被胡乱倒在车上,一车拉走。

既然最终结果还是混为一体,那么我们的分类又有什么意义?

这不是明显糟蹋人们的努力吗?顺便还践踏一下你的认真——你居然还真的相信!

不会想不到的,这么简单的漏洞,不会想不到,只是没人关心,太多口号飘过来,传过去,大家累了,厌了,疲倦了,抬抬手,点点头,走个过场而已。

谁都不想负责,大家只是负责表演,老师、环卫工人、官员,还有无辜的学生。

思维再蔓延:又何止是垃圾分类呢,很多事情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只关心手头的事情,眼前的利益,我们不关心事情的发展,不关心水流的走向,不关心最终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好的与坏的影响,我们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也只能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当你想睁开眼,向外看,就有好心人的警告,别多事,别惹事,别偏激。

往前走,红线;往后走,禁区;往左呢?雷区;向右?悬崖。

我们被困在了原地。

如果还不听劝,自然有人来收拾你。

还是戴上现实主义的眼罩舒服,真的,不骗你。

就这样,我们最终会放弃垃圾分类。或者更糟,我们失去了辨别垃圾的能力,我们自身将变成垃圾。

撕掉标签,你的灵魂还剩什么?



如果我有一支《隐身防晒霜》,我会在夜晚偷潜入书店,把所有的书都抹去,唯独留下安逸这本新作,让所有来逛书店的人都可以看到。

然而我没有,所以只能坐在家里老老实实写书评。

天晓得,安逸的脑袋是怎么迸发出的灵感,居然把科幻与爱情结合,惊悚与喜剧相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而且还悬念丛生,疑点重重,不读到结尾,不能获知真相,不浸入到情节,不能辨别虚假。作为一本文艺商业小说,其实不用涂抹《隐身防晒霜》,仅凭本身的才情与内涵,这本书就很璀璨夺目。

因为她写得绝不滥俗。

我极喜欢安逸那些闪闪发亮的句子,让整本书都看起来熠熠生辉,随意抽出一段出来,就能秒杀许多作家。但我不想干这么残忍的事,还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若用一个比喻,安逸的小说精致如香水,每打开一本,都是不同的芬芳。虽然我对香水知之甚少,但阅读那些心欢眼亮的文字时经常会想,这是雨后花园的气息吗?还是柏林少女的馨香?又是哪一本像爱马仕的大地呢?

或者都不对,这仅属于安逸的独特味道。

香水,是调香师对生活的感悟,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体会越深刻,层次就越丰富、隽永。

安逸的书亦如是。只需翻看几页,便知这是一个对生活有情趣,对审美有品质,对写作有追求的作家。所以隐身这种早就被写烂的题材,安逸却写得极具新意,不落俗套。我怀疑她真的有《隐身防晒霜》,可以躲在暗处默默观察,偷偷打量,时而欢愉,时而冷笑,所以能在书中剖析复杂微妙的人心,洞见曲折幽深的世情,挖掘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真相。

但好书不仅于此,更能触动读者心弦的,是她在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思想。比如人性的偏见、主观的误解,自私的成见、司空见惯的贴标签,自以为是的瞎主张,还有爱与欲,罪与罚,理智与情感,应然与实然,这些才是水面下的冰山,等待你往深处潜望,发现真正的重心。

我是我,以及别人眼中的我,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平行宇宙。然而当宇宙不再平行,彼此闯入对方的世界,我们是在对方身上发现自己,还是在自己身上发现对方?

想象的领域往往是危险的,那与现实重合的认知地带,充满陷阱与谜障。

谁能、谁有勇气面对呢?这还仅是无垠未知当中的一小块有限。

我喜欢这种会讲故事,又带有社会批判的作家,因为这会杜绝另一种致命缺陷——肤浅,这在很多人身上屡见不鲜。

奇怪的是,一望无际的浅薄,却很容易被误认为深沉,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只有抛开肉体的偏见,才能洞见灵魂的真相”——安逸如此说。那么我得谢谢她,因为她改变了我的偏见——我原以为中国小说多是垃圾,不值一提,但她让我意识到沧海有遗珠。

抛却成见,才能看见客观的真实。然而,谁又能看见自己眼里的梁木呢?

在偏见与恶意满满的世界,这便是我推荐《隐身防晒霜》的理由。

毁灭与救赎



一切都要从情绪不稳定开始说起。

你能忍受失去至亲至爱吗?比如说妻子、孩子、老爸老妈、最好的朋友与伙伴……

如果你不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同样也不能。

然而你们的区别是,他们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你没有。

所以你只能买票进电影院,看别人如何拯救世界。

我首先要表达一下对灭霸的同情。

当他矢志不渝地突破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种种常人难以接受的代价,终于打了一个响指完成心中的梦想时,为什么就此懈怠下来,而没有继续进行必要的扫尾工作。

那怕他吩咐手下的人去办也好呀。

他肯定没有看过一本书,《联共()党史简明教程》。

大意了,灭霸完全大意了,当宇宙一半的人口灰飞烟灭时,他以为他能回到他的梦想之地,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

这还不是诗和远方的时候,他应该再接再厉,趁强悍的对手们消沉萎靡在悲伤之中时,逐个解决,各个击破,让他们再也不能翻案。

这样宇宙就清净了许多。

这才是休息的时候:凝视城市的废墟很美,但凝视人类的废墟更美。

然而这一切他都没有做,所以我们必须回到一种庸俗的世界观,看死人复活。

我个人其实很不愿意看他们从棺材里爬出来,然而很多人就喜欢大团圆,然而大团圆这种思路,对于漫威来说就是自毁性的糟蹋。

也很奇怪,我们可以接受宇宙毁灭,但不能接受死人复活,没别的原因,就是觉得无趣、低俗,这一题材早就被拍烂了。

接下来的事情,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了,当有了一个糟糕的主题设定,自然就会有配合这个糟糕主题的烂片元素:比如牵强附会的情节 、刻板形象 、必备之戏 、滥俗对话、荒诞的场面等等。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演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还能怎么办呢?为了让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只能东拼西凑地把他们拯救回来,接受这一切并不困难,只消把智商调整到60分以下,如果你本身就是这一等级,你只需坐在椅子上,什么也不用做。

还好,谢天谢地,编剧只想到量子物理,而不是黑魔法让亡灵重生,那是狮门影业掌握的领域,一切高科技无效。

换个角度,也能理解:英雄需要舞台,舞台需要观众。

然而灭霸毁了一半的观众。

我要是超级英雄,也忍不下这口气呀。

于是多数人的自私,打败了少数人的自私,我们把这叫作正义。

不幸的灭霸,谁叫你走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呢?当异端向来是没有好下场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