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臺灣問題之我見暨中國本土主義初探


這段時間看了不少臺灣的政論節目,一個很深切的感受,就是臺灣人的本土意識越熾越旺。

如何面對中國,是這些政論節目一個常見話題,但我覺得爭執的焦點,則是臺灣的統與獨,也即臺灣的未來。其焦慮反映出的現象,則是臺灣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還是外省人及其後代的身份認同及文化自覺。當我切換於民進黨的深綠、淺綠與國民黨的深藍、淺藍,親民党的淺藍與台聯的深綠,還有新近在政壇崛起的時代力量及稍顯沒落的新黨,輾轉在辜寬敏、彭文正等所提倡的急獨,蔡英文所代表的緩獨,洪秀柱所領銜的一個中國,吳敦義所倡言的一中各表,以及胡忠信、姚立明、餘莓苺、周玉蔻、鐘年晃、侯漢廷、賴嶽謙等政治名嘴的各色觀點,特別是看到同樣擁護臺灣本土意識的周玉蔻、劉文雄與陳奕齊、劉敬文對嗆激辯時,作為一位大陸人,也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臺灣問題很是複雜,這源自於它的歷史。殖民,是臺灣繞不過去的一個傷口。雖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臺灣人,是由中國大陸早期移民過去,但無論是日據時代的殖民,還是兩蔣統治的戒嚴時期,以及鄭南榕的自焚,彭明敏的流亡,雷震的冤獄,綠島的抗爭,文星的風潮,以及以往的美麗島事件、野百合運動與新近的太陽花學運,皆給這片土地留下深深的痕跡。這是既成的事實,無法改變,但這些基於事實的歷史,影響于現實的軌道,孕育出不同的思潮,形成於社會的分化,反映在政治的抗爭與對立,成為擺在臺灣人眼前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如何面對歷史?因為身份認同的差異,處理不好,極容易造成族群的分裂,於是考驗臺灣人智慧的就是:沒有共同的過去,能否創造共同的未來?

我明白,對於深綠、急獨的臺灣人來說,中華民國是個外來的流亡政權,非能代表自己的立場,體現自己的政治主張,恨不得焚巢搗穴,立馬改朝換代。早在1964年,彭民敏與魏廷朝、謝聰敏,就發表了《臺灣人民自救宣言》,呼籲臺灣人拒絕共產黨、推翻國民黨,在國共之外尋求第三條道路,即臺灣人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可見台獨意識發軔之早。但也允許我指出一個明顯的事實:如果1949來的不是國民黨,那麼1949來的將是共產黨。就這一點而言,國民黨縱有千般不是,畢竟還是為中華民族保住了一方寶島。而且,蔣經國時代的國民黨,最終還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主動開放了報禁黨禁,迎接民主的洗禮,而不是選擇對抗民主,屠殺政敵,發展成新加坡式的半獨裁國家,從這一點而言,國民黨對於臺灣的民主發展功不可沒。並且,沒有國民黨對臺灣的耕耘與建設,臺灣也不會從一個被盟軍炸得滿目瘡痍的日本殖民地變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但是,即使在我這個大陸人看來,如今的國民黨也太讓人失望,真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感。2016大選慘敗後,輸掉總統府,輸掉立法院,輸掉地方縣市,可謂輸得一敗塗地一塌糊塗,卻不知道痛定思痛勵精圖治,振衰起敝重新出發,卻仍是內鬥不斷黨同伐異,擁兵自固爭名奪利,足見國民黨之梗頑不化兼不思進取,更惡劣的是還病急亂投醫與中國共產黨眉來眼去,難道真是忘記歷史上的兩次國共合作,國民黨都吃了大虧的經驗教訓嗎?國民黨在中共面前如此卑躬屈膝,怎麼對得起在大陸慘被誅戮的國民黨人及其家屬?怎麼對得起如今還支持中華民國的大陸泛藍聯盟?又怎麼對得起這兩千三百萬的臺灣民眾?百年大黨啊,如今墮落得如此不堪入目,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國民黨的政論名嘴——比如文傳副主委等人,在上政論節目時,面對綠營之質詢,在關鍵問題上經常被辯得啞口無言毫無還手之力,最大原因非是辯才不如他人,而是喪失了道義,喪失了立場,失去了民意,當然就沒有自信,當然就難以在政見上自圓其說,須知連自己的政治主張、立黨原則都背棄,又如何能面對外人的質詢?又如何能理直氣地針鋒相對?這樣的國民黨,還能不兵敗如山倒、樹倒猢猻散嗎?

其實,在我看來,哪怕如今國民黨窩囊如斯,手中也未嘗沒有好牌。因為臺灣島內相對於獨立與統一,最大的公約數是維持現狀,歷次臺灣的民調皆指出這一客觀事實。另外在法理上,正如前總統李登輝在2007129日接受《壹週刊》專訪,表示臺灣經歷20世紀後期的改造,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現在的名字叫做中華民國,所以臺灣根本不存在統獨的議題,也不必追求台獨。畢竟,因台獨可能引發的戰爭,不是兩岸人民之所願,而統一在一個獨裁政權之下受奴役,也非臺灣人之所求,也非我這樣的中國人所求。那麼,維持兩岸現狀及和平的中間選項,就是最符合于政治現實,最能贏得民心,最能獲得選票支持的政治主張。基於此,我覺得國民黨現在應該旗幟鮮明地提出以下主張:

1、國民黨基於既成歷史與社會現實,捍衛中華民國政權與憲法。
2、國民黨基於文化與血緣的客觀事實,認同兩岸華人皆屬同族:中華民族。
3、國民黨作為中華民國的開創者之一,將一如既往地維護主權獨立。
4、國民黨作為臺灣民主的開創者,將繼續支持與踐行民主政治。
5、國民黨身為臺灣政黨之一,將繼續立足臺灣本土,捍衛人權,維護社會公義與個人自由,為臺灣人民的最大福祉打拼。
6、國民黨既反對台獨,也反對中共壓迫,反對因台獨可能帶來的戰爭而給臺灣人民造成的傷害,也反對中共的欺淩與打壓。
7、國民黨身為臺灣民主的開創者與建設者,將利用自身之經驗,在兩岸關係上面,引導對岸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進行民主政治體制改革,幫助大陸完成政治體制轉型。因為國民黨深切地認識到,一個民主的中國,相對於一個獨裁的中國,更符合臺灣人及全人類利益。
8、國民黨在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前提下,主張兩岸維持和平。
9、國民黨在兩岸都是民主政治的前提下,不反對統一,但必須由臺灣人民公投決定。
10,國民黨秉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權的普世價值,以臺灣民意為宗旨,以臺灣利益為目標,服務臺灣人民,將始終不渝地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臺灣而努力。

也就是說,國民黨必須完成本土化與大眾化,對內與對外必須扮演起中華民國的捍衛者角色,臺灣尊嚴與臺灣價值的守護者角色,才可贏得臺灣民意的多數認同,重新有執政的機會。倘若認識不到或認識到了也做不到,國民黨危矣,終將被歷史所淘汰。但是,這對臺灣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因為政黨輪替才能建立真正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就是兩黨政治或多黨政治,需要成熟而有力的反對黨,倘若執政黨沒有在野黨監督、抗衡、競爭,也很容易重蹈威權主義的覆轍,或者對民主品質造成腐蝕,這一點,在民進黨身上已初見端倪。

或許是與國民黨纏鬥過久,民進党雖然視藍營為宿敵,但也染上了不少國民黨的黨閥作風。我們很容易看到,雖然提出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施政目標,但是很遺憾在有些行事作風和辦事手段上,民進黨也深得國民黨的薰陶。法律上的雙重標準,政治上的報復打壓,搶地盤似的攻城掠地,輿論上的煽風點火,挑撥民意鼓動民粹的社會紛爭,惟恐天下不亂的兩岸挑釁,這些,在台南市長陳菊威脅麵包小販、党產條例的資金斷流、金融系統的人事鬥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兆豐洗錢、陳水扁的保外就醫、辜寬敏的歡迎戰爭等等事項之上,都可窺見一斑。我以為,倘若民進黨的一黨之私沒有大過臺灣整體利益,未嘗不能在一些焦點問題上有更為彈性的處理,以減少社會紛爭、消弭對立情緒。因為強調自己的立場,不用否定別人的過去,也不能無視他人的認同,不然只是形成迴圈的政治傾軋,永無社會寧日。而且作為執政黨,民進黨能否扮演起藍綠和解的角色,也是對它的一大考驗,也是它能否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一道政治試題。

再有就是兩岸問題,也是擺在民進黨面前的一個考題。因為我看臺灣綠營的政論節目,有一個很深切的感受,就是有一部分臺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此現象稱之為天然獨或天然台,臺灣與大陸無關,最好切割各走各路;也不認同中華民國的國號,對其抵制或無視;目標是獨立建國,本土至上,重新書寫歷史,自己建構未來。這種本土意識我能理解,但也頗為擔擾,因為本土意識各地都有,不僅是臺灣,大陸也有自己的本土意識,只不過臺灣的本土意識是主張獨立,大陸的本土意識是要求統一,因為大陸的本土意識包含臺灣在內——臺灣是中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只講本土意識,不講文化血緣,那麼這兩種本土意識的對撞就是硬碰硬,最終結果,是誰的實力強誰說了算。從兩岸的人民福祉來說,這未必是一個好的選項。而且從實力上而言,我也不看好臺灣。

民進黨本身就是以台獨起家,其黨綱就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和制定新憲法。但在現實層面,無論法理還是實際操作都極有困難,因為這不僅涉及到臺灣島內,而且還依賴於國際環境的政治氣候比如美國的允准與支持。而且時移事變,民進黨的許多基本教義都難以跟上時代,所以隨後又出臺《臺灣前途決議文》和《正常國家決議文》以圖跟上形勢。1996年,民進党正副總統候選人彭明敏、謝長廷在第一界臺灣選舉中慘敗後,新一代更是公佈了《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作為團結鞏固臺灣現狀的新政治論述,以彌補、修正以往政治主張之缺陷。但時至今日,民進黨內的一些派系及其它台獨勢力,都不難看出思想之僵化與極端,正如前民進党主席施明德早在200661日接受《大眾時代》網站專訪時就指出的關鍵問題:“二十一世紀是個全球化的時代;但是臺灣的領導者還在談本土化,是個笑話。臺灣必須以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國家主權的問題,國家主權不是絕對的;但是許多的台獨基本教義派人士卻不懂得吸收新知,死守著台獨基本教義。”事實上,有些台獨派系,實質是民粹主義的表現,主張排外與仇恨,從其言論及行為不難看出具有反民主的性質,而且正好成為中共統一臺灣的藉口。眾所周知中共其實是台獨最大的推手,而這些極端台獨又成了中共統一臺灣的推手,兩者在某種程度上真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不分軒輊、臭味相投,可看成兩群人渣的對決以毒攻毒。當然,也必須客觀地指出,民進黨主流是在演進當中,尤其是蔡英文當選民進党主席和當選臺灣總統之後,在兩岸問題上採取比較務實的做法。她主張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臺灣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現狀,既不失彈性,又不失自己的立場,是很智慧的政治策略,至於面對中共的壓力及綠營內部的壓力,這種“維持現狀”能維持多久及還能不能惟持下去,是迫於外在壓力而改變還是自己主動調整政策進行台獨演進,則還需進一步觀察當中。

談到這裏,如標題多言,我想初探一下中國的本土主義。之所以有此想法,正是有感於臺灣、香港本土主義之興起勃發,而作為無論臺灣問題還是香港問題的中國大陸,在這個問題上基本處於失語狀態,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應該的。即使是身處海外的華人知識份子,他們不是處於沉默,就是一邊倒地站在臺灣立場上說話,替臺灣發聲,比如曹長青之類。當然,身份改變,立場改變,這是自然,無可非議,但身處中國或心系中國的知識份子,在這個事關國民福祉的重大議題上不能缺席,必須進行自己的理論構建,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必須闡明自己的立場。正如臺灣人為臺灣發聲,香港人為香港發聲,中國大陸的人也應該為中國大陸發聲,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無論港臺的本土主義如何強烈,它最終還是面臨著要和中國打交道。這個事關全體中國人的議題,單方面是說了不算的,無論是單方面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雙方必須坐下來協商交談,找出符合兩岸人民福祉的解決方案。另外,真正對中華民族有承擔的人,也必須以中華民族的長遠整體利益為指向去思考這個問題,而非以局部利益去做決策。正所以如此,我對曹長青之類的知識份子只站在臺灣的立場上發言不以為然,同時,也對國內一提到愛國主義、民族感情就不屑一顧亂罵一通的態度也必須有所批判。

愛國是天然而正常的感情,捧高不必貶低也無須,平常心對待即可。雖然很多歐美思想家已指出愛國主義極易被利用,比如愛國主義是無賴的最後庇護所之類,但我想這是個度的問題,而且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裏,愛國主義只是諸多價值觀的一種,也會受到諸多其他價值觀比如人道主義、自由主義的制約。愛國主義不會一枝獨秀超出其他主義之上,反過來說愛國主義也不會因其他主義的存在就變得微不足道,不然難以解釋歐美反思愛國主義之深刻,愛國之心卻依然興盛不已連綿不絕,比如美國人愛國之心之熾熱與英國人脫歐之舉動。但是我注意到,國內許多人,包括很多民主人士或者嚮往民主的人士,其實問題不少而且某些方面還很嚴重。由於党文化影響,知識不足,見識所限,頭腦簡單誤讀民主,帶著專制的作風追求自由,立場引導事實,情緒大於理性,主見代替客觀,拒絕瞭解事實或觀點脫離事實,不會或欠於理性交流,一談到愛國,就聯想到愛黨,一說到反共,就連帶著辱華,儼然在中國說愛國就是很荒唐的事情。事實上,一談到家國情懷就為之唾棄,還是在党文化造成的心理創傷中轉圈,並沒有在思想與精神上真正獨立與清醒起來。非能共產黨統治中國,就在罵共產黨時,連國家也一通亂罵。這正是共產黨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党國不分。很顯然,党不是國,國不是党,愛國不是愛黨,仁人志士努力改變這個國家正是愛國之體現,而且從政治角度而言,不考慮國家利益,不考慮民族利益而空談民主自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另從追求民主中國而言,國家領域主權和國民身份的確立,是現代主權國家對內建立法政秩序、對外發展國際外交的前提。

國家者,人民、領土與主權之集合。愛國是自我存在的社會表現,是社會責任感的感情體現,更是身份認同、文化自覺與歷史歸屬的集合,並無不妥。而對於當下的中國政治環境來說,愛國更意味著責任的擔當,愛國更意味著堅絕的付出,愛國更意味著讓這個國家變得美好,能讓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奔流在這片充滿苦難的土地。如果人人都“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棄國遠走它鄉,那麼當年的孫中山也沒有辦法創建中華民國。而且從現實層面而言,能移民他鄉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中國人還是要生活在這片土地,所以,不能因為自己計畫移民或者已經移民,就否定其他中國人改變中國、追求幸福的努力,如果真是這樣,那可真是自私自利得無可救藥。畢竟,唾棄、謾駡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是最容易的;要改變、建設這樣的國家卻是最難。而我看華人是舍難取易的多,因為罵得越激烈,越能受追捧,還顯得越“聰明”。公允說來,移民是個人選擇,並無錯,尤其是因逃離政治迫害而流亡他鄉的,更是責不在己。但選擇留下抗爭,也是個人選擇,也無錯。但民主紅衛兵所犯的錯誤是,為了證明自己選擇唾棄有理,就去詆毀他人選擇愛國可笑。其實,從道義上而言,相對于選擇移民的人,我更尊敬選擇留下來抗爭的人,因為這意味著去面對更大的風險,去背負更多的壓力,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哪怕移民的是我自己,我也堅持這樣的觀點。事實上,更應該為這些人感到驕傲,因為他們堅韌地根植於這片土地,從未放棄為改變國家而進行的長期努力,有些人陷入妻離子散的困境,有些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另外,唾棄、嘲笑愛國精神,也是一種自卑心理的展示,一種智力不足的症狀,因為自己沒有擔當也就罷了,卻還詆毀有擔當的人,這不是典型的民族劣根性是什麼?這些人的荒謬就在於,他們本身就是自己所唾棄的中國及中國文化中的一員,而且自己就已病得不輕,卻還大言不慚指責他人,這不就是以謾駡掩飾自己的卑鄙與無能嗎?難怪晚清啟蒙思想家龔自珍在《定庵文集》中感歎:“這個時代中國不僅沒有有才能的宰相、史學家、將領、人民、工人,甚至連有才能的小偷、盜賊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時代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出來,就有100個人要收拾他,甚至殺了他,殺他不用刀、不用鋸,不用水火,而是全方位地殺他,把有才的人的文毀滅,把有才的人的名搞臭,連音容笑貌也要滅掉。凡是有憂國之心、有發奮之心、有思考之心、有廉恥之心的人都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只有渣滓才能存活。”

其實,若要以他們所唾棄的愛國主義,所批判的醬缸文化而言,真要踐行自己的理念,首先應該批判的就是他們自己,雖然這很難,一是因為私心所障,二是因為智力所限。但正如我前面所言,國人多是舍難取易的,所以你能看到的是,中國多的是只有唾棄而無擔當的人,多是自顧自而少有或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其實,從這些人身上,恰恰可以反觀中國人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的深層次原因,雖然他們還常常抱怨別人不團結。但是不得不說,不談愛國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沒有擔當就沒有責任,天下興亡匹夫無責,談起此國可以隨意開罵,粗口不絕,仿佛往這國家身上吐口水,自己就盡到了追求民主的義務,於是便可心安理得,事實上這不過是自由主義的掩耳盜鈴,自私自利的幼稚表現而已,更還有不少人是借謾駡而泄私憤,因恨而幸災樂禍,惟恐天下不亂為反而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獨夫心態而已。然而平心而論,這種現象也情有可原,因國家處於內憂外患,文化處於禮崩樂壞的歷史衰弱期時,極易看到這種寡恩薄義、反目成仇、崇洋媚外的弱者心態,無擔當、無責任、無遠見,整個就是一墮落社會出產的三無產品,心理自卑、缺少自信、言辭與行為偏激。再加上共產黨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道德的摧殘與滅絕,也導致民眾陷入虛無主義、犬儒主義、功利主義的窠臼,但是有些人由於披上一件自由主義的外皮,就極難看清楚本相。不過,從這些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之批判基本與共產黨同出一轍的現象,也不難發現深層的同構性,身上所隱藏的紅衛兵病毒。可想而知,一個人若是這樣的心態,無論走在那裏,也是極容易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的,畢竟喪家之犬無以愛國,一個國家的變革以及文化的復興與更新,不能指望一群心理自卑、認知扭曲的人,而必須是一群對人民痛苦感受最深切的人,一群對社會不公不義之現象最憤慨的人,一群對自由、民主與公義最執著的人,只有擁有這樣的使命感、責任感才能闖出國族的出路與生路。胡適曾言:“爭取個人的自由,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爭取國家的國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所以,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必須有自己正常的人格與國族觀念,必須努力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文化自覺及歷史歸宿,並且應該向外界公佈讓眾人知曉自己之主張,這也正是我提出中國本土主義原因之一。

當然,反過來談,狂熱、狹隘的愛國主義也須警惕。從個人而言,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從集體而言,這是當局刻意製造的效果。尤其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環境裏,愛國主義極容易被利用,借愛國之名行禍國之實的絕不少見,所以往往以至於一提到愛國,一提到民族感情,就被鄙夷不屑,就被嗤之以鼻,這,其實又走入了一種極端。常識可知過猶不及,極左當然不好,極右也未必就是正常,而在中國愛國主義就處於極為尷尬的位置,不是容易被中共所利用,就是容易被一些民主人士所抹黑,以至於動輒得咎,乾脆提也不提。而在這種不正常的氛圍裏,正是應該有勇氣正本清源,正是應該恢復愛國主義的真實面目,正視愛國主義的積極意義,比如凝聚力與道德感召力,做到既不擔心被利用,也不用恐懼被抹黑,因為民主中國、自由中國的主體正是中國,倘若連愛國都不可提,誰又敢相信他們是在為這個國家爭取自由與民主呢?

再有,民主政治也是選票政治,在中國民主化後,政黨競爭必須考慮到贊成統一的選民選票,而因既往的教育與宣傳,臺灣是祖國寶島的印象深入人心,寶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觀念根深蒂固,贊成與擁護統一的人數並不少,而且實際上可能占絕大多數,而支持臺灣獨立的人數可能少之又少,那麼在這種現實情況之下,如何回應大陸的民意,如何贏得他們的選票,如何能在贏得選票的同時更智慧地解決兩岸問題,而不陷入民粹的騎劫、政見的極端,避免及杜絕兩岸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也是自由派知識份子及民主人士所必須未雨綢繆的。因為這裏面還牽涉一個極關鍵的問題,也即是對中國大陸而言,臺灣的統獨問題還不僅是臺灣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何面對和處理臺灣問題,還牽扯到西藏、新疆、內蒙等省份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政治視角來看,臺灣會有一個示範效應,臺灣可以只考慮自身,但對大陸而言不會是單一的考慮必須考慮到全局的效應,因為倘若處理不好,那麼大陸人民極容易陷入到動盪不安四分五裂甚至內戰四起的狀態,所以大陸必須顧全大局從現實出發,把大陸人民的民意放在第一位。我想這一點臺灣人也應該能理解,因為作為本地主義,臺灣人把臺灣的利益放在首位,那麼大陸人把大陸的利益放在首位也理所當然,不然豈不是只准我講本土主義,不准你講本地主義?那這就不是本地主義而是霸權主義。所以,從此層面而言,中國本土主義的提出不單是本土立場的構建,更涉及到各族同胞的融合與共存,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另外,國家認同還牽涉到一個民族認同的問題,不然中華民國本身就是獨立國家,為什麼還有人要提倡台獨呢?這恰恰就是身份認同、民族認同外延在政治主張上的表現。而我發現很少人注意到,一些台獨人士提倡的不僅是兩國論,遂行的更是兩族論。不但否認兩岸同屬一國,都是華人國家,更否定兩岸都是同胞,都是中華民族,所以要正名修憲,建立臺灣共和國。只不過兩國論是顯而易見的,但這種兩族論卻躲藏在兩國論下,不易發覺。前者是公開而激進的,後者是隱秘而心藏不宣的,但兩族論的危害性卻遠遠超過兩國論。在我看來,海峽兩岸的有識之士都要注意這種以台獨為名,實則行民族分化的企圖,因為這不僅會給兩岸關係帶來危險,同樣也會給臺灣內部帶來動亂。因為一個民族兩個國家甚至多個國家,實際存在,比如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所建立的英美澳加等國。但把一個民族分裂成兩個民族卻是世所罕見。所以,針對這種以實現民族分化而實行獨立建國的政治目的,理應提出相應的應對與制衡。站在中國本土主義的立場,我雖反對台獨,但承認它有法理,也理解台獨人士的訴求。但是對於這種包藏禍心的兩族論卻不認同,而且鄙視。在這裏,要感謝臺灣綠營的政論節目,正是因為他們平時不屑掩蓋的排華、反華的情緒,才讓我發現這個雖不宣之於口但卻藏之於心的關鍵問題。所以,從此角度而言,中國本土主義的提出實則是對港臺本土主義的因應與制衡,但卻力求杜絕港臺本土主義已展現的弊端與局限性,希望能提升與拓寬本土主義的包容性與開放性。畢竟,本土主義也是諸多主義中之一種,本土主義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至高無上,不能違背人道主義更不能建立在排外與仇外的基礎之上,不然這樣的本土主義與種族主義有何區別?中國本土主義的構建自然應該避免這些缺陷,在以中國本土利益為優先的同時,承擔起現代文明國家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而且,從當下的世界格局來看,在反全球化的背景下,基於貿易保護主義、本土優先、民族主義、反移民等政治立場以及社會不平等日益加劇、金融危機、失業率上升、難民問題、恐怖襲擊、對精英階層之不滿等社會現象,使得代表本土主義的右翼勢力在歐美政壇迅速崛起,大有風起雲湧之勢,在選舉中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皆取得歷史性的突破與成績,由此也不難看出本土主義之復興與民意之支持:提倡美國優先的川普贏得總統大選;早前的英國脫歐派勝出無須多言;法國的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更是已準備衝刺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甚至在丹麥、荷蘭、比利時、瑞士、芬蘭、奧地利、義大利這樣的傳統自由國家中,右翼勢力的党派不是身居執政聯盟,就是在選舉在處於領先地位;至於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這些中東歐國家,右翼勢力向來是有深厚的歷史土壤。所以,基於世界之大格局,政治之新形勢,特別是在他人已有而我全無的情況下,中國本土主義的提出也是勢在必行。雖然因為國情不同,面對之問題會有差別,但在“本土優先、人民至上”的這一最能贏得民意支持的前提下,中國本土主義之產生是理所當然。

那麼,我所提出的中國本土主義是什麼呢?我之構想如下:

中國本土主義宣言

鑒於,對憲政、人權、法治、公義、平等、博愛、正義等普世價值之認可;
鑒於,對民主政治、自由社會之認同;
鑒於,對中國本土利益之捍衛;
鑒於,人民有權推翻暴政追求自由;
鑒於,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之騎劫與禍害;
鑒於,中國共產黨對愛國主義之利用;
鑒於,中國共產黨對民族主義之操控;
鑒於,中國共產黨是分裂主義的最大肇因;
鑒於,港臺本土主義之發展與興盛;
鑒於,中國本土主義之沉默與空白;
鑒於,本土主義對於本土人士安身立命之重要;
鑒於,本土主義與本土人士之利益攸關;
鑒於,本土主義對於身份認同、文化自覺、民族自尊、歷史歸屬之重要;
鑒於,本土主義是未來民主中國發展不可或缺之重要角色;
鑒於,應有中國本土主義對港臺本土主義的反制與因應;

中國本土主義的理念如下:

一、建立民主中國、自由中國、法治中國;
二、保障人權、捍衛公義、促進公平,推行契約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維護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等現代文明社會公認的各項公民權利;
三、以中國本土利益作為出發點,主張中國本土利益優先;
四、反對分裂,維護領土完整,主張國家統一;
五、在主權統一的前提下,主張和解、穩定與繁榮;
六、捍衛中國主體性與中國文化;
七、促進中國的文化復興與文化更新;
八、建立與培育自信、健康的國民人格,增加對本土的感情認同、思想認同、心理認同;
九、立足於本土、放眼於世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承擔相應的責任,作出應有的貢獻;
十、中國本土主義只是諸多主義中之一種,當本土主義與更高階的主義發生衝突時,在維護本土利益的同時,應視具體情況採取商榷、退讓、妥協、服從等方式以求妥善解決問題。

那麼,基於中國的本土主義,又如何應對臺灣問題呢?在回復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先指出:本土主義也好,分裂主義也好,獨立思潮也好,其實最大的罪魁禍首是中共。若不是中共這樣的獨裁政治,若不是中共這樣的殘民害國,若不是中共這樣的持強淩弱,怎能怪他人離心離德呢?怎能怪他人漸行漸遠呢?事實上,中共就是台獨最大的推手,中共也是港獨、藏獨、疆獨的最大推手。因為道理實在太簡單:人們本來就有反抗暴政的天然權利,當然也有脫離暴政統治的權利。更不用提中共為了奪取政權,打著“民族自決”的旗幟,早在1928年就策動臺灣獨立、1935年策動西藏獨立、1935年策動內蒙古獨、1945年配合蘇聯策動外蒙古獨立、1946年配合蘇聯策動新疆獨立的歷史事實。但是,我也必須客觀地指出,最大的問題在大陸,不等於所有問題都在大陸,正如港臺問題也有部分原因是事出港臺。事實上,基於利益或意識形態,也有不少是利用大陸的獨裁而遂行自己的政治目的,也有不少人是披著反共的外衣而進行反華。所以,必須把這些事實區別對待,不然極容易陷入混亂,也很容易被利用。但是,僅針對本土主義而言,在我看來臺灣的本土主義無錯,獨立思潮也無錯,大陸的本土主義也無錯,統一思潮也無錯,因為各自都有各自的法理,而且各自的法理都有各自的歷史淵源。比如從大陸而言,依造中華民國憲法之第四條固有疆域,不但中華民國之領土包含中國大陸,而且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第三條國民及《中華民國國籍法》第二章第二條第一和第二款規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一、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二、出生于父或母死亡後,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民國國民。)絕大多數大陸人也屬中華民國國民。所以,從法理而言,變更《中華民國憲法》,須有大陸中華民國國民的參與和認同,不然可視之無效,可採取相應的反制與因應。那麼,此種狀況就形成邏輯上的矛盾,因為民進黨的黨綱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必須制定新憲法。但制定新憲法,又必須得到全體中華民國國民的參與與認同,這就形成了制度鎖死。也難怪台獨勢力要建立臺灣國制定新憲法,完全廢掉中華民國重起爐造,因為他們也認識到了中華民國的存在,事實上就制約了台獨的可能。所以,無論臺灣的依持現狀也好,獨立也好,或者中國大陸的維持現狀也好,統一也好,雙方都必須認真面對對方的訴求,聆聽對方的意見,正視對方的立場。如果雙方都堅持於自己的立場而否認對方的立場,那麼就沒法溝通與交流,最終就只能以實力解決——政治問題最終就是看實力,誰的實力強誰說了算,但這對於兩岸來說,都未必是個好的選擇。如果雙方在各自承認對方立場的前提下,能坐下來和談,那麼就可通過協商來解決,正如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所言“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展現智慧和彈性,將兩岸帶回到理性、冷靜的態度,一起把兩岸現存的分歧帶向雙贏的未來。”

兩岸問題之解決在於兩岸人民共同之努力。在這裏,我想先引用高智晟先生在《2017,起來中國》一書中關於臺灣問題的論述,這不僅是原因我和他立場一致,而且也認為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得當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三十)臺灣關係問題未來民主憲政政府將放棄武力解決臺灣的統一問題。大陸與臺灣都是中國不能分割的領土,中國的統一當和平實現。我有一個未必成熟的想法,即是: 2017年後,中國大陸乾脆起用中華民國國號,起用中華民國憲法,恢復中華民國法統,先在形式邏輯上達成統一。中華民國大陸政府及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在終於統一前並立。聯合國使用中華民國國號,使用中華民國國旗。國旗、國歌、國徽雙方共用。駐聯合國代表團由雙方成員組成。所有由國家或政府為成員的國際組織,均由雙方協商基礎上派代表組成。駐國際機構的首席代表或主席,由雙方人員輪流擔任。所有駐外使、領館,均由雙方協商派員組成,一方任主代表時,另一方任副代表,下屆則由上屆的副代表方任主代表,上屆的主代表方則任下屆的副代表。內部實行協商議事機制,雙方可協商達成最終統一路線圖,確定一個統一前的期限;在此期間,臺灣和大陸都各自保有獨立的行政權力、司法終審權、立法的獨立權,但這種獨立權是相對的,即在《中華民國憲法》原則下的獨立,雙方都可以自行決定是否保有或減少武裝力量。雙方稅賦及財富不在非自願的情形下越過海峽中間線。所有對外關係都由雙方協商進行,或者在確立了統一年限後,由中華民國(大陸)政府和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各自行使對外的程式性外交事務。在雙方確定的統一期限到來前,中華民國(大陸)政府可做以下承諾,但並不要求中華民國(臺灣)政府以對等承諾:

1.臺灣公民在大陸取得與大陸公民平等的權力,這權利包括公民權利和民事權利。臺灣公民在大陸的包括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在內的政治權利不受限制。廣泛的民事權利,諸如:居住、遷徙、置業、上學、自願服兵役、婚姻、繼承、收養等,與大陸公民平等享有。

2.臺灣軍隊在屬於傳統大陸主權轄下的領陸、領海、領空、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享有與大陸軍隊同等的權力,諸如訓練、補給、演習、追逃等行動,但在技術上當提前知會大陸有關部門。大陸方面將繼續恪守海峽中間線原則,非經臺灣同意,軍隊不出現在任何由臺灣控制的區域。

3.臺灣的企業,在中國大陸的領陸、領海、領空、領海毗連區及海床、其洋底,屬於中國大陸主權轄屬,而無爭議的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範圍內,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的權利,其上述範圍內的經營行為當遵守中國大陸的相關法律義務。

4.承認臺灣生效判決的既判力效力,願執行臺灣的生效判決。

5.臺灣政府或公民提出的,而不影響大陸政府或公民實體權力或權利、利益的其他需要予以方便。

6.臺灣島內中國人的「全民公決」結果,不能產生國際公法相關原則意義上的法律後果,臺灣是全體中國人的臺灣,其與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語系族群謀求該省獨立,數次公投結果皆為聯邦最高法院否決的法理意義是一致的。

7.對於新疆和西藏的未來,兩省的僧、俗領袖當有因應歷史及現實的考慮。聯邦(省)式自治,是現令歷史背景下,各省能夠獲得的最充分、最現實的自治形式,中國沒有任何可能獲得接受國家分裂事實的能力。

我想即使是臺灣人也不難看出高智晟先生此方案所展現出來的誠意與善意。可以說,在可能的範圍內,大陸方面做了極大的讓步,給出了極大的優惠,而且不要求臺灣進行對等的回應,這可以說是為了兩岸和平而做出的極大努力。而且,這項方案不但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也有利於兩岸的優勢互補,比如臺灣的科技力量與大陸市場的結合,臺灣民主經驗對大陸轉型的幫助等,可謂互利與雙贏。其實兩岸的衝突,首要是價值觀上的衝突,比如民主與極權、自由與獨裁,次要是利益上的衝突,比如臺灣的反服貿,但如果兩岸能統一在人權、法治、公義等普世價值下,統一在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之下,統一在市場經濟之下,那麼很多矛盾將被無形化解,很多對立將被消融,很多分歧也會迎刃而解,全方位的合作將能展開,多形式的交融將能進行,更能為兩岸青年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兩岸青年的未來,不正是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嗎?

所以,綜合高智晟先生的主張,結合於中國本土主義的立場,我所設想的兩岸問題解決方案如下:

1,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2、中國屬於中國大陸公民,也屬於臺灣公民。
3、尊重臺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即臺灣代表中華民國。
4、中國大陸放棄用武力統一臺灣,但不放棄用武力反對分裂,但武力是最後選項。
5、中國大陸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統一問題。
6、臺灣公民可在中國大陸取得與大陸公民平等權利。
7、臺灣企業可在中國大陸取得與大陸企業平等權利。
8、臺灣可保留軍隊直到雙方統一。
9、在無涉分裂事項的前提下,尊重臺灣司法、承認並願執行臺灣生效判決的既判力效力,願執行臺灣的生效判決。
10、臺灣政府或公民提出的,而不影響大陸政府或公民實體權力或權利、利益的其他需要予以方便。
11、不承認單一方面的“全民公決”結果,無論是單一方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鑒於臺灣是全體中國人的臺灣,全民公決自然也需全體中國人的參與才具合法性。
12、兩岸可統一在中華民國的國號與憲法之下。

當然,上述方案建立在中國自由民主的前提之下。或許有人問,如果中國一直獨裁怎麼辦?我的回答是:一是這不可能,中國不可能永遠處於專制與奴役之下,民主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二是即使中國將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獨裁——雖然在我看來這可能性太小——那麼就承認臺灣獨立也無妨。因為從道義而言,不可能讓臺灣同胞處於中共的奴役之下,這簡直是文明的退步,歷史的逆流,中國大陸之不幸絕不能發生在臺灣,禍國殃民的慘劇絕不能再度上演,稍有同胞之情民主之思的人都難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另外從長遠而言,中國大陸民主以後,作為文化同源血源相親的兩岸,再次的融合也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歐盟形式。所以,作為中國本土派的當務之急並非兩岸問題,而是儘快推翻中共極權,建立民主政治,追趕上文明世界的步伐,不然,本已落後的中國恐怕會被拋得更遠,而且成為世界和平的威脅,不僅臺灣安全無保障,全世界恐怕都深受其害,極具危險。但兩岸問題雖非當務之急,卻也不能缺乏相關的思考,不然中國大陸將會處於極為被動的局面,這樣的形勢肯定不符合大陸人的利益。所以此篇文章,算是抛磚引玉,希望能看到更多有識之士的見解,倘若此篇文章能夠激發國民對這個話題的關切與思考,那就不負我望。在這裏,也希望臺灣政府能正視大陸民意與兩岸同屬一國的歷史事實,希望臺灣人民能擺脫狹隘的地方主義及思想框架,真誠理解大陸人民要求統一的心聲,以及在自由民主體制下繁榮發展的強烈意願。也希望作為執政黨的民進黨和在野黨的國民黨及其它政黨,能多與中國的民主人士交流,在對抗中共極權的一致目標之下,能從雙方歷史、文化、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未來,共同建立一個文化多元、政治民主、司法公平、社會自由、經濟繁榮、命運一體的偉大國家。


參考資料:
高智晟律師:《2017,起來中國》
彭民敏、魏廷朝、謝聰敏:《臺灣人民自救宣言》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
民進黨黨綱
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
民進黨:《正常國家決議文》
周奕成:《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
維琪百科:臺灣獨立運動
維琪百科:臺灣本土運動
美國《獨立宣言》
聯合國《人權宣言》
蔡英文:520講話、雙十講話
洪秀柱:退選演講
程翔:《諸獨根源皆中共》
《中華民國憲法》

台湾问题之我见暨中国本土主义初探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台湾的政论节目,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就是台湾人的本土意识越炽越旺。

如何面对中国,是这些政论节目一个常见话题,但我觉得争执的焦点,则是台湾的统与独,也即台湾的未来。其焦虑反映出的现象,则是台湾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还是外省人及其后代的身份认同及文化自觉。当我切换于民进党的深绿、浅绿与国民党的深蓝、浅蓝,亲民党的浅蓝与台联的深绿,还有新近在政坛崛起的时代力量及稍显没落的新党,辗转在辜宽敏、彭文正等所提倡的急独,蔡英文所代表的缓独,洪秀柱所领衔的一个中国,吴敦义所倡言的一中各表,以及胡忠信、姚立明、余莓苺、周玉蔻、钟年晃、侯汉廷、赖岳谦等政治名嘴的各色观点,特别是看到同样拥护台湾本土意识的周玉蔻、刘文雄与陈奕齐、刘敬文对呛激辩时,作为一位大陆人,也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台湾问题很是复杂,这源自于它的历史。殖民,是台湾绕不过去的一个伤口。虽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台湾人,是由中国大陆早期移民过去,但无论是日据时代的殖民,还是两蒋统治的戒严时期,以及郑南榕的自焚,彭明敏的流亡,雷震的冤狱,绿岛的抗争,文星的风潮,以及以往的美丽岛事件、野百合运动与新近的太阳花学运,皆给这片土地留下深深的痕迹。这是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但这些基于事实的历史,影响于现实的轨道,孕育出不同的思潮,形成于社会的分化,反映在政治的抗争与对立,成为摆在台湾人眼前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如何面对历史?因为身份认同的差异,处理不好,极容易造成族群的分裂,于是考验台湾人智慧的就是:没有共同的过去,能否创造共同的未来?

我明白,对于深绿、急独的台湾人来说,中华民国是个外来的流亡政权,非能代表自己的立场,体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恨不得焚巢捣穴,立马改朝换代。早在1964年,彭民敏与魏廷朝、谢聪敏,就发表了《台湾人民自救宣言》,呼吁台湾人拒绝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在国共之外寻求第三条道路,即台湾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可见台独意识发轫之早。但也允许我指出一个明显的事实:如果1949来的不是国民党,那么1949来的将是共产党。就这一点而言,国民党纵有千般不是,毕竟还是为中华民族保住了一方宝岛。而且,蒋经国时代的国民党,最终还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动开放了报禁党禁,迎接民主的洗礼,而不是选择对抗民主,屠杀政敌,发展成新加坡式的半独裁国家,从这一点而言,国民党对于台湾的民主发展功不可没。并且,没有国民党对台湾的耕耘与建设,台湾也不会从一个被盟军炸得满目疮痍的日本殖民地变成亚洲四小龙之一。

但是,即使在我这个大陆人看来,如今的国民党也太让人失望,真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2016大选惨败后,输掉总统府,输掉立法院,输掉地方县市,可谓输得一败涂地一塌糊涂,却不知道痛定思痛励精图治,振衰起敝重新出发,却仍是内斗不断党同伐异,拥兵自固争名夺利,足见国民党之梗顽不化兼不思进取,更恶劣的是还病急乱投医与中国共产党眉来眼去,难道真是忘记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国民党都吃了大亏的经验教训吗?国民党在中共面前如此卑躬屈膝,怎么对得起在大陆惨被诛戮的国民党人及其家属?怎么对得起如今还支持中华民国的大陆泛蓝联盟?又怎么对得起这两千三百万的台湾民众?百年大党啊,如今堕落得如此不堪入目,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国民党的政论名嘴——比如文传副主委等人,在上政论节目时,面对绿营之质询,在关键问题上经常被辩得哑口无言毫无还手之力,最大原因非是辩才不如他人,而是丧失了道义,丧失了立场,失去了民意,当然就没有自信,当然就难以在政见上自圆其说,须知连自己的政治主张、立党原则都背弃,又如何能面对外人的质询?又如何能理直气地针锋相对?这样的国民党,还能不兵败如山倒、树倒猢狲散吗?

其实,在我看来,哪怕如今国民党窝囊如斯,手中也未尝没有好牌。因为台湾岛内相对于独立与统一,最大的公约数是维持现状,历次台湾的民调皆指出这一客观事实。另外在法理上,正如前总统李登辉在2007129日接受《壹周刊》专访,表示台湾经历20世纪后期的改造,早已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只是现在的名字叫做中华民国,所以台湾根本不存在统独的议题,也不必追求台独。毕竟,因台独可能引发的战争,不是两岸人民之所愿,而统一在一个独裁政权之下受奴役,也非台湾人之所求,也非我这样的中国人所求。那么,维持两岸现状及和平的中间选项,就是最符合于政治现实,最能赢得民心,最能获得选票支持的政治主张。基于此,我觉得国民党现在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下主张:

1、国民党基于既成历史与社会现实,捍卫中华民国政权与宪法。
2、国民党基于文化与血缘的客观事实,认同两岸华人皆属同族:中华民族。
3、国民党作为中华民国的开创者之一,将一如既往地维护主权独立。
4、国民党作为台湾民主的开创者,将继续支持与践行民主政治。
5、国民党身为台湾政党之一,将继续立足台湾本土,捍卫人权,维护社会公义与个人自由,为台湾人民的最大福祉打拼。
6、国民党既反对台独,也反对中共压迫,反对因台独可能带来的战争而给台湾人民造成的伤害,也反对中共的欺凌与打压。
7、国民党身为台湾民主的开创者与建设者,将利用自身之经验,在两岸关系上面,引导对岸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帮助大陆完成政治体制转型。因为国民党深切地认识到,一个民主的中国,相对于一个独裁的中国,更符合台湾人及全人类利益。
8、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前提下,主张两岸维持和平。
9、国民党在两岸都是民主政治的前提下,不反对统一,但必须由台湾人民公投决定。
10,国民党秉持和平、自由、民主及人权的普世价值,以台湾民意为宗旨,以台湾利益为目标,服务台湾人民,将始终不渝地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台湾而努力。

也就是说,国民党必须完成本土化与大众化,对内与对外必须扮演起中华民国的捍卫者角色,台湾尊严与台湾价值的守护者角色,才可赢得台湾民意的多数认同,重新有执政的机会。倘若认识不到或认识到了也做不到,国民党危矣,终将被历史所淘汰。但是,这对台湾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政党轮替才能建立真正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就是两党政治或多党政治,需要成熟而有力的反对党,倘若执政党没有在野党监督、抗衡、竞争,也很容易重蹈威权主义的覆辙,或者对民主质量造成腐蚀,这一点,在民进党身上已初见端倪。

或许是与国民党缠斗过久,民进党虽然视蓝营为宿敌,但也染上了不少国民党的党阀作风。我们很容易看到,虽然提出转型正义、司法改革等施政目标,但是很遗憾在有些行事作风和办事手段上,民进党也深得国民党的熏陶。法律上的双重标准,政治上的报复打压,抢地盘似的攻城略地,舆论上的煽风点火,挑拨民意鼓动民粹的社会纷争,惟恐天下不乱的两岸挑衅,这些,在台南市长陈菊威胁面包小贩、党产条例的资金断流、金融系统的人事斗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兆丰洗钱、陈水扁的保外就医、辜宽敏的欢迎战争等等事项之上,都可窥见一斑。我以为,倘若民进党的一党之私没有大过台湾整体利益,未尝不能在一些焦点问题上有更为弹性的处理,以减少社会纷争、消弭对立情绪。因为强调自己的立场,不用否定别人的过去,也不能无视他人的认同,不然只是形成循环的政治倾轧,永无社会宁日。而且作为执政党,民进党能否扮演起蓝绿和解的角色,也是对它的一大考验,也是它能否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一道政治试题。

再有就是两岸问题,也是摆在民进党面前的一个考题。因为我看台湾绿营的政论节目,有一个很深切的感受,就是有一部分台湾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认为自己是台湾人——此现象称之为天然独或天然台,台湾与大陆无关,最好切割各走各路;也不认同中华民国的国号,对其抵制或无视;目标是独立建国,本土至上,重新书写历史,自己建构未来。这种本土意识我能理解,但也颇为担扰,因为本土意识各地都有,不仅是台湾,大陆也有自己的本土意识,只不过台湾的本土意识是主张独立,大陆的本土意识是要求统一,因为大陆的本土意识包含台湾在内——台湾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只讲本土意识,不讲文化血缘,那么这两种本土意识的对撞就是硬碰硬,最终结果,是谁的实力强谁说了算。从两岸的人民福祉来说,这未必是一个好的选项。而且从实力上而言,我也不看好台湾。

民进党本身就是以台独起家,其党纲就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和制定新宪法。但在现实层面,无论法理还是实际操作都极有困难,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台湾岛内,而且还依赖于国际环境的政治气候比如美国的允准与支持。而且时移事变,民进党的许多基本教义都难以跟上时代,所以随后又出台《台湾前途决议文》和《正常国家决议文》以图跟上形势。1996年,民进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彭明敏、谢长廷在第一界台湾选举中惨败后,新一代更是公布了《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作为团结巩固台湾现状的新政治论述,以弥补、修正以往政治主张之缺陷。但时至今日,民进党内的一些派系及其它台独势力,都不难看出思想之僵化与极端,正如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早在200661日接受《大众时代》网站专访时就指出的关键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个全球化的时代;但是台湾的领导者还在谈本土化,是个笑话。台湾必须以全球化的观点来看国家主权的问题,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但是许多的台独基本教义派人士却不懂得吸收新知,死守着台独基本教义。”事实上,有些台独派系,实质是民粹主义的表现,主张排外与仇恨,从其言论及行为不难看出具有反民主的性质,而且正好成为中共统一台湾的借口。众所周知中共其实是台独最大的推手,而这些极端台独又成了中共统一台湾的推手,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真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不分轩轾、臭味相投,可看成两群人渣的对决以毒攻毒。当然,也必须客观地指出,民进党主流是在演进当中,尤其是蔡英文当选民进党主席和当选台湾总统之后,在两岸问题上采取比较务实的做法。她主张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维持台湾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现状,既不失弹性,又不失自己的立场,是很智慧的政治策略,至于面对中共的压力及绿营内部的压力,这种“维持现状”能维持多久及还能不能惟持下去,是迫于外在压力而改变还是自己主动调整政策进行台独演进,则还需进一步观察当中。

谈到这里,如标题多言,我想初探一下中国的本土主义。之所以有此想法,正是有感于台湾、香港本土主义之兴起勃发,而作为无论台湾问题还是香港问题的中国大陆,在这个问题上基本处于失语状态,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应该的。即使是身处海外的华人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处于沉默,就是一边倒地站在台湾立场上说话,替台湾发声,比如曹长青之类。当然,身份改变,立场改变,这是自然,无可非议,但身处中国或心系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个事关国民福祉的重大议题上不能缺席,必须进行自己的理论构建,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必须阐明自己的立场。正如台湾人为台湾发声,香港人为香港发声,中国大陆的人也应该为中国大陆发声,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无论港台的本土主义如何强烈,它最终还是面临着要和中国打交道。这个事关全体中国人的议题,单方面是说了不算的,无论是单方面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双方必须坐下来协商交谈,找出符合两岸人民福祉的解决方案。另外,真正对中华民族有承担的人,也必须以中华民族的长远整体利益为指向去思考这个问题,而非以局部利益去做决策。正所以如此,我对曹长青之类的知识分子只站在台湾的立场上发言不以为然,同时,也对国内一提到爱国主义、民族感情就不屑一顾乱骂一通的态度也必须有所批判。

爱国是天然而正常的感情,捧高不必贬低也无须,平常心对待即可。虽然很多欧美思想家已指出爱国主义极易被利用,比如爱国主义是无赖的最后庇护所之类,但我想这是个度的问题,而且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爱国主义只是诸多价值观的一种,也会受到诸多其它价值观比如人道主义、自由主义的制约。爱国主义不会一枝独秀超出其它主义之上,反过来说爱国主义也不会因其它主义的存在就变得微不足道,不然难以解释欧美反思爱国主义之深刻,爱国之心却依然兴盛不已连绵不绝,比如美国人爱国之心之炽热与英国人脱欧之举动。但是我注意到,国内许多人,包括很多民主人士或者向往民主的人士,其实问题不少而且某些方面还很严重。由于党文化影响,知识不足,见识所限,头脑简单误读民主,带着专制的作风追求自由,立场引导事实,情绪大于理性,主见代替客观,拒绝了解事实或观点脱离事实,不会或欠于理性交流,一谈到爱国,就联想到爱党,一说到反共,就连带着辱华,俨然在中国说爱国就是很荒唐的事情。事实上,一谈到家国情怀就为之唾弃,还是在党文化造成的心理创伤中转圈,并没有在思想与精神上真正独立与清醒起来。非能共产党统治中国,就在骂共产党时,连国家也一通乱骂。这正是共产党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党国不分。很显然,党不是国,国不是党,爱国不是爱党,仁人志士努力改变这个国家正是爱国之体现,而且从政治角度而言,不考虑国家利益,不考虑民族利益而空谈民主自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另从追求民主中国而言,国家领域主权和国民身份的确立,是现代主权国家对内建立法政秩序、对外发展国际外交的前提。

国家者,人民、领土与主权之集合。爱国是自我存在的社会表现,是社会责任感的感情体现,更是身份认同、文化自觉与历史归属的集合,并无不妥。而对于当下的中国政治环境来说,爱国更意味着责任的担当,爱国更意味着坚绝的付出,爱国更意味着让这个国家变得美好,能让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奔流在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如果人人都“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弃国远走它乡,那么当年的孙中山也没有办法创建中华民国。而且从现实层面而言,能移民他乡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中国人还是要生活在这片土地,所以,不能因为自己计划移民或者已经移民,就否定其它中国人改变中国、追求幸福的努力,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自私自利得无可救药。毕竟,唾弃、谩骂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是最容易的;要改变、建设这样的国家却是最难。而我看华人是舍难取易的多,因为骂得越激烈,越能受追捧,还显得越“聪明”。公允说来,移民是个人选择,并无错,尤其是因逃离政治迫害而流亡他乡的,更是责不在己。但选择留下抗争,也是个人选择,也无错。但民主红卫兵所犯的错误是,为了证明自己选择唾弃有理,就去诋毁他人选择爱国可笑。其实,从道义上而言,相对于选择移民的人,我更尊敬选择留下来抗争的人,因为这意味着去面对更大的风险,去背负更多的压力,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哪怕移民的是我自己,我也坚持这样的观点。事实上,更应该为这些人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坚韧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从未放弃为改变国家而进行的长期努力,有些人陷入妻离子散的困境,有些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另外,唾弃、嘲笑爱国精神,也是一种自卑心理的展示,一种智力不足的症状,因为自己没有担当也就罢了,却还诋毁有担当的人,这不是典型的民族劣根性是什么?这些人的荒谬就在于,他们本身就是自己所唾弃的中国及中国文化中的一员,而且自己就已病得不轻,却还大言不惭指责他人,这不就是以谩骂掩饰自己的卑鄙与无能吗?难怪晚清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在《定庵文集》中感叹:“这个时代中国不仅没有有才能的宰相、史学家、将领、人民、工人,甚至连有才能的小偷、盗贼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时代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出来,就有100个人要收拾他,甚至杀了他,杀他不用刀、不用锯,不用水火,而是全方位地杀他,把有才的人的文毁灭,把有才的人的名搞臭,连音容笑貌也要灭掉。凡是有忧国之心、有发奋之心、有思考之心、有廉耻之心的人都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只有渣滓才能存活。”

其实,若要以他们所唾弃的爱国主义,所批判的酱缸文化而言,真要践行自己的理念,首先应该批判的就是他们自己,虽然这很难,一是因为私心所障,二是因为智力所限。但正如我前面所言,国人多是舍难取易的,所以你能看到的是,中国多的是只有唾弃而无担当的人,多是自顾自而少有或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其实,从这些人身上,恰恰可以反观中国人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的深层次原因,虽然他们还常常抱怨别人不团结。但是不得不说,不谈爱国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担当就没有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无责,谈起此国可以随意开骂,粗口不绝,仿佛往这国家身上吐口水,自己就尽到了追求民主的义务,于是便可心安理得,事实上这不过是自由主义的掩耳盗铃,自私自利的幼稚表现而已,更还有不少人是借谩骂而泄私愤,因恨而幸灾乐祸,惟恐天下不乱为反而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独夫心态而已。然而平心而论,这种现象也情有可原,因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文化处于礼崩乐坏的历史衰弱期时,极易看到这种寡恩薄义、反目成仇、崇洋媚外的弱者心态,无担当、无责任、无远见,整个就是一堕落社会出产的三无产品,心理自卑、缺少自信、言辞与行为偏激。再加上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道德的摧残与灭绝,也导致民众陷入虚无主义、犬儒主义、功利主义的窠臼,但是有些人由于披上一件自由主义的外皮,就极难看清楚本相。不过,从这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批判基本与共产党同出一辙的现象,也不难发现深层的同构性,身上所隐藏的红卫兵病毒。可想而知,一个人若是这样的心态,无论走在那里,也是极容易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毕竟丧家之犬无以爱国,一个国家的变革以及文化的复兴与更新,不能指望一群心理自卑、认知扭曲的人,而必须是一群对人民痛苦感受最深切的人,一群对社会不公不义之现象最愤慨的人,一群对自由、民主与公义最执着的人,只有拥有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闯出国族的出路与生路。胡适曾言:“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争取国家的国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所以,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必须有自己正常的人格与国族观念,必须努力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文化自觉及历史归宿,并且应该向外界公布让众人知晓自己之主张,这也正是我提出中国本土主义原因之一。

当然,反过来谈,狂热、狭隘的爱国主义也须警惕。从个人而言,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从集体而言,这是当局刻意制造的效果。尤其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里,爱国主义极容易被利用,借爱国之名行祸国之实的绝不少见,所以往往以至于一提到爱国,一提到民族感情,就被鄙夷不屑,就被嗤之以鼻,这,其实又走入了一种极端。常识可知过犹不及,极左当然不好,极右也未必就是正常,而在中国爱国主义就处于极为尴尬的位置,不是容易被中共所利用,就是容易被一些民主人士所抹黑,以至于动辄得咎,干脆提也不提。而在这种不正常的氛围里,正是应该有勇气正本清源,正是应该恢复爱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正视爱国主义的积极意义,比如凝聚力与道德感召力,做到既不担心被利用,也不用恐惧被抹黑,因为民主中国、自由中国的主体正是中国,倘若连爱国都不可提,谁又敢相信他们是在为这个国家争取自由与民主呢?

再有,民主政治也是选票政治,在中国民主化后,政党竞争必须考虑到赞成统一的选民选票,而因既往的教育与宣传,台湾是祖国宝岛的印象深入人心,宝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观念根深蒂固,赞成与拥护统一的人数并不少,而且实际上可能占绝大多数,而支持台湾独立的人数可能少之又少,那么在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如何响应大陆的民意,如何赢得他们的选票,如何能在赢得选票的同时更智慧地解决两岸问题,而不陷入民粹的骑劫、政见的极端,避免及杜绝两岸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也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及民主人士所必须未雨绸缪的。因为这里面还牵涉一个极关键的问题,也即是对中国大陆而言,台湾的统独问题还不仅是台湾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面对和处理台湾问题,还牵扯到西藏、新疆、内蒙等省份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政治视角来看,台湾会有一个示范效应,台湾可以只考虑自身,但对大陆而言不会是单一的考虑必须考虑到全局的效应,因为倘若处理不好,那么大陆人民极容易陷入到动荡不安四分五裂甚至内战四起的状态,所以大陆必须顾全大局从现实出发,把大陆人民的民意放在第一位。我想这一点台湾人也应该能理解,因为作为本地主义,台湾人把台湾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大陆人把大陆的利益放在首位也理所当然,不然岂不是只准我讲本土主义,不准你讲本地主义?那这就不是本地主义而是霸权主义。所以,从此层面而言,中国本土主义的提出不单是本土立场的构建,更涉及到各族同胞的融合与共存,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另外,国家认同还牵涉到一个民族认同的问题,不然中华民国本身就是独立国家,为什么还有人要提倡台独呢?这恰恰就是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外延在政治主张上的表现。而我发现很少人注意到,一些台独人士提倡的不仅是两国论,遂行的更是两族论。不但否认两岸同属一国,都是华人国家,更否定两岸都是同胞,都是中华民族,所以要正名修宪,建立台湾共和国。只不过两国论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两族论却躲藏在两国论下,不易发觉。前者是公开而激进的,后者是隐秘而心藏不宣的,但两族论的危害性却远远超过两国论。在我看来,海峡两岸的有识之士都要注意这种以台独为名,实则行民族分化的企图,因为这不仅会给两岸关系带来危险,同样也会给台湾内部带来动乱。因为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甚至多个国家,实际存在,比如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建立的英美澳加等国。但把一个民族分裂成两个民族却是世所罕见。所以,针对这种以实现民族分化而实行独立建国的政治目的,理应提出相应的应对与制衡。站在中国本土主义的立场,我虽反对台独,但承认它有法理,也理解台独人士的诉求。但是对于这种包藏祸心的两族论却不认同,而且鄙视。在这里,要感谢台湾绿营的政论节目,正是因为他们平时不屑掩盖的排华、反华的情绪,才让我发现这个虽不宣之于口但却藏之于心的关键问题。所以,从此角度而言,中国本土主义的提出实则是对港台本土主义的因应与制衡,但却力求杜绝港台本土主义已展现的弊端与局限性,希望能提升与拓宽本土主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毕竟,本土主义也是诸多主义中之一种,本土主义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至高无上,不能违背人道主义更不能建立在排外与仇外的基础之上,不然这样的本土主义与种族主义有何区别?中国本土主义的构建自然应该避免这些缺陷,在以中国本土利益为优先的同时,承担起现代文明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而且,从当下的世界格局来看,在反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贸易保护主义、本土优先、民族主义、反移民等政治立场以及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难民问题、恐怖袭击、对精英阶层之不满等社会现象,使得代表本土主义的右翼势力在欧美政坛迅速崛起,大有风起云涌之势,在选举中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与成绩,由此也不难看出本土主义之复兴与民意之支持:提倡美国优先的川普赢得总统大选;早前的英国脱欧派胜出无须多言;法国的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更是已准备冲刺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甚至在丹麦、荷兰、比利时、瑞士、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这样的传统自由国家中,右翼势力的党派不是身居执政联盟,就是在选举在处于领先地位;至于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这些中东欧国家,右翼势力向来是有深厚的历史土壤。所以,基于世界之大格局,政治之新形势,特别是在他人已有而我全无的情况下,中国本土主义的提出也是势在必行。虽然因为国情不同,面对之问题会有差别,但在“本土优先、人民至上”的这一最能赢得民意支持的前提下,中国本土主义之产生是理所当然。

那么,我所提出的中国本土主义是什么呢?我之构想如下:

中国本土主义宣言

鉴于,对宪政、人权、法治、公义、平等、博爱、正义等普世价值之认可;
鉴于,对民主政治、自由社会之认同;
鉴于,对中国本土利益之捍卫;
鉴于,人民有权推翻暴政追求自由;
鉴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之骑劫与祸害;
鉴于,中国共产党对爱国主义之利用;
鉴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主义之操控;
鉴于,中国共产党是分裂主义的最大肇因;
鉴于,港台本土主义之发展与兴盛;
鉴于,中国本土主义之沉默与空白;
鉴于,本土主义对于本土人士安身立命之重要;
鉴于,本土主义与本土人士之利益攸关;
鉴于,本土主义对于身份认同、文化自觉、民族自尊、历史归属之重要;
鉴于,本土主义是未来民主中国发展不可或缺之重要角色;
鉴于,应有中国本土主义对港台本土主义的反制与因应;

中国本土主义的理念如下:

一、建立民主中国、自由中国、法治中国;
二、保障人权、捍卫公义、促进公平,推行契约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维护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等现代文明社会公认的各项公民权利;
三、以中国本土利益作为出发点,主张中国本土利益优先;
四、反对分裂,维护领土完整,主张国家统一;
五、在主权统一的前提下,主张和解、稳定与繁荣;
六、捍卫中国主体性与中国文化;
七、促进中国的文化复兴与文化更新;
八、建立与培育自信、健康的国民人格,增加对本土的感情认同、思想认同、心理认同;
九、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中国本土主义只是诸多主义中之一种,当本土主义与更高阶的主义发生冲突时,在维护本土利益的同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商榷、退让、妥协、服从等方式以求妥善解决问题。

那么,基于中国的本土主义,又如何应对台湾问题呢?在回复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先指出:本土主义也好,分裂主义也好,独立思潮也好,其实最大的罪魁祸首是中共。若不是中共这样的独裁政治,若不是中共这样的残民害国,若不是中共这样的持强凌弱,怎能怪他人离心离德呢?怎能怪他人渐行渐远呢?事实上,中共就是台独最大的推手,中共也是港独、藏独、疆独的最大推手。因为道理实在太简单:人们本来就有反抗暴政的天然权利,当然也有脱离暴政统治的权利。更不用提中共为了夺取政权,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帜,早在1928年就策动台湾独立、1935年策动西藏独立、1935年策动内蒙古独、1945年配合苏联策动外蒙古独立、1946年配合苏联策动新疆独立的历史事实。但是,我也必须客观地指出,最大的问题在大陆,不等于所有问题都在大陆,正如港台问题也有部分原因是事出港台。事实上,基于利益或意识形态,也有不少是利用大陆的独裁而遂行自己的政治目的,也有不少人是披着反共的外衣而进行反华。所以,必须把这些事实区别对待,不然极容易陷入混乱,也很容易被利用。但是,仅针对本土主义而言,在我看来台湾的本土主义无错,独立思潮也无错,大陆的本土主义也无错,统一思潮也无错,因为各自都有各自的法理,而且各自的法理都有各自的历史渊源。比如从大陆而言,依造中华民国宪法之第四条固有疆域,不但中华民国之领土包含中国大陆,而且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第三条国民及《中华民国国籍法》第二章第二条第一和第二款规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属中华民国国籍:一、出生时父或母为中华民国国民。二、出生于父或母死亡后,其父或母死亡时为中华民国国民。)绝大多数大陆人也属中华民国国民。所以,从法理而言,变更《中华民国宪法》,须有大陆中华民国国民的参与和认同,不然可视之无效,可采取相应的反制与因应。那么,此种状况就形成逻辑上的矛盾,因为民进党的党纲主张建立台湾共和国,必须制定新宪法。但制定新宪法,又必须得到全体中华民国国民的参与与认同,这就形成了制度死锁。也难怪台独势力要建立台湾国制定新宪法,完全废掉中华民国重起炉造,因为他们也认识到了中华民国的存在,事实上就制约了台独的可能。所以,无论台湾的依持现状也好,独立也好,或者中国大陆的维持现状也好,统一也好,双方都必须认真面对对方的诉求,聆听对方的意见,正视对方的立场。如果双方都坚持于自己的立场而否认对方的立场,那么就没法沟通与交流,最终就只能以实力解决——政治问题最终就是看实力,谁的实力强谁说了算,但这对于两岸来说,都未必是个好的选择。如果双方在各自承认对方立场的前提下,能坐下来和谈,那么就可通过协商来解决,正如蔡英文在双十讲话中所言“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什么都可以谈。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什么都可以谈。两岸领导人应共同展现智能和弹性,将两岸带回到理性、冷静的态度,一起把两岸现存的分歧带向双赢的未来。”

两岸问题之解决在于两岸人民共同之努力。在这里,我想先引用高智晟先生在《2017,起来中国》一书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这不仅是原因我和他立场一致,而且也认为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得当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三十)台湾关系问题未来民主宪政政府将放弃武力解决台湾的统一问题。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不能分割的领土,中国的统一当和平实现。我有一个未必成熟的想法,即是: 2017年后,中国大陆干脆起用中华民国国号,起用中华民国宪法,恢复中华民国法统,先在形式逻辑上达成统一。中华民国大陆政府及中华民国台湾政府在终于统一前并立。联合国使用中华民国国号,使用中华民国国旗。国旗、国歌、国徽双方共享。驻联合国代表团由双方成员组成。所有由国家或政府为成员的国际组织,均由双方协商基础上派代表组成。驻国际机构的首席代表或主席,由双方人员轮流担任。所有驻外使、领馆,均由双方协商派员组成,一方任主代表时,另一方任副代表,下届则由上届的副代表方任主代表,上届的主代表方则任下届的副代表。内部实行协商议事机制,双方可协商达成最终统一路线图,确定一个统一前的期限;在此期间,台湾和大陆都各自保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司法终审权、立法的独立权,但这种独立权是相对的,即在《中华民国宪法》原则下的独立,双方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保有或减少武装力量。双方税赋及财富不在非自愿的情形下越过海峡中间线。所有对外关系都由双方协商进行,或者在确立了统一年限后,由中华民国(大陆)政府和中华民国(台湾)政府各自行使对外的程序性外交事务。在双方确定的统一期限到来前,中华民国(大陆)政府可做以下承诺,但并不要求中华民国(台湾)政府以对等承诺:

1.台湾公民在大陆取得与大陆公民平等的权力,这权利包括公民权利和民事权利。台湾公民在大陆的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内的政治权利不受限制。广泛的民事权利,诸如:居住、迁徙、置业、上学、自愿服兵役、婚姻、继承、收养等,与大陆公民平等享有。

2.台湾军队在属于传统大陆主权辖下的领陆、领海、领空、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享有与大陆军队同等的权力,诸如训练、补给、演习、追逃等行动,但在技术上当提前知会大陆有关部门。大陆方面将继续恪守海峡中间线原则,非经台湾同意,军队不出现在任何由台湾控制的区域。

3.台湾的企业,在中国大陆的领陆、领海、领空、领海毗连区及海床、其洋底,属于中国大陆主权辖属,而无争议的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范围内,享有与大陆企业同等的权利,其上述范围内的经营行为当遵守中国大陆的相关法律义务。

4.承认台湾生效判决的既判力效力,愿执行台湾的生效判决。

5.台湾政府或公民提出的,而不影响大陆政府或公民实体权力或权利、利益的其它需要予以方便。

6.台湾岛内中国人的「全民公决」结果,不能产生国际公法相关原则意义上的法律后果,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台湾,其与加拿大魁北克省法语系族群谋求该省独立,数次公投结果皆为联邦最高法院否决的法理意义是一致的。

7.对于新疆和西藏的未来,两省的僧、俗领袖当有因应历史及现实的考虑。联邦(省)式自治,是现令历史背景下,各省能够获得的最充分、最现实的自治形式,中国没有任何可能获得接受国家分裂事实的能力。

我想即使是台湾人也不难看出高智晟先生此方案所展现出来的诚意与善意。可以说,在可能的范围内,大陆方面做了极大的让步,给出了极大的优惠,而且不要求台湾进行对等的响应,这可以说是为了两岸和平而做出的极大努力。而且,这项方案不但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也有利于两岸的优势互补,比如台湾的科技力量与大陆市场的结合,台湾民主经验对大陆转型的帮助等,可谓互利与双赢。其实两岸的冲突,首要是价值观上的冲突,比如民主与极权、自由与独裁,次要是利益上的冲突,比如台湾的反服贸,但如果两岸能统一在人权、法治、公义等普世价值下,统一在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之下,统一在市场经济之下,那么很多矛盾将被无形化解,很多对立将被消融,很多分歧也会迎刃而解,全方位的合作将能展开,多形式的交融将能进行,更能为两岸青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两岸青年的未来,不正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吗?

所以,综合高智晟先生的主张,结合于中国本土主义的立场,我所设想的两岸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1,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2、中国属于中国大陆公民,也属于台湾公民。
3、尊重台湾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立场,即台湾代表中华民国。
4、中国大陆放弃用武力统一台湾,但不放弃用武力反对分裂,但武力是最后选项。
5、中国大陆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6、台湾公民可在中国大陆取得与大陆公民平等权利。
7、台湾企业可在中国大陆取得与大陆企业平等权利。
8、台湾可保留军队直到双方统一。
9、在无涉分裂事项的前提下,尊重台湾司法、承认并愿执行台湾生效判决的既判力效力,愿执行台湾的生效判决。
10、台湾政府或公民提出的,而不影响大陆政府或公民实体权力或权利、利益的其它需要予以方便。
11、不承认单一方面的“全民公决”结果,无论是单一方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鉴于台湾是全体中国人的台湾,全民公决自然也需全体中国人的参与才具合法性。
12、两岸可统一在中华民国的国号与宪法之下。

当然,上述方案建立在中国自由民主的前提之下。或许有人问,如果中国一直独裁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一是这不可能,中国不可能永远处于专制与奴役之下,民主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二是即使中国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独裁——虽然在我看来这可能性太小——那么就承认台湾独立也无妨。因为从道义而言,不可能让台湾同胞处于中共的奴役之下,这简直是文明的退步,历史的逆流,中国大陆之不幸绝不能发生在台湾,祸国殃民的惨剧绝不能再度上演,稍有同胞之情民主之思的人都难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另外从长远而言,中国大陆民主以后,作为文化同源血源相亲的两岸,再次的融合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欧盟形式。所以,作为中国本土派的当务之急并非两岸问题,而是尽快推翻中共极权,建立民主政治,追赶上文明世界的步伐,不然,本已落后的中国恐怕会被抛得更远,而且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不仅台湾安全无保障,全世界恐怕都深受其害,极具危险。但两岸问题虽非当务之急,却也不能缺乏相关的思考,不然中国大陆将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这样的形势肯定不符合大陆人的利益。所以此篇文章,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看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见解,倘若此篇文章能够激发国民对这个话题的关切与思考,那就不负我望。在这里,也希望台湾政府能正视大陆民意与两岸同属一国的历史事实,希望台湾人民能摆脱狭隘的地方主义及思想框架,真诚理解大陆人民要求统一的心声,以及在自由民主体制下繁荣发展的强烈意愿。也希望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和在野党的国民党及其它政党,能多与中国的民主人士交流,在对抗中共极权的一致目标之下,能从双方历史、文化、血缘上的长远关系出发,从地缘政治、区域稳定、经济利益着眼,创造共生共荣、互信互利的美好未来,共同建立一个文化多元、政治民主、司法公平、社会自由、经济繁荣、命运一体的伟大国家。


参考资料:

高智晟律师:《2017,起来中国》
彭民敏、魏廷朝、谢聪敏:《台湾人民自救宣言》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人权宣言》
民进党党纲
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
民进党:《正常国家决议文》
周奕成:《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
维基百科:台湾独立运动
维基百科:台湾本土运动
美国《独立宣言》
联合国《人权宣言》
蔡英文:520讲话、双十讲话
洪秀柱:退选演讲
程翔:《诸独根源皆中共》
《中华民国宪法》

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

梁遊二人不值同情


像梁頌恒、遊蕙禎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實在不值同情。

其一、宣誓場合China讀成支那,存心辱華。反共我不反對,而且樂見其成,但若是辱華,我是華人當然反對。

其二、本身就是華人卻用支那辱華,豈不是自己侮辱自己?自我作賤當然是其個人自由,但在立法會宣誓的場合明顯針對華人整體。

其三、倘若梁遊二人因港人身份而自覺得不在支那之內,僅是針對大陸而言,那麼我是大陸人當然反感這種明顯的挑釁。

其四、政權是政權,支那是支那,用支那辱華卻說是針對政權,這是把人罵了還把人當白癡。

其五、又辯稱宣誓當日說出支那一詞是口音問題,這是典型的敢做不敢當。然而沒有擔當,又何必從政?

其六、雖然我個人對支那無所謂,也不感覺受其侮,但對這種故意把China讀成支那的行為很是不屑,這不就相當於一個黑人罵另一個黑人是黑鬼?而且奇怪這種主動用支那搞歧視的人何以不該被遣責,反而感覺受侮的人被說成是玻璃心?

其七、立法會議員資格被剝壓後,遊蕙禎不服判決致信英國求助,有種輸打贏要的喜劇感,這是小孩子鬧著要糖吃?

其八、寫信給英國還能理解,畢竟是前宗主國,但致信給蔡英文談中華民國的香港新界主權問題,則明顯是惟恐天下不亂。

其九、豈止香港新界,中華民國按其憲法,對整個中國大陸都有主權要求,何不提醒蔡英文一併關注,然而蔡英文還需你提醒?too young too simplesome times naïve

其十、事到如今已純粹是利用政治泄私憤,借機搞事,然而立法議員當不成除了怪你自己,還能怪誰?賤種遇到人渣,悲劇如何不會發生?

其十一、非但不難怪他人,他人還要責怪你。赤化香港,中共正愁沒有藉口,你們主動送上門來,如何不喜出望外?人大進行釋法、高院進行裁決,香港法治空間日益逼仄,港人自治日漸惡化,正是幹了中共想幹而幹不了的事,怪不得不少港人懷疑你們是內鬼。

其十二、決定進入體制,那麼就按體制的規則行事;不願進入體制,那麼就進行街頭抗爭。進入體制又想搞街頭抗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把對家當白癡?

其十三、對家必未是白癡,但卻看出這二人的輕率與幼稚,搞政治不知道拉攏同盟,爭取民意,卻用本土自我孤立,還用支那撕裂族群,怎能在道義上得到廣泛支持。

其十四、親者痛仇者快,政治如此不成熟,本土派護港未見咫尺之功,禍港倒是成績斐然,如何能不讓人刮目相看呢?


其十五、不但宣誓搞到人大釋法,而且還幫梁振英助選,愛港愛到搞死港,梁遊二人可去中聯辦邀功求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