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星期四

灵魂未识的荒野:《搜索者》


故事,是什么?是一串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围绕着人物克服冲突并达到解决?还是一个蕴含普遍真理的意象和语言的有意安排?然而,在《搜索者》这部备受尊崇的西部电影中,这些定义皆不适用。

这是一个关于间隙的故事。是镜头之间那些仿佛持续一生的间歇。是人物之间无法逾越的情感与偏见之鸿沟。是情节间漫无目的、如无骑手的马般徘徊的虚空。

在像费里尼这样的幻想家手中,这些空白间隙会因着潜在的激荡而显现,犹如迸发的启示。然而,福特却用它们如同一把钝刀,只留下乏味与困惑。

真正的英雄是何物?居然是那风景本身。福特钟爱的纪念碑谷,在每一场景中窃取了风头,使人类的情感戏剧黯然失色,犹如蝼蚁在尘埃中争斗。我们是否应该在意这场追寻?抑或只是敬畏地凝视着那无尽展现的荒凉?

门槛的隐喻提供了恰当的比喻。埃森站在门廊和门廊上,不愿踏入新的理解领域。就如同福特,他逗留在门前,畏惧跨越已知,进入灵魂的未知荒野。

或许,这就是要点。在有限的间隙与空虚中感到不适。对于家庭和自我的追寻永无止境,因为沙漠是无边无际的。解决只是海市蜃楼般在地平线上闪烁,越靠近则越是难以触及。

我们循环往复,跨越亿万年重复着同样的暴力轮回。埃森寻找他的侄女,但他真正追逐的是他自己未了的创伤幽灵,注定永远折磨他,如同某种祖传的诅咒。

最终,我们回到了起点。站在门前,凝望着辽阔的荒野,渴望踏出却从未鼓起勇气。镜头之间的空白映照了人类心灵之间的鸿沟。我们寻找而不得,从镜头间到自己和理解的隔膜。这部影片无法用几颗星或竖起的大拇指来评价。它超越了这种简化的度量标准。用符号来捕捉《搜索者》,犹如用一条线来描绘沙漠。其边界模糊,影响层层叠叠且非线性。

有人称其为一个男人战胜内在黑暗的故事。然而,伊森本身即是黑暗。他的阴影笼罩着每一帧画面,使整个世界变成了负像。

我们追寻的东西在我们之间的空隙中迷失。在镜头间、在我们与理解之间,以及在这部电影可能成为的样子与现实之间。意义存在于观者与银幕之间,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你无法观看《搜索者》。你只能在其中徘徊,犹如福特的镜头在纪念碑谷中游荡。感受其严酷的诗意,与其复杂而模糊的氛围和解。这里没有解决,只有追寻本身。

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满布灰尘的城市之光


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在当时确实闪耀夺目,但现在回望,它的光芒早已黯淡。这部过气之作提醒我们,即使是喜剧大师也难逃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它就像一盏破旧的煤气灯,曾经照亮1920年代的银幕,现在只会在观众脑海里招来烟尘。

这个所谓“浪漫喜剧”的剧情单薄得像树叶,被轻轻一拂就会碎成片片。一个流浪汉偶遇一个失明的卖花姑娘,两人在满是污浊雾气的城市中艰难求生。这种套路化的弱肉强食设定早在当时就够老套,现在更是陈词滥调。

片中那些闪着微光的浪漫场景也不过是肤浅的表面文章,只会让今天的观众翻个白眼。这个盲女被汽车溅了一身泥水也会心怀感激?这简直是在侮辱现代人的智商。更别说爱情了,这种环境下活到第二天就该谢天谢地。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这部无聊之作拖沓的节奏。故事进程像泥沼一样缓慢,观众只能在荒唐的段子之间惶惶度日,期待这部电影快点落幕。即使是喜剧大师也救不了这样的烂剧本。那些过时的笑点今天看来不啻孩子嬉戏。

可以说,《城市之光》中唯一闪光的就是这个字了。这部在上个世纪风靡一时的无声电影,现在回头看充其量只是历史的一片尘埃。它就像一盏蜡烛,曾经照亮有限的范围,现在只剩下一摊死灰。这种名大于实的作品最好让它安稳沉睡,以免故弄玄虚。

今天的观众还有无数选择不去浪费时间在这种过气的烂片上。电影技术日新月异,喜剧水准也在不断进步。就让《城市之光》这样的老骥休息吧,别再让它难堪出场。无论从哪个角度,这部无声老片都不值得今天观众花时间去欣赏,更遑论推荐给他人。如果非要打分,我也就吝啬给它1颗星,仅仅为了纪念它曾经的辉煌。但那也只是历史书页里的往事了。

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

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找意义:城市之光


这所谓的“杰作”《城市之光》,无非是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乏味阐释。卓别林标志性的流浪汉角色,在一系列支离破碎的情节中漫无目的地漂流,仿佛刚从梦中醒来时对旖旎梦境的模糊记忆。他怀着堂吉诃德式的痴心妄想地追求失明的卖花女,希望通过她的救赎之爱来抵消自己孤独存在的隔绝。然而我们知道,这徒劳的追求注定无果。

流浪汉的世界,只是个虚伪幻影的景观,其纸板搭建的布景和粉饰装扮的华丽,不过是对现实的软弱模仿。角色们在投射的背景前表演哑剧,影子在这个电影梦境的虚构上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如滑稽的芭蕾,拒绝给我们任何真实的假象。

在一个又一个的场景里,流浪汉拥抱盲女,抚摸她的脸庞,将她揽入怀中。但她依然盲目而无知无觉。他们的联系与周围的布景一样做作。流浪汉拥抱胶片本身,也不会比这些作伪的爱的举动带来更多安慰。

当流浪汉终于为盲女支付了恢复视力的手术费时,他破旧的装束和颓废的状态,只是进一步强调了他们恋情的不可能。盲女睁开的眼睛,现在可以看清她生活的虚幻世界的本质,并认识到流浪汉是多么可怜。

当黎明破晓,城市苏醒,镜头移向天空。但在空旷的天际找不到救赎,只有空洞的悲痛。流浪汉孤独地沿街踱步,寻找他的下一个梦境。我们也从这影像洞穴中走出,失望地眨眼适应现实:一个和我们刚才在卓别林空洞无意义的寓言中暂居的一样空虚的世界。

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

彩虹背后的平凡现实

 

请允许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如同扭曲的漩涡,拉着你进入1939年的那部《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的世界。那是一部让我感到无比失望的电影,不过让我们先挂起这一点,毕竟,这是我在你的意识中植入的一个种子,正等待适当的时刻发芽。

我们先从影片的结尾开始说起,那个被无数的观众赞美为“心灵的回归”的瞬间。多么荒谬!多么缺乏想像力!一切都只是个梦,一个由乡巴佬制造的,平淡无奇的梦。这比用“她醒了过来,原来一切都是梦”这种老掉牙的梗来结束故事还要糟糕。这种冷酷无情的破坏,这种无端的重置,简直是对观众情感的藐视。

让我们再倒退一点,回到那个被誉为“勇士”的稻草人,那个所谓的“有智慧”的铁皮人,那个“有爱心”的狮子。这三个角色,他们在电影中一直追求的,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稻草人一直运用他的智慧来解决难题,铁皮人充满了同情心,而狮子则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勇气。他们所追求的,其实就在他们自己身上。如果这是一部关于自我发现的电影,那么这个发现的过程也太不起眼了。

再往前一点,让我们回到桃乐丝。她是一个如此单调的角色,以至于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断地希望她能在旅途中遇到更多的危险。她的一切都如此平凡,如此乏味,如此缺乏深度。她的旅途,她的冒险,她的梦,甚至她的狗,都没有让我感到有任何的吸引力。她的每一次笑,每一次哭,每一次惊恐,都像是从一本破旧的手册里抄出来的,没有任何情感的丰富度。

最后,再回到影片的开头,那个被誉为“经典”的黑白转彩色的镜头。这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噱头,一种浅薄的视觉效果,没有任何深层的含义。影片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创造一个从现实到梦境的过渡,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粗糙的、缺乏创新的尝试。

现在,我将你带回到现实,回到你开始阅读这篇评论的地方。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其实就像是《綠野仙蹤》这部电影:从结尾开始,反向讲述,寻找一种新的、独特的叙事方式,但最终却失去了真实的情感,失去了深度,失去了吸引力。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尽管它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观众,但最终却无法避免其平淡无奇和乏味的本质。它通过空洞的象征,毫无深度的人物和过于简单的故事线来假装深度,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空洞的壳,没有任何真实的深度和价值。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千篇一律的梦,没有任何新鲜感,没有任何真实感。它是一个被过度赞美的传说,一个被过度包装的商品,一个被过度炒作的噱头。它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一个没有创新的复制品,一个没有生命的僵尸。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一个严重的错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行。它是对艺术的亵渎,对观众的侮辱,对电影的贬低。它是一个空洞的,毫无价值的,完全没有意义的存在。

所以,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不值一看。

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

当我们谈起堪萨斯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桃乐丝·盖尔在大萧条时期堪萨斯州平凡的生活因一场龙卷风天翻地覆,她和她的小狗被卷入了神奇的奥兹国。但真的是这样吗?在这部过度渲染且乏善可陈的彩色电影中,桃乐丝沿着黄砖路的旅程更像一场恶劣的迷幻之旅,而非神奇的冒险。

L.弗兰克·鲍姆对奥兹国的设想与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地一样不过是一场幻觉。绿宝石城只是个用绿布装点的廉价好莱坞布景。那位向导本身也不过是烟雾与镜花水月——就像这整部电影一样。我甚至不想提那些棒棒糖公会,他们的歌舞只会让人作呕而非惊喜。

当我们迷迷糊糊的女主人公欢快地沿路跳跃时,她遇见了铁皮人、稻草人和胆小狮子。但这些角色看起来更像是急需整形的草率组合,而非讨人喜爱的异类。铁皮人生硬地蹒跚前行,我怀疑他的动力来源很可能不是心脏,而是由无聊驱动的引擎。而胆小狮子渴求勇气的虚荣心似乎源自从《贝奥武夫》到《唐吉诃德》的各种作品。

当桃乐丝终于来到奥兹时,令人失望的场景并没有达到那如诺言的更美好明天的辉煌。这里没有魔法——只剩成年后痛苦的认知,整个世界都是骗局。所以尽管继续按三下你的红宝石鞋吧,只是不要指望会到达除了失望之外的任何地方。

总体来说,《绿野仙踪》是一场形式大于实质的炫目场面。它的迷幻甜蜜会在唤起任何童真之前就让人陷入麻痹。这部电影证明怀旧难以战胜真正的素质。所以别在记忆的小径上虚度时光,用桃乐丝自己的话说,家最温暖。

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

辛德勒的名单:对深不可测的冰冷凝视

 让我们深入探索《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世界,其奇特程度堪比沙漠中的冰箱——冰冷、无情,但却出乎意料地令人耳目一新。毕竟,当你可以选择冷漠时,谁还需要情感的温暖呢?

来吧,让我们踏上非线性旅程,像一个不关心湖水深度的孩子一样,在《辛德勒名单》的水面上甩过石头。想象一下抽象艺术家随意泼洒颜料,不考虑最终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的方法。非主流?绝对的。难以捉摸?希望不是。

1. 颜色的缺失

让我们从结尾开始吧,最后一场戏,从单色到彩色的转变。斯皮尔伯格通常会在他的电影中注入丰富的色彩,而《辛德勒的名单》却选择了冷峻的黑白。颜色的缺失,一个空洞,一块等待你的心灵来填充颜色的空白画布。这是一个和我们的评论风格一样冷酷的选择。但这种做法有效吗?嗯,这就像问一只斑马没有斑点还能不能称为斑马。

2. 不存在的主人公

现在,让我们跳回开头。奥斯卡·辛德勒,一个既不是英雄也在电影中扮演英雄的人。一个从战争获利者变成救世主的人物,他的性格就像夜店里的变色龙一样反复无常。斯皮尔伯格似乎在说:" 他不是个好人,但做了好事。或者,他做了吗?" 这个问题悬而未决,就像一个句子中的悬挂修饰语。这种思考像我们的评论一样冷漠。但这种做法有效吗?嗯,这就像问一只变色龙没有变色能力还能不能称为变色龙。

3. 确实存在的恶棍

让我们跳到中段,我们会发现阿蒙·戈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纳粹指挥官。与我们的非英雄形成对比, 戈斯毫无疑问是一个恶棍。但是斯皮尔伯格用冷漠的手法展示了他的人性面。一个可怕的想法; ;一个有血有肉的恶棍。但这种做法奏效吗?嗯,这就像问一个没有胡萝卜鼻子的雪人还能不能称为雪人。

4. 不存在的结局

最后,让我们回到结尾——一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结尾。战争结束了,辛德勒的犹太人得救了,但仍有一种悬而未决的不适感。斯皮尔伯格留给我们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论,就像没有甜点的晚餐。这种选择像我们评论的冷漠风格。但这种做法有效吗?嗯,这就像问一份没有甜点的晚餐还能不能称为一顿饭。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像我们的评论一样挑战传统。这不是一部用粗笔涂抹人物的电影,而是用细致的笔触勾勒人物。这不是一部提供满意结局的电影,而是让我们徘徊在不确定性的悬崖之上的电影。这是一部......好吧,相信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最后,《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杰作吗?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杰作。但如果你正在寻找一部能让你质疑一切认知的电影,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它是一部杰作。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部反杰作。在我们这种冷漠反传统的评论世界中,这是最高的褒奖。

2023年8月21日星期一

窥见地狱:正视大屠杀的恐怖


门票在按部就班的脚步声中被揉皱, 节奏一致的步伐找到了指定的座位。观众们像囚徒一般在黑暗中入座,心中渴望暂时逃避现实。但是今晚放映的胶片并未提供丝毫慰藉,也无处可逃。影像以泾渭分明的黑白倾泻而出,剥夺了这个空间的色彩和欢乐。

你是否抱着寻找英雄的期待来到这里?今晚你注定一无所获。银幕上只有一个为金钱和生命疯狂盘剥的商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重复着贿赂和交易,双手沾满了鲜血,冰蓝的眼睛下隐藏着漆黑的心。但在这冷酷外表之下,也有一缕人性正在苏醒,在他心底深处,有一丝悲悯慢慢融化了他的坚冰。最终,他列出了一张名单,一个小小的努力,试图拯救那些注定难逃一死的生命。这并非英雄主义,只是人性的一点觉醒,从内部撕裂着他。

不要移开视线,躲避那些步履蹒跚、满面愁容、头发剃光的阴影。你必须正视他们的痛苦,用目光深入他们的苦难。看着银幕上出现的鸿沟,黑暗如洪水般淹没希望,绝望的惊涛骇浪席卷而来。你是否仍紧握爆米花,渴求更多的恐怖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买票时,你是否料想到这场噩梦?

放映机的声音戛然而止,画面停止了对观众情感的轰炸。灯光亮起,唤醒了你麻木的感官。但是当你眨眼回到现实,恐怖的残影仍萦绕视野。当你艰难地伸展僵硬的四肢,银幕上滚动出冰冷的数字,正清点着你刚才见证的残害:那些难以想象的数字背后,是被夺去的生命,是被斩断的未来。

这场放映是净化还是操控? 正视黑暗让你获得启示还是受到谴责? 字幕滚到尾声,但问题依然萦绕心头,如同幽灵般挥之不去。当帷幕降临,没有明晰的答案等待。只有你,怀揣沉甸甸的同情坐在那里,以一种未知的方式改变了自我。

2023年8月20日星期日

迷雾中的彗星:《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品钦的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以一声真正的爆炸开始——一枚火箭在战时伦敦的上空炸开了花。从那一刻起,这部小说就螺旋般地蜿蜒至大陆与意识的交汇处,以疯狂的速度编织起四百多个人物与众多情节,快得就像一台由甲基苯丙胺加速的鲁布·戈德堡机器。

这部错综复杂的史诗需要一位拥有圣人般耐心与洞察力的评论员,一个能梳理清楚品钦所编织的科学、历史、偏执与双关语的人。然而不巧,你得到的只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能面对这部小说夸张的炫技而目瞪口呆。

有时,《万有引力之虹》看起来不太像一部小说,倒更像是一个自负天才的嘲讽:"我敢打赌你没能力把这一堆混乱转变成一个连贯的叙事!"好吧,品钦,我接受你的挑战,但任务失败了。我极力试图在你的混乱中寻找秩序,但最终只得到比最严重的宿醉还糟糕的头痛(我确实经历过一些要命的宿醉)。这部小说就像乡村集市上涂了油的猪一样从我手中滑走了。

也许如果我像品钦先生一样在康奈尔大学学过航空工程,我就能理解所有关于V2火箭的冗长段落。但作为一个卑微的英语专业学生,我在那些部分感到迷失,仿佛被突然扔进了一堂全德语授课的研究生物理课。可以这样说, 我们人文学科的大多数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大学时就尽量避免工程学院的建筑楼。

然而,在其他段落中,品钦展示出璀璨的天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跃纸上,叫人难以置信的历史轶事让我们忘记它们纯属虚构, 疯狂的幽默像廉价威士忌一样刺激大脑。这些瞬间让我们摇头,想知道它们如何融入品钦这部伟大的杂乱无章的杰作。这就像在垃圾场发现了一枚钻戒,确实相当出色,但我更希望它没被埋在垃圾里。

那么,普通读者该如何看待《万有引力之虹》? 我们可以惊叹奇异的天才,即使这本书用其极端的难度压倒了我们。我们可以欣赏其成就,同时承认这本书仅仅是间隙性地吸引了我们薄弱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称颂品钦的原创性,但也会质疑他是否有些过火。

归根结底,《万有引力之虹》是一部过于雄心勃勃的小说——一座纪念一个人放纵天赋与漫无节制的高塔。只有那些具备耐心、学识与能力来充分解析其浓密难解的奥秘的人,才能从中获得回报。我们其他人则感到迷失、困惑、甚至被欺骗。但我们仍然会继续苦苦挣扎,拒绝让品钦占据上风。即使我们无法完全欣赏他的天才,我们至少可以假装欣赏。

2023年8月19日星期六

万有引力之虹:后现代主义深处的神秘下降


欢迎来到我的现场,聆听我歌颂——托马斯·品钦无比杰出的文学巨著《万有引力之虹》——的赞美之词。这部小说将带领你踏上一次穿越人性深处的疯狂之旅,同时颠覆你以为可以依赖的所有叙事惯例。

在品钦的生花妙笔下,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模糊成绚丽的色彩混乱。就在你以为已经在故事中站稳脚跟时,你脚下的地面却突然塌陷。然后再次,如此反复,令人眩晕,困惑难解,却又激动人心地下坠到后现代文学的混沌之美。

小说错综复杂的结构反映了意义本身的分散和脆弱。品钦将他古怪的人物群穿梭于几十年间不同的大洲,将他们的故事编织进《万有引力之虹》这张拼凑而成的被褥里。你很难指认出任何可靠的叙述者,或找到真相的确定版本。在品钦笔下,不确定性才是绝对的统治者。

但不要因为这部小说的先锋风格就害怕打开它。品钦精妙地将高雅的学识和低俗的闹剧风格融为一体,让你在大笑与疯狂记录笔记之间来回切换。他的笔调神奇地既痛苦深刻又完全荒谬,常常两者兼具。

《万有引力之虹》迫使你重新审视你以为自己对文学、历史、科学、心理学、神学所知的一切。在走出品钦这片后现代游戏场之后,你再也无法用同样的眼光看这个世界。这部小说撑开你的思维,直至正常成为梦魇,混沌成为诗意,你开始质疑自己的现实本质。

还在等什么? 拿出你的荧光笔,稍微动动你的大脑,然后一头扎进《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后现代杰作的文字海洋吧。这绝对是一个你难忘的阅读体验。只是不要指望能从中得到任何确定的答案。对品钦来说,小说提出的问题远多于它的答案。但这不正是伟大的艺术应该做的吗?

2023年8月18日星期五

捕捉野性:博物学家的政治不正确指南

 

大卫·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自然界的银狐,他轻柔的嗓音和令人陶醉的讲述已经陪伴我们数十载。但在他最新著作《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中,艾登堡带我们回到他还是一个热衷野生动物的小伙子时期。

这本书追溯艾登堡早年的职业生涯,当时他是容貌清秀的BBC制作人,负责为伦敦动物园捕捉奇特的野生动物。他与一支勇敢的探险队伍一起,深入世界的偏远角落,用简陋的陷阱和网捕捉稀有及特异的野兽。

别误会,我很喜爱艾登堡。但读他在这本书中描述的壮举,总让我觉得自己在看20世纪50年代的B级电影。无畏的探险家带着帽子与烟斗,冒着丛林危险捕捉难以触及的野兽。

更不用说随意可见的殖民意识了。艾登堡与他的团队闯进异国他乡,为了祖国利益捕捉动物,完全不考虑当地真正的居民。亲爱的读者,想象一下,这就像《夺宝奇兵》遇见《狮子王》,再加一点《乱世佳人》的元素。

然而,《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仍是本迷人的读物。艾登堡对自然界的热爱透过每页书纸闪耀,他的文字如他的嗓音一样流畅。他能生动地描绘最普通的动物,对所见生物的描述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此外,这本书还充满趣闻轶事。一次,艾登堡与团队在亚马逊寻找稀有鸟类时,不小心在陷阱里抓到了一只美洲豹。可怜的动物明显非常惊恐,但艾登堡解决问题的方法竟是将它抱在腿上抚摸它的毛皮。我是说,我知道他是自然主义者,但这也太冒险了吧。

总之,《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是本迷人且有趣的读物。它可能不是世界上最政治正确的书,但它开启了一个探险与发现的往日时光。而且,至少它不是《权力的游戏》。

漫漫沙路,梦开始:阿拉伯的劳伦斯


噢,我该从何说起呢,谈到《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电影,简直就像在沙漠中长途跋涉般触目惊心。没错,这部电影将中东地区壮阔的景观变成了缓慢乏味、冗长无聊的“沙盒”。 

它像是银幕上的一部狄更斯小说——并不是因为它是经典,而是因为它过于冗长,你会开始怀疑导演大卫利恩是否是按小时收费。这部三小时多的电影对人的耐力是真正的考验。事实上,我认为与其让运动员去跑马拉松,不如让他们坐下来看完《阿拉伯的劳伦斯》,能够撑到结尾而不睡着的人才配得上金牌。

彼得·奥图尔在片中扮演劳伦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联合阿拉伯部落并协助他们对抗土耳其人的英国军官。奥图尔的表演可谓专注“一脸茫然”,整整三个小时他都在瞇着眼睛看太阳,口齿不清地说着隐晦难懂的话。他就像个沙漠的斯芬克斯,区别只在于连斯芬克斯的表情可能也比他更丰富。

还有配角,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在于显示劳伦斯的聪明才智。奥马·沙里饰演的阿里首领,大部分戏份都是一脸敬畏和困惑地凝视劳伦斯,让观众也心有同感。我都以为他会突然打破第四面墙,问我们:“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情况吗?因为我完全不明白。“

我承认,这部电影在视觉效果上确实美轮美奂。但是,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美丽的外表下毫无内涵。林恩似乎误把“史诗“和”冗长“划上等号,层出不穷的沙丘、骆驼和更多沙丘的镜头简直考验观众的耐性。就像你最无聊的亲戚去了撒哈拉沙漠旅游,坚持要给你看每一张风光照片。

音乐嘛,莫里斯·贾尔的配乐简直是对听觉的蹂躏。重复单调的主题音乐简直叫人求饶。这种音乐连骆驼听了都会渴望有个降噪耳机。

这部电影对中东的刻画也非常荒谬,完全是西方人浪漫化的中东幻想,充满神秘部落、高尚野蛮人,当然还有更多沙子。其中的文化细节浅得像个热浪中的儿童池,政治也像赶在截止日期前才草草写就的论文报告。

我相信大卫里恩想要创造一部深入探讨复杂历史人物的杰作,以动荡的中东地区为背景。但是结果却像一场自我陶醉的夸张表演。这就像趟骆驼之旅:缓慢、不适,但结束时你会感到如释重负。

总而言之,如果您想要一部真实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东地区的作品,或者对劳伦斯细致入微的个性刻画,这部电影恐怕不会符合要求。倒是如果您需要可靠的催眠方式,《阿拉伯的劳伦斯》绝对是完美的选择。它是电影版的镇静剂,胶卷安眠药,银幕催眠曲。记得随身准备一个枕头,你会需要它的。

2023年8月16日星期三

跳过这个经典,看草生长:为什么我讨厌阿拉伯的劳伦斯


啊,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所谓的“史诗级历史剧”将我们带到了一战期间中东广袤的沙漠风景中。我本希望这部近4小时的无聊电影能真实还原那个时代,但它只会让我比听大学的沉积岩地质课还要打瞌睡。

本片讲述了T.E.劳伦斯乏善可陈的历险故事,一个被彼得·奥图尔冷如冰霜般地演绎的英国军官。他的任务是联合阿拉伯部族对抗奥斯曼帝国, 但我几乎无法睁大眼睛,去见证他所谓的战术天才。每当他滔滔不绝地讨论战争伦理或沉思般地凝视地平线时, 我都会瞄一眼手表,想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一些稍微有趣的事情。

但不幸的是,这部电影的节奏之缓,连真正的骆驼都要自愧不如。导演大卫·利恩似乎满足于只拍摄人们在漫漫黄沙中步行......再步行......再步行,在如此荒芜乏味的沙漠中,银幕都要被吞噬了。我开始渴望有舞蹈曲目、外星人入侵,或者即使只是经典的吃一脸沙桥段——任何能破坏单调乏味的东西!但没有,只有更多沙丘上踽踽独行的行军镜头, 直到我的脑细胞像曝晒过度的葡萄干一样枯萎。

动作场面呢?哦等等,我记错了......这部动作片里压根没啥动作场面。除非你觉得劳伦斯与其他军官就战略问题争论也算血脉喷张的娱乐。我宁可去废弃的仓库里看油漆干燥也找得到更多刺激。即便当劳伦斯终于率领他的军队进攻阿卡巴时,场面也不过像乌龟和兔子的赛跑,毫无激情。冲锋!爬行!冲锋!爬行!这是我见过的最不痛不痒的战斗场面,顶多就像树懒间的雪球大战。

从技术层面来说,《阿拉伯的劳伦斯》拥有那种辽阔的视觉美感,也正是眼药水发明的目的所在。风景广袤得像这电影引起的呵欠声,沐浴着琥珀与赭色的光芒,颇为美丽,同时也令人生厌的具有东方主义色彩。但无论利恩在70毫米银幕上塞进多少视觉盛宴,也掩盖不了这电影比过期薄荷苏打水还要平淡的事实。

或许我对这部备受赞誉的经典过于苛刻了。表演并不太糟糕, 勉强能保证不毁掉整部电影。配乐也很宏伟,提醒你这部电影本该能够唤起的情感。《阿拉伯的劳伦斯》明显渴望伟大,但对我来说,它冗长的放映时间只不过揭示了雄心壮志与执行力之间的差距。

所以,如果你渴望史诗级的作品,不如跳过这场催眠大会,去看油漆干燥吧——刺激程度相差无几,而且你还能给墙壁换个新装。《阿拉伯的劳伦斯》只有最忠实的电影迷才值得踏上这段电影朝圣之旅。对于我们其他人来说,这216分钟是你此生再也无法挽回的时光。这部备受批评家推崇的典范可能拥有突破性的视觉效果,但一个人的杰作可能只是另一个人的催眠良药。我的建议是,省下你穿越沙漠的旅程,去看草生长吧。兴奋程度大致相同。

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虚妄的批评:《偶像的黄昏》


亲爱的尼采,这位满脸胡须的愤世嫉俗者,又涂涂写写出了一本对世界的辱骂,名为《偶像的黄昏》。我本来期待通过这本书开启我懒散的小脑瓜,却被一个自我膨胀的疯狂哲学家用哲理之锤粉碎了我的偶像。

但我言重了。让我们稍微倒带一下,返回我记忆中发霉的黑暗角落,重建我如何偶然发现了这本自命不凡的通俗哲学作品。

那可能是1998年,无关紧要的月份,更无关紧要的日期。我每天都光顾书店,渴望文字,美妙的文字来填满我空虚的脑海。在一个隐蔽书架的深处,我发现了它——封面用醒目的红字闪瞎狗眼:《偶像的黄昏》。我为承诺揭示秘密的书名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把它抓起来。哪知道这个揭秘就是我把钱浪费在一个过度自我膨胀的二流智者的疯话上。

回家后,我翻开深紫色的封面,开始阅读。错误选择number one。尼采在空想和对当代思想家的恶毒攻击之间跳跃,又用晦涩的句子组成一片让人喘不过气的丛林。他的论点在现实中杂乱穿插,犹如疯人院病患的疯狂梦呓,毫无逻辑与修辞体系可言。这人制造风车,只为再将它砸碎,同时对虚无咆哮。

我越读越想把书扔出窗外。以下是些让人作呕的狂妄之言:

“不存在永恒的事实,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哦?我能想到很多永恒且绝对的事实,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喝砒霜会致死。

“上帝已经死了。”有趣,我今早路过教堂时,发现很多人还在虔诚地向他祈祷。

“所谓真理都只是我们忘记了它们本质虚幻的幻觉。”我很确定,在整个宇宙1+1=2,您说的对,尼采。

这样的废话接二连三,几乎要了我的命。悲剧的是,我坚持到了极致,怀着它会变好的希望。然而并没有。结尾段落是典型的疯狂诗意:

“不幸的是,最卑鄙的人的时代即将到来,那人甚至无法再鄙视自己。所以,自我厌恶高尚,自尊的人卑鄙?我不知道,尼采,这听起来有点不太健康。

总而言之,我恐怕无法诚心推荐这本书,除非您是热衷于不受事实与理性约束的空想辞藻的哲学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活着就不要发疯已经够呛,我建议大家避开《偶像的黄昏》。它对我们黄昏时分的光明毫无增益,只会让摇曳的理智烛火更为黯淡。

2023年8月14日星期一

《星球大战》(1977)——奇异光辉的宇宙鸡尾酒


1977年,乔治·卢卡斯赠予了这个世界一场宇宙级的视觉盛宴,一部永远改变了我们对银河系遥远一隅的想象力的电影。《星球大战》是一杯奇思妙想、荒诞不经和纯粹离奇的鸡尾酒。但让我们坦白说吧,尽管知道这鸡尾酒可能对我们的理智无益,我们还是忍不住一杯接一杯地饮用。

《星球大战》是一出太空歌剧,一个星际童话,一部披上科幻外衣的道德寓言。它的剧情是银河政治、神秘力量和英雄传说的大杂烩,还撒上了一把毛茸茸的外星人、机灵的机器人,以及一个让我联想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吉姆叔叔的反派人物。

这个故事围绕着莱娅公主(凯丽·费雪饰)展开,她的发型就像头顶戴着一对自制发卡肥耳朵。她被达斯·维达(詹姆斯·厄尔·琼斯配音)追捕,一个如此令人生畏的恶棍,以至于和他相比,你的高中校长看上去就像一只毛茸茸的兔子。维达戴着他标志性的头盔,看上去就像一个亮晶晶的黑色吸尘器附件,披着斗篷就像太空时代的德古拉,阔步走来,掐死下属,通常扫大家的兴。

我们邋遢的英雄韩·索罗(哈里森·福特饰)是流氓式魅力的化身,一个轻松抛出俏皮台词的太空牛仔,就像他轻松开枪射击一样。他的伙伴丘巴卡是一个会咆哮的毛绒怪兽,即便只会吼叫,也比多数政客更易懂。

然而,这个故事的核心属于年轻的农场男孩卢克·天行者(马克·哈米尔饰),他在荒凉沙漠星球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直到他发现了一对会说话的机器人带着秘密计划,他的生活瞬间被掀翻,就像周日早上的薄饼。在智者欧比王·克诺比(阿莱克·吉尼斯饰)的指引下,卢克踏上了每个青少年都梦想的旅程——离开乏味的家乡,去对抗一个邪恶的帝国。

尽管以今天的标准很原始,但在当时可谓前所未有。震耳欲聋的太空战役就像真空吸尘器工厂里的猫架大战,既凶猛又震憾;光剑决斗则像芭蕾舞一般优雅,只是多了些断肢与残砍。

卢卡斯创造的宇宙丰富细腻,充满了仿佛从儿童噩梦或萨尔瓦多·达利画作中跑出来的奇异生物。仅莫斯埃斯利太空港的熙熙攘人群就汇聚了一个真正的异形动物园,比任何一个动物标本爱好者的梦想还要丰富多彩。

《星球大战》是神话、通俗小说和B级片陈词滥调的热烈大杂烩,在想象力的火炉上慢慢炖煮,配上一勺任性幽默作为调味。对话时常在夸张的边缘试探,台词能让莎士比亚在坟墓里翻身说老兄,我想你走错了舞台

但在其核心,《星球大战》讲述的是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之战,一个宇宙版的大卫与歌利亚。尽管题材古怪离奇,它依然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根弦。这正是电影魔力的证明——一个有着太空巫师、像丹麦酥饼头发的公主、以及带着类人猿伙伴的走私客,竟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总之,《星球大战》是一场疯狂的太空之旅,无视逻辑,嘲弄严肃,在荒诞的边缘翩翩起舞。这是一次在银河系纵情狂欢的咋咋呼呼之旅,让你露出柴郡猫一样的微笑。它经久不衰的魅力证明,尽管古怪离奇,我们仍深爱着这个奇妙的宇宙。正如一位智者说过: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神智正常是多余的。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

逃出银河:摆脱《星球大战》的引力

 

啊,星球大战。这个关于善与恶、英雄与恶棍、叛军与帝国的银河抗争故事,该从哪里开始呢?让我开门见山吧:这部电影无聊透顶。

让我们回到1977年,那个迪斯科风靡一时,吉米·卡特出任总统,电影界已经乏味到令人发指的时代。于是,当这部小小的太空歌剧电影一经推出,人们就像从未见识过特效和外太空似的,疯狂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到底是什么让《星球大战》如此轰动一时?一个爱抱怨的农场男孩卢克·天行者梦想着冒险,却被卷入一场星际内战,发现自己拥有魔法力量,并挥舞一柄叫光剑的激光武器到处晃悠。在旅程中,他结识了满口讽刺的飞行员汉·索罗,一个只会咕噜咕噜叫的毛茸茸的伍基族副驾驶丘巴卡,以及两名仅仅为制造笑点和销售周边而存在的笨拙机器人C-3POR2-D2。多么扣人心弦的故事啊!

这个故事简直是从各类科幻、西部和武侠片中拼凑而来的老套桥段和典型人物。乔治·卢卡斯几乎将他认为11岁男孩会觉得很酷的一切元素倾倒进搅拌机,打出一份浓稠的糊状混合物。太空飞船!激光炮!机器人伙伴!枪战!救援!爆炸!这更像一本由极其薄弱的故事线索勉强粘合在一起的酷炫时刻剪贴册,而非真正的电影。

且不提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台词,活像学习过载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使用原力,卢克!”呕,实在无法忍受。

从视觉效果来说,它在当时确实具有革命性。但用今日的标准来比较,死星看起来不过像个迪斯科灯光球。光剑战斗笨拙到就像两个小孩在后院挥舞扫帚。达斯·维达的沉重呼吸声在场景中回荡,活像一个变态者的猥亵电话。

在演技方面,哈里森·福特似乎是唯一一个意识到这是部浮夸的太空歌剧,拒绝认真对待这部电影。其他演员机械地念出卢卡斯干巴巴的对白,就像社区话剧演员拼命试图让台词生动,但可惜的是,当你的剧本听起来像冰箱贴的诗歌时,无论演技多么出色也无法挽救。

难道 1977 年的观众真的如此渴望逃避现实的幻想,以至于为了一些令人惊叹的特效和新奇的科幻世界设定而忽视劣质的文字、单薄的人物和蹩脚的对话吗?显然是这样,因为《星球大战》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催生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系列作品,并像某种致命的星际病毒一样牢牢地渗透到流行文化中。

然而这并没有打动我。我更喜欢有内涵的科幻作品,而不仅仅是视觉糖果。所以如果你在找一部对英雄成长有深刻探讨的作品,请另寻他处。不过如果你心中依然对《星球大战》念念不忘,那么请尽情享受这部异想天开的太空歌剧吧。愿原力与你同在!

2023年8月11日星期五

我不是唯一的疯子——约瑟夫·海勒致读者


十多年前,当我坐下来写一些关于我在二战中担任 B-25轰炸机投弹手的笔记时,我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我只想利用一两个关于军官的俏皮话写个短篇故事,赚点小钱。谁知道我写出来的却是一团乱麻,一堆疯狂的人物和荒诞的情节,忽而滑稽忽而恐怖,毫无章法可言。我的经纪人看了一眼就说,这玩意儿永远卖不出去,太怪异太混乱了。

当然,我必须证明他错了。经过多年的打磨,我把那个无政府主义的怪物改成了一本像样的小说——不停地增删改查,把每一个变态的章节都搞得光鲜亮丽。当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同意出版它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以为他们顶多能卖出5000本,勉强回本就算了,然后这本书就会消失无踪,成为我年轻时的一个笑话。

直到今天,在出版将近 20 年之后,这本小说的成功仍然让我摸不着头脑。尽管它有着粗糙的笔法和笨拙的哲学,但《第二十二条军规》似乎揭示了一些关于战争的重要真相,以及让成年男子有效地互相残杀所需的系统化的疯狂。人们告诉我,他们觉得它有趣、感人、荒谬、激怒、悲惨——有时候甚至是在同一章节里。我只能说书中的喜剧或感伤都是无心之举,是我试图驱赶自己混乱和幻灭的恶魔的结果。我写作不是为了说明什么,而是为了理解无意义之中的意义,创造出比我所见到的更荒唐的人物和事件,只为了保持理智。

最后我写出了一本我自己也不确定是否完全理解的小说。最初只是想拿军队开个玩笑,结果演变成了一个关于个人在体制疯狂面前的无力警示故事。人们说它已经成为了美国在二战后反转的象征,反映了美国对权威和爱国主义的天真失落。如果是这样,书中的任何见解对我和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惊喜。我只是想表达那种用笑声掩盖的存在主义绝望,这种绝望和对意义的渴望至今仍困扰着我。

不管好坏,这本我曾经涂鸦出来的小小的疯狂大杂烩很可能会比我活得更久。就像我在500多页里编造的该死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笑话最后变成了对我自己的嘲弄。我唯一的安慰是知道对生活的荒谬感到困惑,以及我们在战争时期彼此施加这些荒谬性的倾向,会随着人类的存在而持续存在。这其中有一种奇怪的伙伴关系。我可能无意中写了一本经典作品,但至少它证明了我不是唯一一个疯子。

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

《乱世佳人》:一个时代的缩影还是有毒的经典?


亲爱的读者们,我一点都不在乎《乱世佳人》这部所谓的电影杰作。这部被高估的作品不过是对有毒的怀旧情绪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臃肿自我陶醉的颂歌。

我甚至不知从何说起这部怪物的问题。是那拖沓得像断轮马车的四小时播放长度,还是比过期啤酒还平淡乏味的纸片人物,亦或仅仅是美化奴隶主的可耻行为?和吉蒂婶婶的痴聊相比,《乱世佳人》简直像锈刀子割肉。

这部毫无价值的垃圾的枯萎心脏是斯嘉丽·奥哈拉这个角色,她就像晒伤后涂抹芥末膏一样讨厌。她要么甩动她的马尾辫,像只紧张的小母马似的撒娇,要么眨眼睛欺骗笨男人,要么就对着木头脑袋艾希礼·威尔克斯痴心妄想。说实话。我宁愿喝鱼肝油也不愿再忍受斯嘉丽发牢骚天呐!”,就因为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再提塔拉种植园奴隶的冒犯性描写,我就快爆炸了。他们就像栗树沟里的负鼠,为他们善良、仁慈的主人摘棉花,乐此不疲。米切尔对这段历史的修正主义和黄鼠狼请母鸡吃晚餐一样可笑。如果这就是她想维护的南北战争前的南方,她可以滚着投胎去。

说实话,最有趣的角色就是本应该打在斯嘉丽臀部让她滚蛋的那扇门。这部小说美化了一个建立在残酷之上的应该消失的文化。米切尔可以拿她对迪克西地的颂歌,像北方佬一样烧了它。

总之,避开《乱世佳人》如避鼠疫。这部冗长的颂歌对南方历史的洗地,就像糖水对爱尔兰威士忌的作用——稀释了它的本来面目。不要在这些为失败找借口的宣传上浪费时间。找一本能够真实描绘奴隶时代恐怖而不美化这段可耻历史的书来看。老实说,你可以在后院的牲畜身上找到比这部“巨制”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更多的角色塑造、情节和心跳。我的建议是让这垃圾和风一起消失吧。

注:迪克西地(Dixieland)是美国南方地区的别称,主要指南北战争期间组成美利坚联盟国的南方十一个州的地区,包括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州等。

2023年8月9日星期三

《飘》的悖论


《乱世佳人》是一部难以归类的电影。它既宏大又细微,是史诗般的画卷,也是人物的微观剖析。它唤起了对缤纷绚烂的过去的怀念,但也毫不掩饰奴隶制和战争的残酷。它代表了好莱坞制作的巅峰,但在种族描绘上诸多争议。

这部电影本质上蕴含着许多自相矛盾。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面。正是这种悖论气质使《乱世佳人》难以定义,但无限吸引人。

我们被卷入了斯佳丽·奥哈拉的漩涡,一个既由激情驱动,又受时代约束的女性。费雯·丽完美演绎了斯佳丽的热情与复杂。我们目睹一个反复无常的南方淑女,在燃烧的亚特兰大中成长为坚韧的幸存者和精明的女强人。费雯·丽通过这种自相矛盾的性格深刻展现了人性。

克拉克·盖博塑造的瑞德·巴特勒也打破了刻板印象。他散发着未被驯服的男性荷尔蒙,揭示了南方仁慈体面的虚伪。他和斯佳丽之间的火花在银幕上绽放。两人起伏剧烈的关系揭露了性别角色、性和社会规范的真相。

《乱世佳人》沉浸在矛盾中。它宏大而私密,铺张而情感真挚,怀念过去但也指出其危险的盲点,在政治上有争议但文化意义深远。

归根结底,这种悖论恰是《乱世佳人》的最大优势。它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乱世佳人》并不完美,充满矛盾和未解之谜,它正如生活本身的一面镜子。

在自命不凡的游乐场中进行有教养的嬉戏


范登伯格和霍奇金森合著的《装腔指南》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只要翻开这本蕴含着人类智慧的书籍,读者就会感觉自己的智商提高了50点,而且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想要引用晦涩的法国哲学家的冲动。等你读到最后一页,你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博士后,准备好用你的文化感悟来震惊你的朋友和征服你的敌人。

作者显然是品味和修养非凡的人,他们直奔主题,告诉你如何才能显得有修养:就是满嘴跑火车。他们教你在每次谈话中都要随意地提到一些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的知识分子名人,比如在餐前酒上谈论你如何把鹿肉和一种鲜为人知的普鲁斯特美食相提并论,或者随口问问你的伙伴他更喜欢尼采的胡子还是叔本华的胡子。对于初学者,书后还有一个方便的参考指南,告诉你如何正确地发音“米歇尔·福柯”和“维特根斯坦”——当然,你不需要真的读过他们的书,你只需要表现得好像你可能读过就行了。

作者也没有忽视单靠名人效应可能带来的危险。这本书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的技巧来展示你的世界眼光,比如建议你对1951年之后出版的任何畅销书都不屑一顾地说太庸俗了;培养一个关于海伊桥那个迷人的小书店的有趣轶事,在那里你发现了《尤利西斯》的第一版;热情地赞美那位鲜为人知的巴洛克作曲家弗雷斯科巴尔迪。作者无所不包,涵盖了艺术、哲学、历史和科学等所有领域——这些都是你需要的灵感源泉,让你能够惊艳和迷惑所有人。

等你读完这本书,唯一的危险就是你会被自己新获得的深邃和博学的气质所沉醉,以至于你会把自己的朋友和幸福都说没了。但这些牺牲都是为了显得有修养,这是范登伯格和霍奇金森的这本讽刺式自助手册的目标,他们把这个目标嘲讽得淋漓尽致,令人捧腹大笑。我现在穿着烟斗夹克和领结,在我的阁楼里写着这篇书评,我不禁为我们即将变成的“博士后”而暗自窃笑。我们可能会失去对生活的真正享受,但我们却能够就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最有趣的辩论!这本单薄的小册子宣告了装腔作势的死亡——虽然我担心它最有趣的警告可能会被那些最需要它们的新晋知识分子所忽视。亲爱的读者,你已经被警告过了。

2023年8月8日星期二

願紙書長存:一個反對技術的人對光輝卷冊的頌歌


在这个数字时代,纸版书已成为过去时代的遗物。人类曾经写过或记录过的一切,现在都可以被扫描压缩成电子文件装进Ipad或手机。但是不要被骗了。无论我们的小玩意有多先进,古老的书籍都提供了无法被屏幕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美德。

首先,当你书读一半时,纸版书不会没电或崩溃。它们也不会用提醒信息骚扰你,或诱惑你滚动浏览分散注意力的标题。一本纸版书让你能够从数字洪流中解脱出来,重新发现持续集中注意力的乐趣。它坚实的页面不会发光、频闪或刺眼,从而保护你的视力和理智。

此外,纸版书是完美的礼物和持久的伴侣。没有人曾经在床上与电子阅读器相拥,或者怀念童年时珍爱iPad。你能想象苹果推出一个复古Macbook”的活动吗?然而人们对过去几代人留下的发霉纸版书感到怀旧。印刷出来的书卷画册有一种短暂的科技无法复制的永恒之感。

有人认为书籍已经过时,但我坚信它们仍然是无与伦比和不可替代。没有任何软件或设备能够达到书籍的多功能性、实体感和灵魂。科技公司可能吹嘘无纸化的活力与便利,但书籍却能让我们从数字生活的急速变化中得到喘息。它们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坚定的朋友,能以算法无法想象的方式拓展我们的视野与思维。

所以不要为了最新的平板电脑或手机就抛弃你的书籍。高科技可能很酷炫,但低科技却能提供一些没有应用程序或升级可以替代的舒适。书籍不仅应该在博物馆里有一席之地,也应该在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中有一枝之栖。没有灵魂的屏幕永远无法取代书本之间的永恒奇迹。如果这听起来像是反对技术进步的宣传,那就随便吧——我宁愿选择一本精彩的书籍,也不要任何电子阅读器或智能设备。愿纸书长存!

2023年8月4日星期五

裸泳在无意义的海洋


当我翻开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皱巴巴的页面时,一缕烟熏褐与生锈黄的色素气息飘进了我的鼻孔。我往后一仰,险些摔成一个躺卧的裸女造型,眼前浮现出表现主义狂热梦境的画面。我的天啊!”我惊叹道,这本书似乎把我传送到魏玛时期的鼎盛年代,通货膨胀失控,先锋艺术家们疯狂追求抽象艺术,犹如炼金术士寻求哲学家的石头。

的确,海德格尔的书揭示它本身正是观念的包豪斯,拒绝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怀抱对荒诞的狂热。仅在开篇,海德格尔就用一记高踢将逻辑实证主义踢下舞台,让穿着羽毛披肩和鱼网袜的现象学狂野地跳起了不羁的康康舞。连绵不绝的套索把我们抛向技术支配的风车影子之外。海德格尔在挥舞他的存在主义手杖时夸张地转了个圈说道。意义不是被动地等待着理性分析的利刃刺穿的童贞。不,海德格尔简明的语言将意义的裙摆掀到头顶,揭示出纯粹体验的性感曲线。

像一个大师级DJ,海德格尔把看似不相容的概念配对组合,创造出一种离奇的节奏,绕过大脑,直接对灵魂说话。佛教和冶金术在某一段华尔兹;而在另一段里,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的神话穿着飞翼鞋,随着特雷门琴的甜美旋律翩翩起舞。海德格尔敏捷的思想混搭让我想起约翰·凯奇的实验作品,大胆拥抱不和谐和任意的噪音。被随机选择的音符碰撞在一起,制造出喧嚣的嘈杂, 竟能在混沌中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和谐。

同样,海德格尔把他那如鸟雀般的眼睛看上的任何元素都扔进思想大锅,烧制出一锅异国情调的概念杂烩。色彩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相互交融,而天文学的天体与希腊众神的麝香气息玩耍。海德格尔咀嚼着前苏格拉底哲学,吐出赫拉克利特的立体主义翻版。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在潜意识中仰泳时发出这样的声音。

就像那些在现代主义叛逆潮流中工作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一样, 海德格尔拒绝在系统思想的范围内着色。他用自由爵士的即兴演奏颠覆毕达哥拉斯派的演绎推理暴政,欢迎蓝音符和无调性节奏进入僵化的学术哲学沙龙。海德格尔抛弃了理性论证的粉末假发和美人痣,更喜欢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醉生梦死结合在一起的狂野本能与原始本真。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海德格尔的疯狂辩证法不过是后现代废话或虚无主义的反叛。但他们错了。因为在他刻意打乱所有语义信号的背后,隐藏着摆脱概念僵化束缚的真诚渴望。就像芭蕉偏离俳句的常规路径,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寻找过滤于僵化范畴和语言阉割雾霭的崭新视野。他的哲学之旅带我们来到令人同时恐惧与振奋的匿名新境地。

所以,塞住你的耳朵,不要听从认知一致的启蒙进军曲,跟随海德格尔蹑手蹑脚地穿过语言先于领会的月光花园。当眩晕的波浪冲击你,威胁要把你完全解放时,用手擦擦你灼热的额头。唯一的解药是抛弃逻辑连贯性的拐杖, 学会在荒诞的苍白月光下与魔鬼共舞。与海德格尔一起离开理性的碎石小径, 发现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活泼世界,无法被囚禁在语言的意义监狱中。他的神奇之旅展示了在无意义中裸泳的振奋,让人可自由地在纯粹经验的温暖湿润中嬉戏。只要你能鼓起勇气摆脱文字的暴政,一头扎进无理智的汹涌水域。海德格尔敦促你跳下观念的悬涯,冒险一试。

2023年8月2日星期三

看完《愤怒的公牛》,我只想对着银幕来一记漂亮的右钩拳


这部所谓的“传记电影”讲述了拳王杰克·拉莫塔的故事,但整部片子粗暴得就像一头野蛮的公牛在瓷器店横冲直撞。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似乎认为自己创造了一部杰作,但实际上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在毫无节制地殴打观众的神经。

斯科塞斯想给我们对拉莫塔内心魔鬼的“深刻揭示”,但他忘记了观众通常不会愿意花一个晚上来观看一个家暴男毫无节制地自我毁灭并高喊意大利语口号、还大吃大喝意大利面。我们都明白拉莫塔有问题,但被他无休无止的咆哮袭击听觉就像在监狱里上了一节愤怒管理课。

罗伯特·德尼罗对拉莫塔的刻画夸张得就像他所饰演的那头愤怒的公牛。他的过度表演包括为了描绘拳王的老年时期而增重60磅,一个廉价的噱头只为提醒观众,这部电影是重要的艺术,因为一个演员为了这个角色增重。德尼罗的表演没有任何细微之处,像是暴风雨般冲击着观众,口沫横飞、以头撞墙、总之让人担心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不是中了风在表演。

拳击场景也展示了斯科塞斯独特的残暴美学,以最令人迷乱的方式拍摄暴力。镜头疯狂地在拳击场上甩来甩去,仿佛摄像机上装了一个嗨过头的小耗子。而放大到11倍的重击音效更增加了这部电影无疑在电影院中引发的头痛。显然斯科塞斯把引发偏头痛和艺术天才混为一谈。

而这部愤怒史诗中最难以忍受的可能就是对拉莫塔妻子薇姬这一角色的可怕选角了。凯西·莫雷蒂在获选这个角色之前毫无表演经验,她击败了包括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内的数百名有实力的演员,明显是斯科塞斯更看重外表而非才能。莫雷蒂在片中举步维艰,糟糕的演技引人注目,即便她努力扮演一个困苦的配偶。有时你几乎希望杰克给她一记重拳把她打晕,好结束观众的痛苦。

这部电影唯一的仁慈就是它只有129分钟,让观众免受更多杰克的愚蠢决定和沉沦于暴力与偏执的苦难。但是129分钟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男人残暴地殴打他的兄弟和妻子, 狂吼意大利语胡话,并像注满有毒男子气概的消防水龙带一样猛涌而出,已经足以让你想对银幕来记右钩拳。

如果有位称职的导演,《愤怒的公牛》原可对暴力只能滋生暴力提供有趣的评论。但是在斯科塞斯的糟糕导演下,这部电影只是美化了暴力,并沉湎于拉莫塔的残酷和愤怒问题中。这头愤怒的公牛最终应该被放逐,而不是被奉为电影界的伟大成就。虽然评论家可能会称赞它,但普通观众看完很可能会感到就像亲身经历了一场斗牛表演:恶心、烦躁,并且困惑这种无谓的暴力的意义何在。

看在上帝的份上,别去看《愤怒的公牛》


马丁·斯科塞斯这部自我陶醉的黑白电影,无疑是对电影史上最糟糕自恋狂的一次让人作呕的颂歌。就像看着特朗普在镜子前自吹自擂他那不存在的肌肉一样,观看德尼罗的自我陶醉简直比晕车还要难受。

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中年男子杰克·拉弥塔的自我毁灭展开。他的人生就像一辆失控的火车,而他的脾气就是加速器。当这个乳臭未干的成年婴儿因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时,你会想给他来一巴掌让他清醒过来。但随着他愈发沉迷暴力和自我厌恶,你会发现打他一巴掌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整部电影就是德尼罗高潮般的演技炫耀,从他如公牛般咆哮的响亮呼吸,到暴跳如雷的蛮力爆发。你几乎可以看到斯科塞斯在镜头后面对自己竖起大拇指,为捕捉到这么一个自恋的瞬间洋洋得意。观看这个自我陶醉的表演就像看着小丑在马戏团里卖弄,你不知道是该鼓掌还是该扔出西红柿把这个闹剧停掉。

话说回来,我猜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影射斯科塞斯本人。一个暴力控制欲极强的狂人,利用他的电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这部自我庆祝的作品成功地把他那些不堪的品格暴露无遗。

当然,我理解为什么《愤怒的公牛》会在奥斯卡捞到几个奖。对一个围绕着自恋、暴力和毁灭的故事颁发奖项,鼓励更多这种电影的出现,这难道不是好莱坞最擅长的吗?

说实在的,如果你还有一丝理智,就别把时间浪费在这部自恋狂的表演秀上。除非你想体会一下什么叫作坠入黑洞。

2023年8月1日星期二

山呼海应却生出一只可笑的老鼠


你是否曾经好奇过一个吸食可卡因的精神分析家脑海里会闪过什么荒谬思想?现在你可以一探究竟了。弗洛伊德的厚重著作《梦的解析》看似要洞察人类心理,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带领读者遍历作者扭曲的思维迷宫。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通往无意识的皇家大道”,但他的这本书更像超市收银台边的通俗小报,而非任何可信的科学作品。他呈现的荒谬理论全是他通过自由联想而杜撰,其傲慢只能匹配他使用无厘头术语的倾向。读者必须深陷其冗长装腔作势的语言泥潭,才能发掘他通过对日常梦的荒谬解析得出的可笑解释。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梦里没有任何偶然或无意义之物。不,雪茄必须是男性的阳具符号,蛇就代表对弗洛伊德母亲的渴望——我是说,梦者的母亲。请原谅我的失言。到最后,你会希望弗洛伊德专注于解剖大脑,而不是在试图解析人类心理的过程中残害语言。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梦都蕴含隐秘愿望或未满足欲求,而我在阅读这本冗长的著作时唯一的愿望就是甜蜜的遗忘。与书中的胡言乱语比起来,《仲夏夜之梦》可谓清晰得就像范本。我本可称此书为错误喜剧,但515页的曲解语法和荒唐断言哪里有半点幽默可言。

简而言之,《梦的解析》需要加上警示标签:阅读本书可能导致嗜睡、困惑和异想天开。请自行承担风险。省得自己头疼,还是避开这本无稽之谈吧。弗洛伊德也许在心理学影响深远,但凭借如此理论,他最好还是成为历史尘埃。我建议您:还是信赖可靠的科学著作,让弗洛伊德的空想在书架上积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