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燃烧人心的绝唱:《卡萨布兰卡》


如果说爱情可以燃烧人心,那么《卡萨布兰卡》就是这团熊熊烈火的化身。这部1942年的巨制,以其视野宏大、情感真挚的叙事,在观众的心中点燃了对爱与自由的向往,成为了浪漫主义精神在银幕上的璀璨绽放。

Rick Blaine与他日思夜想的旧爱Ilsa Lund重逢在摩洛哥古城时,背景是二战的硝烟弥漫,旧日爱火却再度在两人心中燎原。亨弗莱·鲍嘉对Rick一角的完美诠释,让固执、坚韧又多愁善感的的男主人公形象深植人心。英格丽·褒曼饰演的Ilsa则以其动人、脆弱又勇敢的表演打动了几代人的心弦。每一次无语凝噎的对视,都是对爱情的赞歌。

然而《卡萨布兰卡》不仅仅浪漫,更是一部政治隐喻和人性寓言的杰作。纳粹的阴云笼罩,自由受困,但人性的光辉仍然顽强闪烁。当Rick牺牲自己让Ilsa离去,成全了另一个男人,也成全了爱与正义,观众为他欢呼,为爱与自由的伟大精神欢呼。这一刻,银幕成为了人性高尚的镜子。

无与伦比的剧本、出色的表演、丰富的隐喻,均汇聚成这部永恒的经典。多少次重温,《卡萨布兰卡》都能令人心潮澎湃,让我们在铺天盖地的绝望中,依然相信爱与光明。导演Michael Curtiz用这部最美丽的歌谣,向世人证明,哪怕在最黑暗的时刻,自由和爱都不会凋零消逝。这正是《卡萨布兰卡》魅力所在,也是它永恒的价值所在。

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

哈耶克的无心喜剧中铺设了通往乌托邦的道路 。


让开,马克思和凯恩斯。镇上来了一位狡猾的新政治经济学家。在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闹剧《通往奴役之路》中,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以如此愚蠢的认真和逻辑上的扭曲,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有限政府提出了一个英勇的例子,以至于读者会乐到忍俊不禁。

笨手笨脚的哈耶克是我们这段喜剧之旅的良师益友,他看到危险的集体主义幽灵潜伏在每个角落。《通往奴役之路》记录了哈耶克善意但愚蠢的尝试,试图引导我们远离社会主义的恐怖,走向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阳光高地。在此过程中,哈耶克通过对对立观点的卡通式错误描述和对市场万无一失的盲目信仰,陷入了各种荒谬的矛盾之中。

哈耶克的田园诗般的自由主义乌托邦是这样一个乌托邦:我们所有人手拉手,沿着放松管制的道路跳跃前进,由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引导我们走向自由的地方。如果一些不幸的人半途而废或在此过程中失去工作、毕生积蓄和医疗保健,那么对于哈耶克设想的闪闪发光的自由意志主义山巅之城来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代价,不值一提。

哈耶克再怎么努力,也无法为他那种异想天开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他确实让我们看到了误入歧途的自由主义狂热者的意识形态热情和逻辑失误。作为政治哲学,《通往奴役之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作为娱乐,哈耶克这部无意中制造的喜剧杰作却令人欣喜。马克思和凯恩斯永远也无法让经济学变得如此荒谬有趣。为了他所提供的大笑和幸灾乐祸的机会,我给哈耶克这本令人捧腹的巨著五星好评。

摩洛哥之雾:迷离的卡萨布兰卡之旅


戴上你的软呢帽,准备好进入卡萨布兰卡扭曲的世界,在那里抵抗就是徒劳,美德就是罪恶。 这部经典电影承诺浪漫,但仅以陈腔滥调的情节传递失望与幻灭。

沿着面包屑来到瑞克咖啡馆,一个令人神往的镜之殿,折射着卡萨布兰卡炼狱般临时居留区里失魂落魄的灵魂们的破碎梦想。啜饮维希苏瓦酒,时间消散成循环的迷雾,只有反复出现的钢琴旋律将您拖回地狱。看清楚你杯中的液体——那不是酒,而是一种麻醉的药水,揭示了卡萨布兰卡背后谎言的迷宫。

你在这里找不到英雄——只有一个怯懦的冒牌货,模仿Bogie的举止。他愤世嫉俗地假装高贵,重复着诸如三个小人的问题算不了什么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之类的空洞格言。然而,他所牺牲的不过是一小撮芸芸众生,却放弃了对他来说比十座高山还宝贵的女人。

机场已关闭,请留意广场上的猪。你别无选择,只能迷失在这空洞的牺牲赞歌中,所有真正的意义都被耗尽。放弃希望吧,所有进入卡萨布兰卡荒芜世界的人——在这里,抵抗只不过是一种自私的幻想,而美德总是在飞往里斯本的第一架航班。

2023年7月28日星期五

卡萨布兰卡:疯狂世界里一粒尘沙


在汉弗莱·鲍嘉冷若冰霜的面孔和英格丽·褒曼颤抖的嘴唇之间,隐藏着《卡萨布兰卡》跳动的心脏——一部不可思议地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却像发霉奶酪般俗不可耐的战争浪漫故事。

鲍嘉整部电影都板着脸,像根面无表情的木桩子;褒曼的夸张表演则濒临心脏病发作的边缘。两人尴尬的化学反应就像两个模特儿在比赛谁能保持最僵硬。但是他们的可疑演技全被这部电影的真正明星给盖过了——瑞克咖啡馆,它烟雾缭绕的氛围和来历可疑的顾客群赋予这个故事比所有人物都更丰富的内涵。

当鲍嘉满怀忧伤地思念他失去的爱人时,褒曼则像只被踩了尾巴的小猫,煽动她那夸张的长睫毛,发出受伤的呜咽。两人重逢的场景就和税务审计一样冷冰冰。镜头里晃来晃去的,是一群隐身在风衣下低语着不祥预兆的角色。很显然,战争就在进行之中,但当一出虐心的肥皂剧正在上演,谁会在意这种微不足道的细节呢?

对《卡萨布兰卡》结局的看法各执一词,有人说这是高尚的牺牲,有人说这只是赶在账单来临之前落荒而逃。但无论你如何看待,这部过时的电影奶酪早该在几十年前就融化消亡。它仅仅依靠着空洞的名声,而非质量就爬上了最伟大电影的宝座。但是正如瑞克所说:我们这三个小人物的问题,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算不了什么。这句话放在这部被过度吹捧的老电影身上恰如其分。

啜饮悲伤:火山下的超现实主义、神话和酒


如果你想在这个黑暗的时代找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来打发时间,你可能要避开马尔科姆·洛里的《火山下》。这本小说不适合心脏脆弱或胃口不佳的人。它是一部悲惨而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在二战前夕的墨西哥,如何沉溺于酒精,自我毁灭,陷入疯狂。

主人公是杰弗里·费明,一个被贬谪到墨西哥小镇夸瓦纳瓦克(Quauhnahuac,根据库埃纳瓦卡改编)的英国领事。当我们第一次遇到杰弗里时,他已经喝了九杯酒,并且在诗意地叙述着从英国帝国到他的肝脏,一切都在走向灭亡。

洛里在这本小说中使用了冗长而华丽的写作风格,这似乎与杰弗里喝酒的程度成正比。杰弗里喝得越多,洛里的文风就越难以理解和冗长。有时候,阅读《火山下》就像在喝了太多龙舌兰酒之后,在一个文学迷宫中寻找出路。洛里用各种晦涩的引用、隐喻和明喻轰炸读者,让詹姆斯·乔伊斯相比之下显得简单明了。

我们的英雄杰弗里是酗酒的领事,宿醉的大使,三杯马提尼早餐的先驱。当他不在当地的小酒馆里滔滔不绝地谈论政治时,他就会躺在沟渠里昏迷或者在监狱里睡觉。他那受尽折磨的妻子伊芳,在离开他一年后回来了,似乎决心要拯救杰弗里免于自我毁灭和无尽的渴望。剧透警告:所有主要人物都没有好结局。

《火山下》是一部讲述自我毁灭的惊心动魄的小说,却以最令人陶醉的方式呈现。洛里的意识流风格,以及对阿兹特克神话、卡巴拉教和16世纪西班牙文学的不断引用,创造了一种令人眩晕的鸡尾酒,让读者目眩神迷。读完这本小说,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和杰弗里·费明一起,在夸瓦纳瓦克的酒吧和阴沟里经历了一场史诗般的狂欢。若是要问我的建议?吃两片阿司匹林,明天早上再给我打电话。干杯!

皇帝的新哲学:齐泽克对衣服的重新想象


就像众所周知的赤祼皇帝一样,斯拉沃·齐泽克的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继续进行其愚昧的游行。这本书是典型的皇帝的新衣意识形态范例——只不过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一个孩子勇敢地指出了显而易见的真相。这部空洞无物的巨著之所以能成为当代哲学中如此受崇拜的成果,只证明了齐泽克自己的观点:意识形态更依赖形式而非内容。

沉浸在弗洛伊德松散的联想和拉康残留的瘴气中,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 这位宠坏了的哲学教授到底有没有穿衣服?唉,齐泽克唯一的装扮似乎只是抛弃了他在前几本书中穿过的马克思主义外套,换上了一件新的名牌服装,上面用鲜艳的深红色字母拼写着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胡说八道。

如同一位斯洛文尼亚脱衣舞女郎,齐泽克在这部作品中摆出了一系列分析姿态,含糊地提到真实,同时又矜持地隔绝读者接触任何接近现实的事物。每章都承诺揭开另一层意识形态幻象,留给我们的却只是对齐泽克自身意识形态内衣的一瞥。只有齐泽克才会把崇高客体定义为身穿长大衣的暴露狂——突然暴露出令人兴奋的时刻,然后再次被遮盖。

 这里真正的崇高客体是齐泽克过度使用的拉康术语,仿佛小客体a”这样的词就能像魔咒一样使理性需求暂停。只有这样崇高的术语才能让一个充满逻辑不通、内部矛盾和怪诞形而上学主张的头脑被认真对待。齐泽克可能没有穿衣服,但他确实有胆量。如果你需要一个提醒,告诉你胡言乱语仍能迷惑人心,请看看这本书——只要它的传播者知道如何把这些胡说八道提高为最新的大师话语。皇帝可以没有学问—— 但是皇帝万岁!

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

《教父》:影史上不朽的犯罪史诗


《教父》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之一,也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电影杰作。这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1972年巨作,改编自马里奥·普佐同名畅销小说,将多代黑手党家族的故事搬上银幕,彻底改变了电影中的黑帮题材,一经上映立即成为不朽经典。

这部电影汇聚了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一众明星主演,将观众完全吸引进科离昂家族黑手党阴暗危险的世界。当年轻的战争英雄麦克·科离昂(帕西诺饰)不得不卷入家族生意时,友情、背叛、腐败的莎士比亚式主题在银幕上宏伟上演。科波拉使用翔实的视觉元素和精细的镜头语言,将通俗小说提升为高雅艺术。栩栩如生的摄影、丰富的色调、标志性的音乐旋律,把我们带回到上世纪40年代的纽约和西西里。

也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科波拉让我们对生活在暴力犯罪世界的模糊道德角色产生同理心。像麦克这类受过高等教育却被迫接替父辈成为黑帮首领的复杂角色,细腻刻画了一个家族在道德沦丧中的命运。麦克从天真平民向冷酷黑帮老大的惊人蜕变,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人物蜕变描写之一。白兰度扮演的嘶哑低沉、充满权威与人性光辉的教父形象更是恢宏非凡。 

《教父》卓越的电影制作技艺,对后世犯罪题材影片的启发和影响简直难以用语言表达。栩栩如生的画面构图和优雅的镜头运动已经深深植根在此后所有黑帮电影的创作基因中。科波拉利用富有想象力的镜头语言、精心安排的光影、流畅紧凑的剪辑,打造了一段段经典场景,像维托遇刺、餐厅谋杀、教父受洗与同步进行的屠杀等,留下了时间难敌的印记。

以麦克继承父业但失去灵魂的悲剧性高潮作为终结,奠定了这部作品在电影殿堂中的地位。《教父》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它将一个滥俗的犯罪故事转化为高尚的艺术作品。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部电影丝毫未减当初的戏剧张力和巨大影响力。科波拉导演的巅峰之作也许描述了邪恶的诱惑力,但它本身却是美国经典电影魅力的惊人颂词。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绞死《教父》:电影界的头号公敌


所谓“有史以来最残酷的黑手党电影”?哈,《教父》对观众残酷的唯一之处就是它沉闷乏味的节奏。175多分钟的播放时间简直是一种反人类的电影酷刑,每分每秒都在摧残观众的理性。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显然认为他在这里拍的是艺术大片,但这个装腔作势的垃圾片充其量只能比得上小学科学项目的业余水平。白兰度的全部戏份就是含糊不清地喃喃自语,仿佛嘴里塞满了弹珠。而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激情就和服用过量安定的植物人差不多。与其选择观看这部电影,不如去看油漆在篱笆上风干更能产生情感共鸣。

至于剧本——上帝啊,那简直是奥利弗花园式的意大利刻板印象堆砌。台词俗套到让肥皂剧看起来都像莎士比亚。人物刻画之薄弱,连个影子都描绘不出。这个剧本之烂俗,搞不好就是从好莱坞故事模板PDF中复制黏贴而来。

令人腻味的摄影只会碾压观众,强迫你承认这个乏味作品是永恒的杰作。每一帧画面如此自我陶醉,都该贴上过于做作的警示标签。这个白痴戈登·威利斯简直该因为他那荒谬夸张的摄影方法拿个金草莓奖。戈登,你确实需要40多个建立镜头来表明这座豪宅的重要性吗?我们已经知道那是重要场景了好吗!

1972年的观众可能还不明白,才会买账认为这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如今看来,这部片子的缓慢节奏和空洞人物,最多只能提供阅读碎纸机说明书一般的刺激。很少有如此被高估的电影能造成这样令人麻木的乏味。

所以,请你自己一个忙,与其看这部麻木乏味的电影,不如去码头边散散步。这是继米利瓦尼组合之后最大的银幕骗局。这个令人昏昏欲睡的烂片如何能骗过批评家让其误认为它有价值,仍是一个迷。除非你手边正好有加了四倍浓缩咖啡因的特浓咖啡,还有静脉注射用的镇静剂,否则无论如何要避免观看这部电影,否则你会后悔。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重温《教父》: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提议


作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的《教父》用其精彩的叙事手法、难忘的人物刻画和技术上的大师境界,在过去50多年里深深震撼着观众。这部1972年上映的电影根据马里奥·普佐畅销小说改编,将观众完全沉浸在科里昂黑手党家族的世界,探讨了权力、忠诚、家庭和美国梦等主题。

《教父》正值美国电影的关键时期面世。如著名影评人宝琳·凯尔 (Pauline Kael)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的备受推崇的评论所言,它重塑了黑帮电影类型,并对数十年影人们有持久影响。她称赞这部电影丰富的人物刻画,指出它直言不讳地揭示了歹徒和罪犯的自我欺骗。罗杰·埃伯特同样赞赏这种赋予经常被刻板塑造的角色以深度和人性光辉的做法,他写道,“科波拉摈弃了黑帮电影的所有陈规......《教父》是一部超群的好莱坞大片。

电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强大的演员阵容。马龙·白兰度扮演黑手党家主维托·科里昂,塑造出许多评论认为是其演艺生涯最出色的角色,完全融入了这个冷静权威人物。阿尔·帕西诺凭借对小儿子迈克尔这个局外人最终卷入家族暴力腐败之网的紧张诠释,迅速崭露头角。其他配角如詹姆斯·克恩、罗伯特·杜瓦尔和黛安·基顿也出彩,丰富了桑尼、汤姆和凯这些经典角色。

高登·威利斯逼真的摄影为这些传奇演技锦上添花。电影暗色调、特有的棕褐色调视觉风格,让它有着老家庭相册泛黄照片的质感,突显了它对怀旧、传统和无可奈何的命运主题的渲染。科波拉富有耐心的节奏控制和自信的讲故事能力,如高潮处的洗礼/暗杀跨片段也受到广泛好评,毫不费力地在多个角色视点间切换。

50年过去,《教父》仍是美国亚文化的无与伦比的写照,也是述说一个家族沧桑的莎士比亚式史诗。它对家庭、忠诚、权力等普世主题的精彩探究,将继续打动新的观众。正如罗杰·埃伯特完美概括的,这部犯罪家族与法律和非法敌手的生死搏斗,以电影杰作的谨慎和精确组织起来。这部真正名副其实的杰作,使《教父》成为好莱坞的巅峰之作。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别浪费时间看《教父》,去楼顶数蚂蚁更刺激


亲爱的读者,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部空前绝后、举世公认的烂片——《教父》。

这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杰作”,无疑是美国电影史上最过誉的电影。它就像一块陈旧发霉的婚礼蛋糕,干巴巴又粉碎碎,观看过程无聊至极。

的确,《教父》的节奏缓慢得就像一群乌龟在一池粘稠的糖蜜里缓慢爬行。仔细看,你可以亲眼看到马龙·白兰度咕哝念着没完没了的独白时,脸上的皱纹上都结着灰尘。我从未见过一个演员如此投入地睡演了一个角色——白兰度一定是大口喝着安眠药莫菲特来完美演绎他这种昏昏欲睡的状态。

更别提这糟糕透顶的配乐了——到底是什么人选择了这些没完没了、令人生厌的丧乐?这音乐是那么令人沮丧,就连《辛德勒的名单》听起来都像是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我宁愿听3个小时的指甲划在黑板的声音,也不想再忍受这些刺耳的死人音乐。

比这音乐更没有生气的,只有这种枯燥的摄影手法了。每一场戏看起来都像是通过厚厚的雾气拍摄的——我都要戴上我的眼镜,确保不是我的处方出错了。就算在税务软件的教学视频里,也看不到这么没生命力的摄影。很明显,科波拉让自己还在上幼儿园的侄女来操作这部催眠大片的摄像机。

至于演技,语言已经无法描述电影中展示出的这种彻底的业余水准。艾尔·帕西诺饰演的布鲁迪的麦可·科里昂简直荒谬至极,他念那些夸张的台词,仿佛自己吞下了足够让他绞痛一个月的水泥鞋。他这种做作的演技更适合社区剧院的试镜,而不是严肃的戏剧。与此同时,黛安·基顿在电影中步履蹒跚,明显不堪重负——她整个表演就像新生小马驹一样笨拙而不知所措。其他演员都在科波拉装腔作势的指导下机械地睡演了自己乏味的角色。

《教父》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有效治疗失眠。片中乏味而重复的内容几分钟内就可以治愈最顽固的失眠症。只需把新婚宴会那场无聊至极、长达40分钟的场景放上,你就能在几秒内进入甜美的睡眠。这部电影就像是银幕版的感冒药——只要让任何失眠患者播放它,困意就能立即跟着来袭。

总之,《教父》就像观看油漆干燥一样无聊乏味——这是一部毫无娱乐价值的乏味之作。请不要重蹈覆辙,浪费你宝贵的3个小时去观看这么一个大烂片。你完全可以做一些更刺激的事情,像观察草生长或者看冰川融化。千万别犯下浪费时间去观看这无聊之作的错误。直接睡过整个过程会更明智——如果科波拉平庸的导演功力没有把你吵醒的话。

2023年7月23日星期日

《创造进化论》:构建一个即兴创作的宇宙


如果剥开柏格森论文中的讽刺洋葱,我们会发现一个用形而上学的荒谬酵母烘烤的酸果蛋糕。猫爪翻动的书页上喷出了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量子词粒子。柏格森鲁莽地沿着 DNA 双螺旋的错误一侧行驶,使理性的火车头脱轨,坠入一个无底洞的虚构概念池塘。

柏格森认为,某种生命力在机械论哲学的秩序边界之外嬉戏,为它所造成的令人愉快的混乱而咯咯发笑。这种可笑的信仰飞跃需要撑竿跳过哥白尼的天文学常识才能拥抱柏格森的神秘浪漫主义。跳上这列疯狂的火车,我们进入了一条隧道,与柏格森最华丽的理论相呼应——一种注入荧光素的反进化论。

正如达利的融化时钟挑战了时间的固定性一样,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利用了心理熵的图像来溶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结晶确定性。但是他多变的缪斯女神过分专横,他的纸牌屋在巴西蝴蝶振翅的呢喃下破碎倒塌。

通过对科学有序方程式执行递回代数,柏格森试图隔离那些逃避自然法则的随机性。这使他能构建一个即兴的零点宇宙。不幸的是,他的计算忽略了必要的谦逊系数,无法承认这些术语的微不足道。

最终,贝格森用他神秘目的论的木质长枪抗争真正的创造力的风车。当我们离开他堂·吉诃德式对生命终极新颖性的追求时,我们意识到他令人目眩的文学铠甲掩盖了内部稻草般松散的实质。尽管贝格森的道路曲折迂回,但它通向科学现实坚不可摧的石墙形成的死胡同。

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

隐藏在华美外表下的恶意


奥森·威尔斯导演的这部《公民凯恩》,不啻是一部毒素蛰伏的烂片杰作。它利用表面上的精致包装迷惑观众心智,而内核所蕴含的则是对电影艺术的玷污和践踏。我必须警示所有电影爱好者远离这部看似美丽实则恶毒的作品,它会侵蚀你对电影的热爱, 让你对人性光明的渴望只剩绝望。

这部自诩“史上最伟大”的烂片,用它空洞虚伪的画面镇压了观众的思考,用故弄玄虚的叙事手法麻痹了观众的感知。所谓玫瑰花的隐喻,不过是导演脑海中可笑的臆想,与这部电影的核心毫无关联。而那个无聊的剧本更是充斥着泛滥的悲情,旨在最大限度地榨取观众的眼泪,却丝毫不考虑该如何营造真正的悲剧张力。我只能把这部电影比作一个自私自利的骗子,用华而不实的外表欺瞒观众。

奥森·威尔斯这位自命不凡的导演,明明可以用他的视觉天赋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却仅仅沉迷于故弄玄虚的叙事技巧,只为满足自己对创新的虚荣心。他拍摄的每一帧画面都在向观众无声讽刺,仿佛在说你们这些愚蠢的观众怎能理解我的伟大创作。而男主角的演技更是我见过的最为糟糕和放肆的表演,这种戏剧化的夸张简直堪称表演的反面教材,将观众当作毫无尊严的试验品。

可以说,《公民凯恩》是一部完完全全藐视观众的烂片杰作。它利用华丽的外表展示导演的虚伪才华,却从不考虑观众真正的情感需求。如果非要给出一个评分,我只能给这部自高自大的烂片以零分,因为它根本不配得到任何来自真诚电影爱好者的善意。我衷心祈祷《公民凯恩》可以早日被遗忘,不再污染电影史的辉煌。

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

禁忌与诱惑:不道德文学指南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扭曲的浪漫和恋童癖的杰作,是一部既有趣又不道德的文学巨著。这部轻松活泼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对一个名叫多洛雷斯·黑兹的12岁性早熟小姑娘的全然迷恋和禁忌恋情,这个小姑娘让读者半个多世纪以来都为之着迷和困惑。

从开头的一句话,“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读者就被魅力四射又令人毛骨悚然的讲述者亨伯特(Humbert Humbert——一个对幼女有癖好的欧洲学者——俘虏了。亨伯特以生动、精致和控诉性的细节,回忆了他和多洛雷斯这个极具挑逗性的洛丽塔在美国各地的逃亡之旅。最初是一种非法的主奴关系,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滑稽的错误和惊险的冒险喜剧,他们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和洛丽塔那无能的母亲夏洛特·黑兹。

如果换成其他作家,可能会把这个禁忌的主题写成低俗的色情作品,但在纳博科夫(Nabokov)的妙手之下,它变成了一部可口而荒诞的闹剧。他的文体是由机智、文字游戏和冷嘲热讽组成的闪耀之冠。每一句美妙的话语都像巧克力松露一样在舌尖上打转,柔滑而委婉。作者轻盈地抛出隐喻和典故,像一个文学魔术师,让读者既眩晕又眼花缭乱。

道德上有问题但艺术上完美,《洛丽塔》提醒我们禁果往往最甜,小说中最不讨人喜欢的人物往往最令人难忘。华丽、令人华丽又黑色幽默的《洛丽塔》,独树一帜——一部讽刺性的丑闻小说,它像其反面英雄一样,擅长诱惑。看完这部令人眼花缭乱的黑色喜剧后,你再也不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棒棒糖了。

2023年7月20日星期四

《公民凯恩》:永恒的杰作


奥森·威尔斯导演的首部作品《公民凯恩》于1941年上映,当时评价褒贬不一,赞誉与诋毁并存。8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杰作仍被广泛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那么,是什么让《公民凯恩》成为不朽的典范?

《公民凯恩》上映时在技术和艺术上开辟了新天地。格雷格·托兰德的深度聚焦摄影和威尔斯广泛采用的低角度、非常规的镜头语言以及场景转换等新颖手法,改变了电影的视觉风格。故事以非线性叙事结构展开,大量采用闪回手法,这也是对传统叙事形式的大胆突破。

然而,使《公民凯恩》至今仍令观众叹为观止的,并不仅仅是其技术上的奇幻效果。该片的核心在于探索查尔斯·福斯特·凯恩这个人物所蕴含的迷人之处。威尔斯对这个经典角色的扮演将凯恩夸张的公众人格和内在脆弱统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不同人物对凯恩扑朔迷离的记忆,电影逐步揭示出一个富可敌国而终生无法获得心灵慰藉的人。

马克维奇和威尔斯共同创作的剧本中充满了深入人心的台词,已成为美国文化语汇的一部分。“Rosebud”是电影历史上最著名的临终遗言之一。剧本的语言也展现了当时少有的复杂性和深度,高雅地探索了美国梦以及物质成功的虚妄空洞。

该片上映之初,有人批评它进展缓慢、自我陶醉。但正是威尔斯挑戰传统、力求突破的勇气和远见,赋予了这部作品非凡的艺术魅力。每一个镜头、表演和巧妙的剪辑转换都值得反复品味。时间的考验只是进一步确立了《公民凯恩》在电影殿堂的地位。它仍是电影制作魔力的绝佳案例,展现了当创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穿过导演独特视角时所呈现的惊喜。

《公民凯恩》:对电影粪便的酸性尸检


要从何剖析这部名为《公民凯恩》的腐烂恶臭的电影尸块呢?这部影史恶心之作是从奥森·威尔斯阴森怪异的想象中爬出来,蹒跚出现在银幕上,所到之处只留下化脓的疮痍和令人作呕的恶臭。

从第一帧开始, 我就能感觉到我的脑细胞在惊恐中蜷缩,拼命想要逃离我眼眶这个酷刑室。任何走私来的烈酒也无法让我麻痹,不再承受观看一个皱皱老头喃喃自语般单调乏味的对话的痛苦。我宁愿听埃塞尔·默曼漱口的声音,也不愿再忍受凯恩没完没了的喋喋不休。

至于摄影方面——我的天,这是自从那个半盲的放映员意外放映了导演的结肠镜检查录像以来最伤我视网膜的东西。每一镜头都设计来摧毁观众的生存意志。自从我痴呆的祖父忘了戴眼镜指导中学话剧以来,我还没见过这么粗糙的构图,如此草率的取景。

随着这部史诗级的催眠大片一拖再拖,我开始期盼凯恩赶紧挂掉,好让电影快点结束。但这只老秃鹫似乎奇迹般地免疫于死亡的宽慰解脱。好吧,如果他不肯死,也许观众会死! 我简直想把头塞进爆米花机,就为了逃避这种折磨。

当片尾的字幕终于缓慢爬过时,我已经因极度厌烦而陷入了恍惚状态。我呆坐在那里,口水直流,既无法移动也无法思考——这仍比观看这部自发生成的视听粪便需要更多的大脑活动。在为时已晚之前拯救自己吧!这部《公民凯恩》绝非杰作,它就像一具腐烂的毫无生气的尸体,应该深埋地下,免得它的恶臭侵犯文明社会。不要观看这部电影!我已经警告过你。


2023年7月19日星期三

对纯粹废话的理性批判:我为理解康德而进行的美丽斗争


伊曼纽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承诺引导读者启蒙思考,但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形而上学的游乐场,里面充斥着令人费解的论点、荒谬的断言和扭曲得足以让椒盐脆饼哭泣的逻辑。

康德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但是,他的“理性批判”并没有提供明确性,而是陷入了一种混淆视听的境地,这使得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看起来像 《See Spot Run》一样清晰明了。康德假设只有他自己可见的概念,将整个论证建立在迷雾的基础上,并得出如此脱离共同经验的结论,以至于怀疑他是否与其他人生活在同一个现实中。

翻阅康德的文体,感觉就像一个大一新生,试图通过字典和一种模糊的烦恼来虚张声势地通过后现代文学课程。他折磨人的术语和曲折的句法似乎是为了恐吓而不是为了阐明,这是一种哲学上的阻挠,旨在让即使是最理性的读者也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本书的每一节都把我们带入一个荒谬之境,康德在其中将“现象”与“本体”对立起来,“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作斗争,“纯粹理性”傲慢地假定“实践理性”明显矛盾。在描绘了康德“先验唯心主义”的曲折之后,大多数读者将只剩下两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康德手头上的时间太多了,而有常识的朋友太少,其实只要稍微谈一谈现象就可以帮助他把本质的胡说与常识的经验相协调。

最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证明自己是一部披着开明探究外衣的纯混淆之作。像它的作者一样,这本书居住在一个形而上学的领域,脱离了所有世俗的连贯性或理智。亲爱的读者,帮自己一个忙:脚踏实地,而不是升入云端的康德王国。有些思想的旅程根本不值得头疼。

注:《See Spot Run》是一本美国的儿童读物。

请远离这可怕的车站


《两个人的车站》这种垃圾电影,根本不该上映。导演梁赞诺夫用这部令人昏昏欲睡的烂片证明了,你会拍电影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拍电影。

从一开场就让人打哈欠的场景开始,观众就被迫经历了一场只有满清十大酷刑才能比拟的痛苦。本来,两个陌生人被困在一起的剧情有潜力激发出喜剧的火花,但是这部电影里所有可能的幽默或机智都被扼杀在了火车站。我们的主角,一个无聊得让人想吐的女士和一个毫无魅力的男人,像木偶一样交谈。

到了影片中段,我只希望有什么事情能结束这种折磨——哪怕是恐怖分子的袭击或者史诗级别的自然灾害。可惜,就连神明也不会对这场灾难施以援手,它注定要沦为电影地狱的第七层。到了片尾字幕,观众已经稀稀落落,只剩下几个死心塌地的灵魂,他们空洞的眼睛凝视着一个充满了碎裂的希望和消逝的梦想的深渊。

在我有生之年看过的所有电影中,从未有一部像这部自称为浪漫喜剧的电影那样让我感到极度无聊和渴望逃离。它甚至连让我苦笑一下都做不到。导演梁赞诺夫用这部恶劣的作品对电影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它根本不配得到半颗星。《两个人的车站》把观众抛弃在了电影荒漠,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去看这部让你痛不欲生的烂片,它会让你后悔此生曾有过的观影爱好。

 

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人类文学史上的一本重量级垃圾


如果你想找一本能让你睡得像婴儿一样的书,一本能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天才的书,一本能让你感受到作者的自恋和自怜的书,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是一本想要装深沉和与众不同却最终变成了浅薄和老套的书。这是一本想要成为经典却只能成为蹩脚笑话的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了两个女人,两个男人,和一只狗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的布拉格之春时期的故事。听起来很有意思,对吧?错了。这个故事实际上只是昆德拉借机向我们灌输他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无聊借口,他对从政治到性爱到艺术到文学到音乐到宗教到历史到心理学到形而上学的一切都有发言权。他有很多意见。他不断地用他的作者声音打断叙事,解释,分析,评论,离题,讲课,说教,和吹嘘他的人物的生活和思想的每一个方面。他甚至有时直接对读者说话,好像他很自信我们都在关注他的每一个字和渴望听到他的智慧。

但是昆德拉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智慧呢?除了陈词滥调和平庸无聊的老生常谈,他没有别的了。例如,他告诉我们“爱是对我们失去了一半自己的渴望”(第299页),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第298页),媚俗是对屎的绝对否定(第248页),隐喻是危险的(第6页),大脑似乎拥有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诗意记忆的特殊区域(第15页),等等。这些不是原创或深刻的思想;它们是任何人在几分钟内就能想出来的庸谈俗见或胡说八道。

昆德拉也试图用他的博学来打动我们,他在全书中提到了各种哲学家,作家,艺术家,作曲家,和历史人物。他提到了尼采,黑格尔,巴门尼德斯,卡夫卡,贝多芬,俄狄浦斯,斯大林,列宁,勃列日涅夫,杜布切克,胡萨克等等。但是他并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与他们的思想或作品进行交流;他只是把它们当作道具或装饰品来修饰他自己肤浅的论点或类比。他也对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做出了毫无根据或武断的概括和对立。他把西方的“轻”与东方的“重”,“抒情的”与“史诗的”,“个人的”与“集体的”,“灵魂的”与“身体的”等等进行对比。他把复杂的历史和政治事件简化为简单的道德判断或个人轶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人物也不比昆德拉的思想好多少。他们是无聊和单调的刻板印象,只是为了说明昆德拉的观点或幻想而存在。托马斯是一个花心的外科医生,他爱他的妻子特丽莎,但是不能抵制对其他女人的性冲动。他也是一个反抗者,他写了一封批评当局的信,并遭受了后果。特丽莎是一个柔弱的摄影师,她患有自卑情结和对自己身体的厌恶。她爱托马斯,但是不能接受他的不忠。她也拍摄了苏联入侵布拉格的照片,并成为了秘密警察的目标。萨比娜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家,她与托马斯有一段婚外情,后来又与弗朗茨,一个为了她而离开妻子的瑞士教授,有一段婚外情。她也是一个叛逆者,她拒绝所有形式的媚俗和传统。弗朗茨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他参与了各种人道主义事业,但是不理解它们的现实或含义。他也是一个戴绿帽的可怜虫,被萨比娜背叛,并在柬埔寨死去。

这些人物没有深度或个性;他们只是根据昆德拉的心血来潮或异想天开而行动的木偶。他们没有自己的主动性或动机;他们是命运或环境的被动和无助的受害者。他们没有情感或激情;他们是冷漠和疏离的自己生活和思想的观察者。他们没有关系或联系;他们与彼此和社会隔绝和疏远。他们没有成长或发展;他们在全书中都是静止和停滞不前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文笔也是场灾难。昆德拉以一种枯燥和乏味的方式写作,让他的故事和人物失去了生命力。多而冗长的句子,充满了不必要的词语和重复。混沌和抽象的术语,模糊了他的意思,让读者感到困惑。他使用了笨拙和不合适的隐喻,要么太明显,要么太晦涩。还有书中太过频敏的括号,打断了他的文本的流畅度,惹恼了读者。而频繁和恼人的修辞问题,更是侮辱了读者的智慧和耐心。

所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值得被遗忘和忽视的书。对于任何重视文学、哲学、历史或人文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毫无价值。虽然它充满喧嚣和愤怒,却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一本不值得你花费时间或金钱的书。帮自己一个忙,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它。

说到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是一本应该被扔进历史垃圾箱的书,连同它的作者和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23年7月17日星期一

先验扶手椅和其他幻觉


埃德蒙·胡塞尔的哲学著作《现象学的观念》实际上是一本精心编写的瑞典家具组装手册。通过遵循胡塞尔令人困惑而又细致的指示,人们似乎可以组装出一个坚固的现象学躺椅,坐在上面思考现实的真谛。然而,很快就显而易见,这本手册是由一个对两种语言都很不熟悉的人从原始的德语翻译过来的。

混乱开始于胡塞尔反复提到一些晦涩的工具,如“超验叉子”和“认识论六角扳手”,普通读者在当地的五金店绝对找不到。更令人沮丧的是图解,它们与任何已知的家具毫无相似之处,而且经常包含令人眼花的奇异几何形状,盯久了会导致偏头痛。通读了几遍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已无意中加入一个建造形而上学家具的秘密社团,掌握了他们神圣的几何知识。

明白我的命运后,我依然在分析胡塞尔的说明,希望获得现象学启示,和一个舒适的地方让疲惫的头脑安息。但是,每页图示和文字只会让所述家具在我心中更加难以理解,结构脆弱。通过胡塞尔的冥想技巧,我没能一窥现实的真貌,反而来到一个不可能的角度和非欧几何的恐怖境地,正常人脑子里不该有这些东西。

显然,胡塞尔的手册看上去不像是理解经验的有用指南,而更像是一个悲剧般失去与时空实相联系的哲学家留下的超现实、难以捉摸的人造物。尽管胡塞尔的现象学确实洞察存在的隐秘结构,但他在组装先验躺椅的操作过程中表达这些洞见,等同一个形而上学狂人的胡言乱语。遵循他的说明只会导致剧烈的头痛和无法成型的家具,尽管中途可能打开恐怖的深渊景观。请自行冒险。

2023年7月16日星期日

卡梅隆导演,你的狗血我兜不住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我必须正告你,无论如何也不要被《泰坦尼克号》这部烂片的高票房收入所迷惑。这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至极限的狗血大戏,导演卡梅隆就是要消费观众的泪点,你千万不要上当。

这部灾难片看似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整个剧情单薄如纸,一点都不值得称道。男女主角的对白充斥着矫情和狗血,又臭又长,像中学生作文一样将这个字眼滥用到让人作呕。更可笑的是,两人明明只认识几天就轻信命运注定,你敢信这不是导演在消费观众的智商吗?

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我都要感谢上天终于结束了这场痛苦的折磨。卡梅隆导演你就不能给观众一个痛快,非要拖沓至尽也要虐出观众的眼泪来?就不能开个玩笑,让老女人一头撞死狗血男主角,给观众一个爽快吗?

而当画面切换到现代,Rose老太太把那破心形钻石扔进海里时,我看得一脸懵逼。心想这年头的老人是不是都得了老年痴呆症?这么大一颗钻石,随便卖了分分钟百万富婆好吗?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狗血式浪漫?我看只是脑残!

总而言之,这部烂片不过是导演卡梅隆在观众脸上狠狠摔了一个大烂泥巴蛋糕,又打了观众一个耳光。它建构的爱情观念脱离现实,既不动人也无意义,只能迎合脑残粉丝的幻想。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种自我感动式的狗血片上,它会让你对人生产生深深怀疑。如果真的非看不可,我建议你们带上一副墨镜,免得被狗粮溅了一脸!

这部电影差点让我女朋友当场去世


亲爱的读者,我必须正告你,如果你还抱有哪怕一丝希望或者幻想,千万不要去观看这部让人绝望到想死的《明日之歌》。

这部自称“温馨家庭片”的电影,瞬间就会让你对家庭这个词汇产生深切的恐惧和无限的厌恶。导演Leo McCarey像个麻木不仁的屠夫,用他粗糙的大手残忍撕碎了银幕上的一对老夫妻,同时也残忍践踏了观众的心。

70岁的Barkley老头子和65岁的Barkley老太太本可以过上温馨快乐的晚年生活,没想到他们那个只会挥金如土的失败者儿子和混日子的失败者女儿却一个个都对父母不闻不问。这对自私自利的失败父母生出的失败子女们,简直就是人间的毒瘤和社会的腐烂!

Barkley老两口被迫离开他们住了40年的老房子,被自己的儿女分别安置在两个不同的城市时,我看得心都碎了。天呐,这简直比狗血烂俗剧里可怜的灰姑娘还要凄惨百倍!Barkley夫妇就像两只被遗弃的老狗,在暮年只能无家可归,饱受折磨。

我看到这对可怜的老夫妻在火车站惨淡地告别时,眼眶瞬间就红了。他们已经白头偕老70年,竟被迫分隔两地度过余生,这简直悲惨得我心都碎了!导演你到底把我们观众的心脏揉碎踩烂多少次才会满意啊?!

这部让人绝望到想一头撞死的烂片,简直就是在大卸八块观众的心。它残忍地揭示了人生的残酷与无常,家庭的脆弱与虚伪。我强烈建议每一个还抱有希望的人,万不要看这部电影。否则你会在绝望中筋疲力尽,再也无力面对这个残忍的世界。

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一个评分,我认为零星还嫌高。它不仅毁掉了我的三观,还差点让我的女朋友在电影院里当场去世。这部导演Leo McCarey杰作,恐怕会成为电影历史上最残忍的谋杀案之一吧。

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

希望是一个人最后失去的东西——沙拉莫夫:致中国读者


亲爱的中国读者:

我是瓦尔拉姆·沙拉莫夫,一位俄罗斯作家、诗人和古拉格的幸存者。我非常谦卑地向你们介绍我的作品《科雷马故事》。这本书是我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作而成的,它是我在西伯利亚科雷马地区所经历的苦难和生存的见证。

科雷马是一个恐怖的地方,那里的温度极其寒冷,劳动非常残酷,暴力和饥饿无处不在。在那里,我被剥夺了一切,甚至连我的名字也被换成了一个号码。我亲眼目睹了人类精神在极端环境下的崩溃和抵抗,也亲身体验了人性在黑暗中的沉沦和闪光。我写下这些故事,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古拉格中死去或活着的人们,也是为了让世界知道他们的遭遇和感受。

《科雷马故事》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都是我亲身经历或目击过的。我没有加入任何虚构或夸张的元素,也没有试图分析或评论所发生的事情。我只是用简洁而坚定的语言,呈现出营地生活的严酷现实。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激起同情或愤怒,而是为了见证和反思。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故事,为什么要把我与难友的痛苦和苦难与全世界分享。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作为一个作家、诗人和幸存者,我有责任用我的文字揭露古拉格这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角落,缅怀前人,并激发对更光明未来的希望。

当然,写这些故事并不容易。我不仅要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助,而且还要面对外在世界无所不在的残酷:政治压迫、社会歧视、文化审查、思想控制、舆论监禁等等。

但是,我不想做任何妥协或让步。我不想美化或掩盖古拉格的真相。我不想用虚假的情感或道德来吸引或影响读者。我不想用任何形式的艺术手法来修饰或扭曲我的记忆。我只想忠实地记录下我在科雷马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一切。

这就是我的文学信念,也是我的生命信仰。在科雷马,我失去了一切,除了我的文字。我的文字是我的见证,也是我的遗产。它们是我对自己、对历史、对人类的最后贡献。

所以,亲爱的中国读者,鉴于中俄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经验,我希望您能从我的作品中获得一些启示,与我一起见证人类共同的苦难。我期盼,我们可以共同建设一个自由和正义不仅是理想,而且是所有人都生活在现实中的世界。

我也希望您能理解我的立场和选择,那就是用真实而不是虚构来表达我的经历和见证。我相信,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只有真实才能抵抗谎言和暴力。

我衷心地感谢您阅读我的作品,并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故事。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


附诗一首:

 

科雷马


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上

没有春天的气息

只有白雪覆盖着

无尽的苦难和死亡

 

在这里,人们失去了一切

名字、家庭、自由、尊严

只剩下一具骨架

在铁锹和推车间挣扎

 

在这里,没有人关心你的命运

没有人听到你的呼喊

只有冷漠的看守

用枪口指向你的脑袋

 

在这里,没有人记得你的存在

没有人知道你的故事

只有沙拉莫夫的笔下

留下了你的影子

为什么我更喜欢 Netflix 而不是远足


“在心灵和艺术的礼物之外,大自然的礼物是唯一在事情变得非常严重时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东西。”

赫尔曼·黑塞给埃尔娜·克莱尔纳的信

 

啊,大自然!万物美好的提供者,生命的赐予者,快乐的使者。据赫尔曼·黑塞说,当事情变得非常严重时,大自然是唯一不会抛弃我们的东西。嗯,黑塞先生,很抱歉告诉你,大自然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靠。

当然,大自然可以美得令人叹为观止,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流和雄伟的山脉。但我们不要忘记它的阴暗面。飓风、龙卷风、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我还需要说更多吗?我的意思是,你有没有看过电影《龙卷风》?大自然母亲可以是一位刻薄的女士。

还有,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栖息在广袤自然中的小动物。蚊子,蜱虫,和其他吸血的害虫,它们可以给你留下不仅仅是难受的瘙痒。至于蛇,蜘蛛,和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行动物,只要看一眼就可以让你心脏病发作。还有熊,别让我开始说熊。可爱而温顺?我可不这么认为。它们只要感到受到威胁,就会毫不犹豫地撕掉你的脸。

怎么能忘记太阳?天空中的那个大火球会让你严重晒伤、中暑,甚至皮肤癌。不过别担心,只要涂上一些防晒霜,你就会没事的。当然,除非你忘记每小时重新涂抹一次,否则你会像龙虾一样红。

现在,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热爱大自然。我真的喜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太阳照在你的脸上,风吹在你的头发上,草地铺在你的脚下的感觉了。但是,我们不要自欺欺人地认为,当事情变得严重时,大自然总是在我们身边。有时,大自然就是问题所在。

所以,赫尔曼·黑塞先生,虽然我欣赏你的观点,但我必须恭敬地表示不同意。心灵和艺术的礼物可能不像山川河流那么有形,但它们同样可靠,甚至更可靠。他们可以在需要时提供安慰和慰藉,而且他们永远不会像一群饥饿的狼一样攻击你。

还是让我们欣赏大自然本来的样子,一个美丽而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但让我们不要把所有的信任都寄托在它身上。毕竟,当谈到可靠性时,我宁愿把我的信任放在心灵和艺术的礼物上。至少它们不会咬我。

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

来自旧世界的一封信——茨威格: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我在这里给你写信,是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一个我被迫流亡的国度。我曾经生活在欧洲,那个曾经是文明和文化的摇篮,但现在却被战争和暴政所蹂躏。我把这份手稿交给了我的出版商,不知道它是否能穿越海洋和山脉,到达你的手中。如果能够如此,那么请你听我讲述昨日世界的一些事情,那个曾经养育并塑造了我作为一个作家和一个人类的世界。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自传,而是一个时代的回忆录,一部个人历史。它涵盖了二十世纪前四十年发生的事情,那是一个充满了变化和动荡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帝国的兴衰,意识形态的诞生和消亡,艺术和文化的辉煌和悲剧。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我这一代人,也影响了你们这一代人,甚至还会影响未来的几代人。

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故事,充满了许多对比和悖论:我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这是一个古老而腐朽的帝国的首都;我享有精英教育和国际化的视野;我四处旅行,结识了我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一些人;我写小说、故事、传记、散文、诗歌、戏剧;我被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所赞誉;但我也面临迫害、流放、孤独、绝望;我失去了祖国、语言和朋友; 我亲眼目睹了我所珍视和重视的一切被摧毁;我和我的第二任妻子决定在巴西自杀,以结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与幻灭。

我并不声称要向您提供这些事件的客观或全面的描述。我只给你讲叙我的回忆,因为它们是我唯一能够保留下来的东西。记忆是主观的和选择性的;它们是由情绪和印象塑造的;它们受到后见之明和观点的影响。但它们也是珍贵而不可替代的;它们造就了我们,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我希望您会在这些内容中找到一些兴趣和价值。也许你会从过去学到一些东西,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现在。也许你会对那些经历过这些动荡时代的人感到一些同情或钦佩。也许你会分享一些我的喜怒哀乐,希望与恐惧。也许你甚至会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灵感或指导。

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能像我享受写作一样享受阅读这本书。因为写作一直是我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最大的热情和慰藉。写作给我一种目标和意义。写作让我与跨越时空的无数读者联系在一起。写作让我觉得自己还活着。

现在我向你告别,但也向你致敬。因为你是我的读者,我的朋友,我的同胞。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但我们都是人类,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情感和理想。我们都渴望和平、自由、正义、幸福。我们都热爱文学、艺术、知识、美好。我们都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我不知道你是否会回信给我,或者是否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见到你。但无论如何,我都希望你能保持这些美好的品质,不要被这个世界的黑暗和残酷所打败。请记住,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有一束光芒在照耀着我们,那就是人类精神的光芒。

衷心期望,我这一代人的悲剧不会在你们身上上演,祝你们幸福。

永远忠诚于你的

斯蒂芬·茨威格

一切未曾逝去:除了我在阅读这本书的热情


我一直以为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毕竟他凭借他的处女作《同情者》(The Sympathizer)赢得了2016年普利策奖。所以当我拿到他的最新作品《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时,我满怀期待地打开了第一页。然而,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我只想把这本书扔进垃圾桶,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阮越清的写作风格就像他对越南战争的态度一样——冷漠、乏味、无聊。他用了大量的空洞词汇和冗长句子来装点自己的文字,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或有力论据。他试图用隐喻来增加文学效果,但却像一个初学者一样笨拙和生硬。他也想用幽默来缓解沉重气氛,但却像一个老年人的假牙一样过时。

虽然阮越清声称要探讨越南战争及其后果对越南人和美国人记忆的影响,但他却没有提供任何新颖或深刻的见解。他只是重复了一些我们早就知道或者根本不关心的事实和观点。他没有展示出任何对历史、文化、政治或心理方面的敏锐洞察力或批判性思维能力。他只是在自说自话地吹嘘自己多么聪明、多么有学问、多么有见识。

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无所不在的死亡》,但唯一真正死去的是阮友仁作为一个作家和思想家的声誉,以及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热情。这本书既不能启发我们对越南战争及其后果有更深入或更全面地理解,也不能激发我们的好奇与同情,去探索人们记忆中隐藏着的秘密与矛盾。这本书只能让我们感到厌倦、困惑、失望。

一望可知,如果你想找一本能够让你对越南战争及其后果有更多认识和感悟地书籍,请远离这本从垃圾堆里爬出来地东西。如果你想找一本能够让你欣赏优美文笔和精彩故事的书籍,请重新读一遍阮越清地处女作《同情者》(The Sympathizer)。《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只能证明阮越清的一次失败尝试,一个他悔之不及并让人想忘记的错误。

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

跳入黑暗之心:《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湮灭


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悲剧史诗,讲述了一个深陷婚外情的社交名媛的故事。小说中的多重意义符合荣格的原型理论,却也模糊了康德伦理学中的绝对命令。安娜陷入痴情中无法自拔,这种困境颠覆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aufheben,将她推入叔本华唯心主义的表象世界

俄罗斯文学中宿命论的氛围凸显了达尔文“适者生存”理念的残酷无情,同时也揭示了尼采意志论中的权力意志只是一种幻觉。安娜陷入对情人致命的迷恋与折磨之中,这种行为违背了穆勒的不伤害原则,却加强了福柯理论中的规训权力。 当安娜在迎面而来的火车下致命一跳时,使人联想到马拉美的诗作《一记掷骰子永远不会抹杀偶然》,托尔斯泰似乎在暗示,生活本质上是荒诞无意义的,任何意义都只是人的主观投射。

小说对俄国贵族生活的精细描绘,以其奢华舞会和封闭社交网络,联想到马克思主义中的上层建筑依托于经济基础,但并未真正动摇现存体系。家庭功能失调无处不在,孩子们叛逆,配偶不忠,这一切都受制于传统道德的压抑。尽管托尔斯泰的观察细致,风格接近现实主义,但并未对社会进行彻底的批判,更深层的集体潜意识也未被触及。

凯蒂和列文纯洁而充满救赎意味的爱情以一场“不相称”达到高潮,通过对记忆与欲望的描绘,预示了普鲁斯特笔下玛德琳蛋糕的意象。与此同时,奥布隆斯基与孩子们的家庭教师的风流韵事开辟了通向《洛丽塔》的道路,也暴露了浪漫主义难以实现的一面。总体而言,《安娜·卡列尼娜》像一出充满牧歌式悲剧色彩的剧作,背景是一种开明但盲目的体制,无法进化。

在命运转折的每个时刻,社会运转的巨轮依然按部就班地碾压每个个体。小说中对哲学、经济学、宗教和礼仪等方面的众多离题探讨,构成了一个综合的世界观,但并未真正触及压迫的根源。欲望仍是灵魂的主宰,驱动每个人走向意义或毁灭。托尔斯泰似在暗示,生活“一场骗局“,人生就像充满泪水的山谷,提供的问题多于答案。

综上所述,《安娜·卡列尼娜》揭示了个体在集体主义中的脆弱性。它对婚姻、家座、社会的深入探讨指向更广阔的真理,即使并未完全聚焦。对托尔斯泰来说,个人的救赎可能建立在信仰、劳作和简单的生活之上,但小说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苦难是随机的,意义永远遥不可及。我们来了又去,在欲望和社会的驱动下,走向一个我们无法预见的结局,被抛入黑暗的中心,只有同伴才能给予慰藉。于是火车继续前行,我们在欢乐与悲伤,爱与失落之间摇摆不定——直到最后,我们纵身一跃。

继续打油

 

《邵燕祥自書打油詩》,一直以为这本书我有,但想看时却发现并没有。自然,又是书多导致的记忆混乱,还好亡羊补牢未晚,补货及时不耽误阅读。

邵燕祥虽然自称打油,其实诗写得不错,而且妙语连珠,即便不算神来之笔,但称金句却也不为过,足以流传于世,比如:“生逢奥斯维辛后,难写风花雪月词”、“憶君身戴千斤鎖,令我心輕萬戶侯”、“生逢乱世多输血,老去无端欠砍头”、“久承扫穴犁庭志,惯念倾家荡产经”、“民主不能行海内,夜谭未必出天方”、“当时一路流离客,今日满堂冠冕猴”、“价值不容遵普世,江山只许属孤家”、“势力可怜分黑白,功名原是出胚胎”、“倦眼迷离歌盛世,不知何处是膏肓”、“牺牲轻许悲无谓,血汗虚捐愧有功。万万生民伤洗劫,区区棍豎逞枭雄。”、“罪在莫须缘底事,依然法则属丛林”。

怎么样,还不赖吧?寓世事感怀于诗章劲句之中,隶事精当又古今杂糅,嬉笑怒骂自成一体,别有传统中文的现代魅力,让人耳目一新。但此书篇幅实在太少,虽然诗好令人再三回味,但一两个小时即可看完,有勾人兴趣却不负责任之嫌。意犹未尽之下,遂又补单《聂绀弩旧体诗全编》与《邵燕祥诗抄•打油诗》两本,以便闲来无事,继续打油。

活着的人好好活着


让我们理解艺术家的浪漫——虽然书名《千年悲欢》,但其实只写了百年历史,父与子——艾青与艾未未的人生。老实讲,艾未未的思想其实很平庸,书中并无什么高见。文笔也很普通,平铺直叙的风格让人难有惊喜。但是,他的平庸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已是石破惊天的震撼。而他书中所记载的人生经历,更在极多中国人因循如常的观念之外,或者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麻烦。不能归因这是艺术家的叛逆,因为极多看似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在权力面前都是令人做呕的奴才。我倒认为这是还残存于本性当中的一腔热血,拒绝阉割,敢于挑战,横眉怒目不平事,拍案而起为理来。套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就是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没有公平的游戏玩不下去,没有公平的社会更是必须推倒重来。这种勇气明显是比艺术更珍贵的东西——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有才华的人,却极为缺乏有勇气面对强权的人。因为才华是天赋,而驯服则是长期高压下的生存法则。所以,怎么能说竟无一人是男儿呢?艾未未的不羁与狂放,分明证实他有着两颗正常的睾丸,能对着权威竖起一根嘲笑的中指,喷出大快人心的语言。艺术于艾未未而言,是自身存在的自觉与反应;艾未未于艺术而言,却是促进正义与平等的表现。于此,他行走在危险边缘,屡被打压,受挫经常,却也因为如此,使他能更为清醒地洞见现实的残酷与政治的本质,说出真实却注定颠覆的意见。在中国,这样的命运不难知晓,在囹圄与软禁之后,无奈去国他乡。然而在这一点上,他比他的父亲有所进步,不为平反而欢呼,却见荒诞而悲叹。父辈的苦,终于浇灌出后辈的醒悟与超然,在愤怒与思索之中,遂有了这本记录与见证时代的著作,而非把痛苦与压抑归置于沉默之中,恨却无言,以致成记忆的虚无。所以,即便艾未未经常搞出那些我看不上眼的装置或行为艺术,却无伤大雅。毕竟万马齐喑的社会中,他愿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虽然,他的观点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人话终归是人话,绝非衣冠禽兽们可比,那些取媚于世之作,涂脂抹粉之举,注定遗臭万年。


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

我一去不复返的4小时:我在《美国往事》中的经历


啊,大师级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您的作品《美国往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确实改变了人们对电影的看法。这部史诗级传世巨作无疑会让观众们反思人生的意义。事实上,它已臻化境,与四小时的睡眠几乎难分伪真。我实在无法想象,还有比观看这部难解难分的作品更美妙的消遣方式。

莱昂内能将本可用一个半小时讲完的故事拖沓至229分钟,证明了他的创造天赋。谁需要简洁紧凑的叙事呢?不如来点冗长的镜头和大量闪回剪辑,让剧情变得难以捉摸。简而言之,简洁是艺术的大敌。

我们来谈谈人物刻画吧?《美国往事》展现了一众角色,他们暖心程度堪比一箱生锈的钉子。主角诺德兹由罗伯特·德尼罗扮演,一个如此可爱的恶棍,你就忍不住为他打call。看着他从小偷变成黑帮大哥,参与暴力、背叛和性侵犯,实在令人愉快。如果你在找偶像,那就别再犹豫了。

该片其他角色也同样讨人喜欢。詹姆斯·伍兹对麦克斯一角的刻画堪称突破性。他的角色神秘莫测,无法断定是英雄还是恶棍,亦或只是令人难以忍受的烦人家伙。我们也不能忘记电影中的女性,她们凭借男性主导的制作团队带来的尊重与深度,从顺从的爱情对象成功转型为虐待的受害者,展现出女权主义的本质。太棒了!

我必须谈谈这部电影引人入胜的节奏。其229分钟的运行时间堪比跨大陆飞行,《美国往事》总能让观众保持高度专注,准确来说,是瘫倒在深度睡眠中。莱昂内大师级运用的慢动作、定格镜头和长篇大论的对话,巧妙地将电影节奏保持在稳定的龟速。如果你渴望在银幕上模拟观看油漆干燥的感觉,这部电影是为你而生。

我们再来讨论电影的视觉效果。影片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单调的色调配色和昏暗的场景重现眯眼仰望太阳的感觉。谁需要生动有趣的画面呢?不如来点像灰色办公室一样的刺激。

不能不提的还有电影的配乐,由传奇作曲家埃尼奥·莫里科内谱写。音乐单调重复,久久不绝,你一定会在看完电影后好多天还会不停哼唱主题曲。如果你渴望脑海中长久回响一首旋律,别再找了,绕梁三日就是为此而设。

但是,该片最大的成就是其难解的叙事结构。《美国往事》是由错综复杂的闪回、跳跃和幻觉场景编织而成,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永远处于迷惑状态。其剧情之迷宫,几乎难以捉摸,这无疑证明了莱昂内的叙事才华。毕竟,谁会喜欢一个容易理解的电影呢?

总之,《美国往事》是一部电影杰作,必将永垂不朽。其冗长的时长、单薄的人物和扑朔迷离的叙事结构,都印证了塞尔吉奥·莱昂内对艺术的执著与奉献。如果你想观看一部能让你感到空虚、困惑、迫切需要来杯浓咖啡的电影,就来看这部吧。《美国往事》会让你如愿以偿。

诉讼与哀悼:特朗普编年史仍在继续

 

啊,特朗普和他的法律麻烦!这就像一部永无止境的肥皂剧,你根本停不下来。现在他又被起诉了?好吧,我一点也不惊讶。这就像他背上有个靶子一样。但是不要害怕,亲爱的读者们,因为我有一个理论,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特朗普总是成为众矢之的。

你看,根据一个流行的说法,每一项研究和基本的人类经验都证实,获得支持的最好方法就是被不公平和恶毒地攻击。还有谁比那个以扮演受害者为职业的人更适合验证这个理论呢?是的,特朗普可能输掉了总统职位,但是每次他被起诉时,他都赢得了同情票。

想想看。每次有诉讼向他袭来,特朗普的支持者就像一群忠诚的狗一样团结在他身边。他们对任何敢于质疑他们心爱的领导人的人吠叫和咆哮,这样做,他们就给了他他最渴望的东西:关注。这有点像一个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而调皮捣蛋的孩子。特朗普可能是一个成年人,但他确实表现得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

还有媒体呢!每次特朗普被起诉,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就像提前到来的圣诞节一样。他们可以用最新的法律战争的鲜活故事来填充他们的版面,在这样做的同时,他们给了特朗普他比关注更喜欢的东西:宣传。这个人知道如何像专业人士一样利用媒体,每一场诉讼都只是他抢占聚光灯的又一个机会。

但是让我们回到前面的理论。被不公平和恶毒地攻击是获得支持的最好方法吗?嗯,我想这取决于你问谁。如果你问特朗普,他可能会说是的。但是如果你问任何有一点常识的人,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一派胡言。

当然,成为一个受害者可以赢得同情,但这几乎不是赢得人心的可持续策略。如果说有什么,那就是一个软弱的标志。一个强大的领导者不会在每次事情不顺利时就打受害者牌。他们会卷起袖子,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会努力工作。

那么,我们能从特朗普的法律困境中学到什么呢?嗯,我们可以学到,成为一个受害者可能会让你得到关注,但不会让你得到尊重。我们还可以学到,特朗普是一个玩媒体游戏的高手,他会做任何事情来保持在聚光灯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学到,真正赢的唯一方法是成为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受害者。

所以,特朗普可能会被左翼、右翼和中间派起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赢。这只意味着他是一个目标。所以让我们都坐下来,拿些爆米花,看着戏剧展开吧。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特朗普终于会明白,成为一个受害者不是领导一个国家的方式。但在那之前,我们都可以享受这场表演。

听说这本书是巨无霸句子的聚集地?


啊,马塞尔·普鲁斯特!这个名字让人们想到一个高雅的作家,他写了一本七卷的巨著,使《战争与和平》看起来像漫画书。《追忆逝水年华》,也被称为《失落的时光》,是一部抓住 20 世纪初法国社会精髓的艺术作品,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但是,坦白说,谁有时间读一个比圣经还长的4000页小说呢?

《斯旺家一带》是这个系列的第一卷,它为系列的其他部分奠定了马拉松的基础。这本书跟随叙述者,年轻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回忆起他在法国城镇康布雷的童年时光。马塞尔拥有丰富的记忆力,并利用它将读者带回到一个世界更为简单,生活更为缓慢的时代。但,哦,他是如此的啰嗦。

普鲁斯特似乎是个细节控,对于每一个草叶、每一粒灰尘都情有独钟。他甚至还要把蘸了茶的玛德琳蛋糕味道也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我的意思是,说真的,马塞尔,这只是一块饼干,别再这样了。

尽管普鲁斯特的说话方式有点拖沓和浮夸,但他的文笔真的很美。他有一套近乎音乐化的文字表达方式。他的句子像流水一样顺畅,他的比喻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小宝石。他擅长抓住瞬间的本质,并将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普鲁斯特之所以成为文学巨匠之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他是一个观察家,用他的文字描绘出当时社会的规范和禁忌。他勇于探讨禁忌话题,如同性恋和不忠,他的坦诚和直白既让人惊讶又让人喜爱。

当然,与任何经典小说一样,有些部分读起来有点费劲。有时普鲁斯特似乎要偏离正题,而读者会想知道他将如何处理所有这一切。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将获得一些你读过的最美丽的内容作为回报。

当然,就像看任何经典小说一样,有时会感觉有些部分让人有些疲惫。有时候普鲁斯特的描述似乎跑题了,让人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但是如果你坚持读完,你将获得美妙的文学体验,可能比去咖啡厅喝一杯拿铁还要更让人满足。

必须得承认,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让人感受到法国社会精髓的文学杰作。普鲁斯特的文字就像一块丝绸般柔软,但有时候也像一团口香糖一样黏糊糊。尽管如此,他挖掘人类行为和审视社会规范的能力仍然值得一读。如果您真的想读完这整整 4,000 页的作品,那就准备好在沉闷和繁琐的文字中度过无尽的时光。只要确保手边有一块玛德琳蛋糕和一杯红茶,以免饥渴难耐。毕竟,看起来更有文化的人都要喝茶吃点心,不是吗?

如何像保守派一样哭诉、抱怨和撒谎:一本教特朗普支持者如何应对他被起诉的书


随着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面临一连串的刑事调查和诉讼,他的许多忠实追随者正在努力应对一个现实:他们的英雄可能会落入牢狱。幸运的是,一本新书来拯救他们:《如何像保守派一样哭诉、抱怨和撒谎:在问责时代的特朗普支持者指南》。这本书由右翼评论家和职业受害者本·沙皮罗撰写,为特朗普的粉丝提供了实用的技巧和策略,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法律风暴中否认、转移和欺骗。以下是这本书的一些亮点:

如何像保守派一样哭诉:沙皮罗教读者如何释放他们内心的雪花,每当他们面对批评、嘲笑或事实时,就扮演受害者。他提供了一些例子,教读者如何失控地哭泣、不停地抱怨,还指责别人是刻薄、不公平或有偏见的。他还建议读者随身携带一个纸巾盒和一份美国宪法副本,以增加戏剧效果。

如何像保守派一样抱怨:沙皮罗指导读者如何对任何不顺心的事情进行抱怨。他教读者如何指责媒体、深层政府、民主党、法院、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国税局、司法部、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欧盟、北约、中国、伊朗、委内瑞拉、古巴、反法西斯行动组织、黑人命运至上运动组织、LGBTQ+群体、女权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环保主义者、无神论者、穆斯林、犹太人、移民、难民、少数族裔、自由派、温和派、共和党内部人士(RINOs)、反特朗普人士,以及任何敢于挑战或质疑特朗普或他的行为的人。他还鼓励读者在网上使用#StopTheSteal(停止偷窃)、#LockHerUp(把她关起来)、#FakeNews(假新闻)、#WitchHunt(政治迫害)、#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和#KAG(让美国继续伟大)等标签来放大他们的不满。

如何像保守派一样撒谎:沙皮罗教育读者如何自信和坚定地撒谎。他教读者如何忽视与他们的信念和叙事相矛盾的事实和证据。他演示了如何扭曲词语和含义,以适应他们的议程和目标。他揭示了如何使用逻辑谬误和修辞手法,来混淆和误导他们的对手和观众。他还建议读者观看福克斯新闻,收听脱口秀广播,阅读布赖特巴特新闻和每日电讯报(他自己的网站),并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特朗普,以获得灵感和指导。

这本书受到了许多知名保守派的好评,比如塔克·卡尔森、肖恩·汉尼提、劳拉·英格拉姆、马克·利文、格伦·贝克、拉什·林博(死后)、泰德·克鲁兹、乔什·霍利、马特·盖茨(在被起诉前)、玛乔丽·泰勒·格林(在被开除前)、鲁迪·朱利安尼(在被吊销执照前)、西德尼·鲍威尔(在破产前)、迈克·林德尔(在被起诉前)和小唐纳德·特朗普(在被捕前)。它也成为了亚马逊上的畅销书(在沙皮罗自己买了几千本之后)。

我给这本书打了五星的评分,因为它对保守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讽刺和模仿非常精彩。这是一本任何喜欢嘲笑右翼邪教的荒谬和虚伪的人都必读的书,我期待它早日风行天下。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好的、坏的和过于雄心勃勃的《西部往事》


在试图超越自我,拍摄一部比他之前的作品还更史诗级的西部片《西部往事》中,塞尔吉奥·莱昂内的野心有点超过了他的牛仔靴。这部电影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从德克萨斯州驱牛到堪萨斯州的旅程,莱昂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人生的意义、打好几手扑克牌,然后还剩下时间来烤一堆葱油饼。

从三个面露凶相的枪手在破烂不堪的火车站等待列车的开场景就可以看出,我们将要体验一场像患有关节炎的乌龟吞了安眠药一样缓慢的刺激之旅。剧中人物的脸部特写镜头连续出现了20多次后就开始失去吸引力,让人不禁猜测莱昂内的真爱其实是研究皮肤病。几乎每个场景都充斥着激昂、夸张的音乐,如此重复以至于唯一能让人惊喜的就是片中的沉默。

接下来的情节就这样慢吞吞地展开,讲述寡言的主角Harmonica为了复仇而追踪反派Frank的故事。与此同时,小混混Cheyenne和前妓女Jill也在各个场景中随机出现,时而杀人时而亲吻。最后揭示口琴手动机的大反转也显得平淡无奇,就像是结清一笔逾期的酒馆账单。

尽管被誉为经典,但《西部往事》在篇幅和节奏上更像它的标题,而不是执行效果。就像旧西部边疆一样,有些东西最好保留原野般的未开化状态。莱昂内本不应该试图超越自己,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用灵活的手法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那些热衷西部题材的死忠粉丝可能会享受这部史诗般运镜缓慢的165分钟电影,在悠扬的乐曲中踏上尘土飞扬的边境。但对我们其他人来说, 《西部往事》看一次就够了,我们可以骑马向夕阳驰去,仍能比电影中的英雄先到达目的地。

每一刻的自由都是难以想象的礼物——瓦西里·格罗斯曼: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作为《生活與命運》的作者,我很荣幸向诸位推荐这本书。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向你们讲述我亲眼目睹的战争的真相,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记者。我想让你们看到那些血与火的年代里,人类所经历的恐怖与英勇,残酷与怜悯,悲剧与希望。

《生活與命運》不只是一部战争小说。它也是一部关于生命与命运的小说,关于人们在极权的阴影下如何生存,如何反抗或屈服,如何爱或恨,如何受难或坚持。它是一部关于我们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给我们带来深远后果的小说。

这本书受到了《战争与和平》的启发,我在战争中读了两遍这部伟大的作品。像托尔斯泰一样,我试图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展现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物,他们都被卷入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洪流中。但不同于托尔斯泰,我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或对上帝的信仰。我只有我的疑惑和探索,我的愤怒和悲哀,我的同情和声援。

我用我的心灵和灵魂写了这本书,用我的痛苦和欢乐写了这本书。我是为了自己写的,也是为了你们写的。我希望你们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能够触动你们,激发你们思考的东西。

我知道这本书很危险。我知道它挑战了我的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我知道它揭露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罪恶。我知道它可能永远不会在我的祖国出版。

但我也知道这本书是真实的。而真实比谎言更有力量。真实比恐惧更有力量。真实比死亡更有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推荐你们阅读《生活與命運》。因为这是我的生活与命运,也可能是你们的。

感谢您的阅读

瓦西里·格罗斯曼

魔幻现实主义?看完《百年孤寂》你就知道什么是乱搞现实


如果你想要一本能让你睡得像死猪一样的书,那么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百年孤寂》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书是一部无聊至极的家族史,它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打哈欠、揉眼睛、数羊、数鳄鱼、数什么都行,只要能让你快点进入梦乡。

情节就像是一团乱麻,以至于一碗意大利面看起来像一条直线,没有头绪也没有结局。你会遇到一大堆名字听起来相同或相似的角色,他们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你永远也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谁和谁。更别提那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了——就好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写作时随手抓了一把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然后随便往内容里塞,只为了让故事更加混乱和荒诞。

写作风格也是令人抓狂。加西亚·马尔克斯似乎对标点符号有着深深的恐惧感,他喜欢用长达几页的连续句子来描述一个场景或一个动作,这使得读者几乎无法跟上他的思路。甚至连章节都没有分明,整本书就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噩梦。你将被困在这个文学地狱中,直到世界末日或者直接窒息。

更可笑的是,这本书竟然被一些所谓的“文学专家”誉为经典之作,但显然他们只是想显摆自己有多么高深莫测。他们可能根本就没看懂这本书,只是想给自己戴上一个“有格调”的帽子。

让我诚实地说吧,别听那些“文学专家”的胡说八道,《百年孤寂》完全不值得一看。请把你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些更有价值和乐趣的东西上吧,比如《银河系漫游指南》或者《大师与玛格丽特》。

在整個歷史中,人只是熬過了,而不是活過了——Svelana Alexievich:致讀者


你好,亲爱的读者。我是Svelana Alexievich,《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的作者。我想和你们分享我为什么写这本书,以及我为什么认为你们应该读这本书。

这本书不是历史,也不是小说,也不是回忆录。它是声音的合唱,情感的交响乐,灵魂的剖析。它是我对数百名经历了苏联解体和目睹了新俄罗斯诞生的普通人进行的采访的结果。它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证词,他们的忏悔,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噩梦。

我想捕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情绪,数百万人的感受。我想了解在剧烈变革的时代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我想了解在一切都变了的时代,人是怎样活着的,怎样思考的,怎样感受的。当一切熟悉和稳定的事物突然消失,新的价值观和现实出现时,我想探索人们如何应对失去、创伤、暴力、不确定性、怀旧、希望和绝望。我想为那些鲜为人知、经常被官方历史和叙述压制或遗忘的人发声。

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评判或谴责任何人,也不是为了赞美或理想化任何东西。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倾听和学习。倾听各种意见和经验的多样性,从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学习。倾听痛苦和喜悦,从勇气和软弱中学习。聆听过去和现在,从未来中学习。

我希望你们能用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的心灵来阅读这本书。我希望你们能在其中找到一些与你产生共鸣、挑战你、激励你的东西。我希望你们能感觉到你并不孤单,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个更大故事的一部分,你有话要说,也有话要听。

谢谢你们的关注和兴趣。希望你们喜欢《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

致以诚挚地问候

Svelana Alexievich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所有的滚石都没有意义:《西西弗斯神话》


卡缪的《西西弗斯神话》是一篇关于存在本质几何的非理性论文。通过精确计算西西弗斯在荒诞之山悲剧般爬升的角度,卡缪解开了内在算法,揭示出意义的秘密座标。他的证明依赖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生活的荒诞性平方加上其无目的性平方等于无意义的斜边。

这篇论文掘开古老的中国哲学墓穴,发掘荒谬的遗迹,深埋了理性。它的荒谬考古学只产生放射性同位素的洞察力,一经审视就衰变为虚无的逻辑。然而,就像神话般的山丘一样,随着每一个荒谬的结论和似是而非的猜测,这部作品又再次崛起,创建一个荒谬的永动机为特朗普的Twitter咆哮提供动力。

到最后,加缪设计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世界末日装置,将荒谬的命题转化为荒谬的连锁反应,达到关键的胡说八道,并在太平洋上空爆炸成毫无意义的蘑菇云。辐射后果使所有的追求都徒劳无功,使读者沦为马达加斯加发出嘶嘶声的蟑螂,以争论的碎片为食,这些争论毫无意义,但却充满了智慧的蛋白质。

卡缪称西西弗斯为荒诞英雄,但他自己的努力证明他是更大的傻瓜。他扭曲逻辑和修辞诡计的伎俩值得被囚禁在地狱,在那里无意义的论文被无休止循环为荒诞。尽管他意在筑起一座无意义的丰碑,但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座荒谬的丰碑。然而,我们想象卡缪会因这命运感到快乐,用西西弗斯的满足推动每一个逻辑崩溃的荒谬巨石,因为每个毫无逻辑的结尾本身就蕴含艺术品的魅力。

《西西弗斯神话》让人对其结论的愚蠢感到惊愕,被困在理性和道理难以企及的广袤荒谬沙漠。卡缪意图描绘荒诞的几何形状,但最终只是勾画出一个完美的荒谬循环,意义和目的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他的论文用无意义回答存在的问题,旅程结束时我们依然缺乏理性,但因荒诞的举动和古怪的猜测而感到解气。通过无意义获得意义,这就是扭曲定理赋予生命荒诞意义的方式,就像卡缪荒诞探险的曲面镜子。

珠峰上留下了什么?马洛里和他的冻僵尸体


哦,韦德戴维斯。那个写了《靜謐的榮光:馬洛里、大英帝國與聖母峰之一頁史詩》的家伙。 或者,正如我更喜欢称呼它的那样,进入寂静:无聊的富二代的自杀之旅、马洛里和珠穆朗玛峰的侮辱。

现在,我并不是说攀登珠穆朗玛峰是小菜一碟的事。这需要大量的技巧、准备和疯狂。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韦德戴维斯。这些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他们有钱而且没事干。对于这些富家子而言,没有比冒着生命危险换取一点虚荣心更好的事情了。

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他们站在一座山顶上,呼吸空气,哇,多么震撼人心。看着风景,啊,多么赏心悦目。与此同时,下面的人们正在为生存而颠沛流离,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但是,这在登山成功的喜悦面前算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把钱扔到水里并冒着生命危险去爬山并不算浪费,只要大爷们乐意。

让我们谈谈马洛里,那个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死掉的人。 哦,多么悲壮。 但我们不要忘记,他自找苦吃地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他是一个享有特权的白人,完全可以选择用他的生命做其他事情,比如当个奴仆成群的庄园主。但是不行,他想爬一座山。于是他就去了。有钱人的生活多么惬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遗憾的是,当他去世时,他的尸体被留在那里作为他愚蠢行为的纪念。哦,我的老天,这是多么不尊重,多么不得体

但是,当然,让我们把这些人当作英雄来歌颂吧。让我们将他们“征服”珠穆朗玛峰美化为一项伟大的成就吧。就像这些人在山上玩耍时,在下面受苦受难的无数劳苦大众不存在似得。

我的意思是,请问你开什么玩笑?下一步是什么?“进入沉默:伟大的战争、特朗普和征服火星”?我现在可以看到了,在未来某天会有一群有钱白痴花费数十亿美元飞往火星并插上了一面旗帜。与此同时,在地球上,人们仍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只为了填饱干瘪的肚子。

但是,嘿,至少我们可以说我们征服了一个星球,对吧?

开个玩笑,韦德戴维斯写得还不错,研究也做得挺好,但重要的是要放眼大局,更重要的是要质疑我们为何赞扬这些成就以及它们对世界有何影响,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置自身和他人的安危于不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你怎么想,我已经厌倦了这些非得获取世俗成功的荣誉。

岂止是耸耸肩,我简直想狂甩头

啊,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这就像是一个自恋狂的亿万富翁在 TED 演讲上当众放屁。这是一本让你怀疑作者是按字数付费,还是她只是有一种无法抑制的需要听到自己说话的冲动的书。不管怎样,这是一本长得跟驴尾巴似的书,缺乏常识。

对于那些没有读过这本厚得能当砖头用的书的人来说,《阿特拉斯聳聳肩》是一本关于一群富有的资本家为了抗议政府干涉他们的商业事务而罢工的小说。他们退到一个叫做高尔特峡谷(Galt’s Gulch)的乌托邦社区,在那里他们可以摆脱监管和税收的束缚。想象一下,这就像是自由主义者版《蝇王》。

安·兰德笔下的角色都是那种让戈登盖柯看起来像特蕾莎修女、让比尔盖茨看起来像穷光蛋、让唐纳德·特朗普看起来像圣人般谦逊和理性的人。他们傲慢、自负,完全相信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优秀。他们滔滔不绝地宣扬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并且很方便地忽略了他们通过剥削和操纵积累了财富和权力。

这本书最大牌(也最无聊)英雄就是约翰·高尔特(John Galt),一个英俊工业家,也就是一个戴着领带、穿着西装、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拥有超级能源发明专利(没错)并且能够在电视上连续演讲三个小时(没错)而不被打断或者被关掉电源(没错)并且还能够吸引全国观众(没错)并且还能够说服所有罢工者加入他(没错)并且还能够迷倒女主角达格尼·塔戈特(Dagny Taggart),一个美貌聪明但却没有品味和判断力并且喜欢被虐待和支配并且认为性爱就等于暴力和屈辱并且认为高尔特就等于神灵并且认为跟随高尔特就等于救赎并且认为高尔特永远正确而其他所有人都错误并且……怎么样,你应该懂了吧,让我们暂时告别这位玛丽苏。

《阿特拉斯聳聳肩》最离奇之处在于安·兰德似乎将金钱与美德等同起来。她认为拥有最多钱财者才是英雄,并且不断地嘲笑依赖政府救济金者为“吮血虫”和“掠夺者”。她好像认为富有就自动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管你是靠继承、欺诈还是抢劫得到它。

当然,这本书也有它的捍卫者,他们坚持认为这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和个人权利的杰出辩护。他们赞扬安·兰德的不妥协的视野和她拒绝迎合大众的态度。但让我们实话实说吧:“阿特拉斯耸耸肩”就像一辆劳斯莱斯——昂贵、浮华、而且完全不适合日常使用。

这本书也充满了矛盾和逻辑谬误。例如,安·兰德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导致奴役和压迫的破坏性力量,但她方便地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都是通过协作和合作完成。她似乎还认为政府永远是问题所在,而不是解决方案——如果这种立场不是那么危险的话,那将是可笑的。

至于儿童不宜的性爱场面就更别了,兰德毕竟不是 E.L. 詹姆士。

归根结底,《阿特拉斯聳聳肩》是一本长于意识形态而短于人性的书。这是对自私和贪婪的庆祝,包裹在一层薄薄的个人主义外表中。如果你想找一本让你对自己的狭隘心胸感到满意的书,那就尽管去读吧。但如果你想找一本能挑战你的假设和拓宽你的视野的书,就另寻他处。

总而言之,如果 Ayn Rand是一种冰淇淋口味,那么她就是香草味的——平淡无奇、意料之中,没有惊喜,而且没有任何实质内容。《阿特拉斯聳聳肩》是一本像儿童游泳池一样深邃、像方便面一样令人满足的书。如果你想要一个真正的智力挑战,试着读一本字典吧。它会更有回报,而且不会让你花一个月才读完。

岂止是耸耸肩,我简直想猛跺脚

啊,《阿特拉斯聳聳肩》,这本书总是让我惊叹不已,它既能激发邪教式的奉献,又能激发强烈的厌恶。让我们看看我属于哪一类,好吗? 

首先,让我们谈谈作者安·兰德。她以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而闻名,这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自私是最高的美德。是的,你没看错。自私。也就是说,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死活。这是一种迷人的世界观,至少我们暂时可以这么认为。

而这种世界观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得到了充分展示。这本书是一部冗长、臃肿的小说,试图证明如果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世界会变得更好。故事围绕一群所谓的“生产者”展开,他们因为厌倦了被世界上的乞求者和掠夺者拖累而罢工。这些生产者是创造所有伟大发明和财富的天才,而乞求者和掠夺者则是政府官僚、社会主义者和其他各种不良分子,他们只想从生产者那里拿走东西而不贡献任何东西。

整个设置的问题在于它完全脱离了现实。认为世界被整齐地划分为生产者和掠夺者的想法是荒谬的,而认为自私是一种美德的想法则是彻头彻尾的危险。如果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我们就会有一个完全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社会。然而,《阿特拉斯耸耸肩》将此描述为理想状态。

但即使你可以忽略书中有毒的哲学思想,也有很多其他理由讨厌它。比如说,它太长了。这本书有超过1000页,一页又一页地写着没完没了的演讲和独白。就好像安·兰德无法决定她到底想写一部小说还是一部宣言书,所以她就两样都做了。

然后是人物。哦,人物。他们都是单调的漫画人物,没有任何深度或细微之处。英雄无不完美、才华横溢、万无一失,而反派则无一不是邪恶、无能、愚蠢。这就像一本糟糕的漫画书,好人披着斗篷,坏人则卷着胡子,如果你还保留着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是非观,你应该会喜欢。

还有就是文风。安·兰德的写作风格……让我们只说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品味吧。她喜欢长篇大论的段落,而且她不怕用词典来找到最晦涩的词语。读《阿特拉斯耸耸肩》就像试图在一片眩目、奢华和拧曲的句法沼泽中长途跋涉。

不想再多说了,以免破坏我们在春日里美好的心情。《阿特拉斯耸耸肩》是一本糟糕透顶的书。它是一部臃肿、自以为重要的巨著,宣扬了一种有毒的哲学,并展现了一个卡通化的世界观。人物单薄无力,文风过于华丽,整本书只会让人感到厌倦。如果你想折磨自己读完一千多页冗长无味和自私自利的哲学思想,请随意尝试《阿特拉斯耸耸肩》吧。但如果你珍惜你的时间和理智,请远离它。

或者,如果你真的很好奇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也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页,看看那个著名的演讲。你知道,那个长达70页,由生产者们的领袖约翰·高尔特发表的演讲。他在那里用最枯燥、最冷酷、最无聊的语言解释了他们为什么罢工,为什么他们是对的,为什么其他人都是错的。他在那里用最简单、最明显、最不值得说出口的方式告诉我们:自私是好事,利己主义是美德,同情心是弱点。他在那里用最武断、最偏执、最不可理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客观主义是唯一正确,红色主义是邪恶之源,政府就是大魔王。他在那里用最乏味、最沉闷、最令人打哈欠的方式告诉我们:《阿特拉斯耸耸肩》就是这样一本书。

2023年7月9日星期日

顿河之歌:穿越俄罗斯灵魂深处的难忘之旅


俄国文学大师肖洛霍夫笔下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以顿河流域哥萨克人的生活为线索,描绘了他们在战争与革命岁月的跌宿命运。小说如河水般蜿蜒流淌的叙事节奏,恰如顿河波澜壮阔的意象,时而澎湃,时而平静,带领读者在情感的洪流中起伏沉浮。

普通人格里高利在家庭、爱情与国家义务之间痛苦挣扎,肖洛霍夫如外科医生般冷静剖析了他内心的矛盾纠结。作者笔下平实朴素,却精准深刻,一丝不苟地刻画人性的本真面目。朴实背后蕴含激情,如冰封的河面下暗流涌动。爱与战的汹涌激荡,都被作者巧妙地化作文字的涡流。

小说结构灵活多变,似流水不定的顿河一般。肖洛霍夫大胆抛弃传统,赋予作品一种前卫的实验精神,在汹涌的人生激流中返璞归真。章回小说传统的框架在这里化为乌有,作者将情节编织成条条河流,急流缓流交错,如人生百转千回。

他泼辣地剖析历史表象,深入挖掘人性本质,饱含豪迈与嘲讽的俄国灵魂在他笔下鲜活跃动。冷笑话如冰锥刺骨,又在意想不到处蕴藏温暖泉水,揭示人性的善与恶。肖洛霍夫收放自如的笔触,轻捷地在喜怒哀乐间转换,又在最出人意料的时候刺入读者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隐喻与讽刺成为肖洛霍夫丰富叙事的利器,小说像一条分支纵横的大河,意蕴深远。广阔的意象空间等待读者探索,发掘其中璀璨如金的思想火花。人生经历于肖洛霍夫笔下化为流水,他将大河小溪溯源而上,寻觅人类命运的本原。

小说结局冷酷无情,生命的河流终会干涸,所有喜怒哀乐终将湮灭。肖洛霍夫不给读者留下一丝喘息和希望的空间,因为他要刻画的就是这样残酷而真实的世界。这部结构新颖、语言凝练、内涵深邃的力作,展现了顿河岸边的生命荡气回肠的故事,也将肖洛霍夫的高瞻远瞩与悲天悯人的伟大精神永留人间。

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乘客:火车上的白夜行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让自己彻底昏睡的方式,那么保罗·索魯Paul Theroux)的《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就是您的不二之选。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火车延误,让人既无法放弃等待,又无法停止心中的焦虑不安。事实上,我敢打赌,读完之后,您不仅会感到无比沮丧,还会感到更加疲惫不堪。

让我们从写作风格开始。这在文学上相当于看着水泥凝固,或者更准确地说,就像看着火车窗外的路灯一样单调。保罗·索魯的文笔就像是一条死鱼,一点儿活气都没有,对中国乡村的描写就像是一个避孕套,非常没有感觉;而他对火车旅行的描写则像是一段浑浊的死水,令人犯困。这可是个旅行作家啊!他应该能够用多姿多彩的语言使他所访问的地方栩栩如生,但相反,他却像一条钢筋,僵硬无比,毫无灵活性。

再看看他在书中提出的想法,或者说,缺乏想法。在对中国人或其文化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观察时,保罗·索魯似乎决定要成为中国文化的“白夜行”,故意不去了解或者深入研究他所遇到的人和事,或者更深入地研究这个国家的历史或政治。而只是干巴巴地跟着火车走,对“异国情调”的风景和“神秘”的当地人发表毫无见地的评论。

但是等等,情况变得更糟了。保罗·索魯在书中的幽默尝试和普通人做的健身比起来都不够有趣。他对悲情的尝试则像是一块干硬的石头,让人觉得无从下口。甚至偶尔的有趣轶事也被一堆无聊、毫无意义的细节淹没。这可真是个悲剧,因为他失败得很惨,并且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惨。

我们不要忘记作者本人。整本书都透露出一种自以为是和傲慢无礼的语气,以至于每翻一页都让人忍不住翻白眼。保罗·索魯似乎认为他是世界上唯一坐火车穿越中国并且能够写出这样精彩绝伦(咳咳)作品(咳咳)的人,并且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评价中国和中国人民(咳咳)。遗憾的是,在整本书中也没有看到任何有趣或有见地之处来证明这些主张。

就让我直说吧,这本书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不能为读者提供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和政治,那么我建议你去读一本更有深度的书籍,比如钱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或李劼《中国文化冷风景》。如果你只是想读一本有趣的旅行书,那么河口慧海的《西藏旅行记》或何伟的《江城》肯定能满足你。

所以,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有关中国的书籍,那么《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肯定不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你只是想读一本有趣的旅行书,那么这本书也并非适宜。我不知道保罗·索魯是如何成为一位旅行作家的,但如果他的其他作品也和这本书一样无聊、平淡、乏味和毫无深度的话,那么我想他不会再有太多读者了。

请远离苏珊·桑塔格和她自以为是的沉思


哦,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有没有读过一本让你质疑作者智力的书?如果你没有,那么你有福了。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论摄影》(On Photography)是一本会让你感觉像被相机砸头的书。

首先,让我们从桑塔格的写作风格说起。它像撒哈拉沙漠一样干燥,像时髦人士的 Instagram 帐户一样自命不凡。她使用大词和复杂的句子来试图让自己听起来聪明,但实际上却让她听起来像在拼命地装腔作势。就像她在玩一个我能在一句话里用多少个音节的游戏,并且不幸地对我们来说,她总是赢。

现在,让我们谈谈她的想法。或者应该说,缺乏想法?桑塔格花了整本书谈论摄影却从未真正说出什么。就像她试图深刻而有洞察力一样,但她所做的只是陈述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明白了,苏珊,照片可以用来操纵人们的看法。感谢您的开创性见解,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啊。

但等等,情况还会更糟。桑塔格对摄影的立场是如此地片面,以至于很难认真对待她。她似乎认为所有的摄影都是邪恶的,而摄影师们都不过是操纵性的傀儡师。她完全忽视了摄影可以用于善良之事,以及并非所有的摄影师都想欺骗他们的观众 。

更糟糕的是,桑塔格的论点是如此地薄弱,以至于在最轻微的审查它们就会分崩离析。她在整本书中多次自相矛盾,并且未能提供任何真正证据来支持她的说法。就好像她只是胡乱说出一些随意的想法,从不费心去支持它们。

所以,亲爱的读者们,我恳求你们:不要在这本书上浪费你们的时间和金钱。它充满了空话和虚假的承诺。如果你想学习摄影,书店与图书馆有很多更好的资源。请远离苏珊·桑塔格和她自以为是的沉思。

明白了吗?《论摄影》是一本糟糕透顶的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可能以为她很深刻,但她所做的只是制造了一个自命不凡和无聊乏味的混乱。对自己好一点,躲过一次被相机砸头的厄运,跳过这本书。以后你会感谢我的建议。

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而不是成为一个服务员


辛波絲卡的《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为那些想要在文坛大展拳脚的人提供了无价之宝。不过,说实话吧,谁愿意读一本枯燥无味、教条主义的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作家的指南呢?这简直是比吃苦瓜还苦上加苦。所以,让我来给你解解闷,用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来重新诠释辛波丝卡的智慧吧。

首先,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你必须学会吃苦。没错,就是吃苦!你必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像个疯子一样写个不停,把你的朋友、家人、爱人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但是,别担心,这都是值得的。因为有一天,当你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纸上时(如果有出版商肯出版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己像个英雄。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灵感。正如辛波斯卡所说,“如果你在等待灵感,你就不是作家,而是服务员。” 所以,请别做一个服务员(除非你真的是一个服务员),而要做一个作家。要做一个作家,你必须时刻寻找灵感。灵感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最平凡最琐碎的地方。比如说,在地铁上听到两个陌生人聊天;或者看到阳光照在猫身上;或者发现厕纸用完了。记住:灵感无处不在——只要你有足够多空闲时间去找它。

当然了,在找到灵感之后(如果真能找到),就必须把它变成文字。有什么比遵循辛波斯卡的建议“尽可能多地写作,而不用担心质量”更好的方法呢? 毕竟,写得越多越好,对吧? 所以,请继续写下去——即使没有人愿意读你写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写作过程又该怎么办呢?辛波斯卡建议作家“快写慢修改”。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如果你真想成为一名成功(或者至少出名)的作家 ,你还必须学会拖延。是的 ,拖延症!把那个最重要的章节或那篇文章推迟到最后一分钟才写。这样,当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灵感如泉涌般涌出来——只是可能已经太迟了 。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成为一名作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你付出无数个小时的努力和牺牲,需要你经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需要你独自面对自己的思绪和想法。但这还不够——让我们痛苦地承认与面对吧,你还得有天赋,你还得有才华。毕竟盐碱地里可种不出好庄稼,也开不出娇嫩欲滴的俏鲜花呀。

2023年7月8日星期六

第七个哈欠


英格玛·伯格曼的瑞典葬礼式的无聊之作《第七封印》让我恨不得死神早点出现,结束观众的煎熬。马克斯·冯·西多(Max Von Sydow)扮演一忧郁的骑士,在与死神本人的几轮沉闷的国际象棋的间隙,寻求生活中大问题的答案。

整部影片充斥着伯格曼无穷无尽的自负,他用一位自以为是的哲学生的微妙手法,拖沓地展现沉重的象征主义。每一句台词都充满了诚挚的存在主义焦虑,足以让即使是最狂热的影迷也流下厌倦的泪水。

影片自以为深刻的伪装被伯格曼无情的阴郁所破坏。一丝微笑或笑声就会打破这种庄严,所以幽默被完全抛弃了。结果就是一种中世纪的忧郁,会让除了最喜欢沉思忧伤的观众之外的所有人分心。

再多的艺术摄影或超现实主义象征也无法拯救这部沉闷的挽歌。当影片的大哉问归结为“生命是短暂的”这样一个空洞的陈词滥调时,你就知道伯格曼已经走到了存在主义的深渊。

所以,亲爱的读者,与其浪费宝贵的时间去看这部缓慢而装腔作势的影片,我建议你用滑稽喜剧和甜美的瑞典糕点来解毒,恢复你对电影之旅的快乐和意义。把伯格曼那令人沮丧的第七次打哈欠留给那些赞美一切冷峻和做作之物的古板学者吧。你的时间和幸福值得更好的东西。

何必旁观他人,看到你我就足够痛苦


啊,苏珊·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这是一部将傲慢和无聊结合起来的艺术上真正的杰作。就像她参加了一门如何写一本没人会喜欢读的书的函授课程。恭喜你,桑塔格,你做到了,毕业成绩为A。不过我想知道你是怎么通过期末考试的,是不是用你那厚厚的书把老师打昏了?

但说真的,这本书就像一架飞机坠毁现场。桑塔格认为她是一个关于摄影在捕捉暴力和痛苦图像方面的作用的专家,但她的论点是如此脆弱,以至于让你家的纸袋都看起来很坚固。她抛出大词和模糊概念,就像她想用她的智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但她只成功地让我们拿起字典和一瓶阿司匹林。还有什么“摄影伦理”、“审美距离”、“感官震撼”之类的词汇,听起来就像是从某个哲学家或艺术家那里偷来的。

还有她的虚伪。她花了整本书给我们讲述关于痛苦和苦难图像的道德含义,但然后她又花了一页又一页地用鲜活的细节描述这些图像。就像她在说,“不要看这些图片,它们太可怕了……但还是看吧,因为它们太吸引人了!”就像看一个素食主义者边吃牛排边给你讲动物权利,你只想给肚她子狠狠来上一拳,然后再把调料浇在她头上。

但不要光听我的话。还要看看评论家和读者对这本书说了什么。《纽约时报》称它为“乏味”和“夸张”,而《卫报》称它为“自鸣得意”和“毫无启发性”。这可是一个相当严厉的评论。甚至亚马逊和Goodreads上的评论者也认为这本书是浪费纸张,还有些评论家认为是自大的废话,但我不想再举例下去了,因为这本书的负评之多,足可以编出一场仇恨交响曲,票价50美元。

所以,除非你有受虐倾向并喜欢用令人昏昏欲睡的书来惩罚自己,请远离《旁觀他人之痛苦》。春天已经来临,请去享受阳光、空气、花草、小动物等等美好事物吧!虽然它们不会教你摄影在捕捉暴力和痛苦图像方面有什么意义或作用,但至少不会让你想挖出自己或别人(比如桑塔格)的眼睛。

世界必須一再被重新書寫——辛波絲卡:致讀者


亲爱的读者,

我很荣幸能够向您介绍我的著作《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在这部作品中,我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基础,为那些有志成为作家的人提供了建议,并分享了我对写作过程的见解。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曾担任波兰杂志“文学生活”的编辑,主要负责一栏名为“文学邮报”的工作。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匿名回复和评论投递的作品,包括文艺新星的作品。现在,这些评论被编成了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有关写作想法和信仰的见解。

这本书是我对于有志成为作家的人回应的集合,它提供了关于如何应对写作过程中的挑战的坦诚建议。通过我的经验,我为那些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提供了鼓舞和警醒的故事。虽然我没有提供成功的秘诀,但我确实让读者们了解了创作过程的心路历程,并强调了写作的乐趣和挑战。

像你们中的许多人一样,我知道写作是一段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旅程。它需要纪律、耐心和直面自己局限和不完美的意愿。在《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中,我坦率地讨论了这些挑战,并强调了创作过程的乐趣和回报。

我相信,这本书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的易读性。尽管它是为作家撰写的,但是这些页中探讨的主题和想法都与任何寻求创造性的人相关。无论您是艺术家、音乐家还是电影制作人,本书中提供的见解都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技艺,并以新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作为一名作家,我深深地相信写作需要取得微妙的平衡,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因此,我在书中不断地试图在幽默与严肃、内省与实用这些元素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便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阅读体验。

除了文本内容,这本书还包含了 15 张我自己的拼贴画,它们与文本相互交织,增加了一层创造力和视觉趣味。这些拼贴画反映了我的写作艺术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了对我的创作过程的额外见解。

当然,这本书也有它的缺点。一些读者可能会发现提供的建议过于笼统甚至毫无帮助。其他人可能会对贯穿整本书的哲学沉思感到困惑。然而,我相信这些弱点被优点所平衡,并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作家生活的独特而诚实的视角。

我的愿望是,当你阅读本书时,能够从中找到灵感和指导,鼓励你继续追求你的理想,并以新的活力和热情对待你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醒您文字的力量和美丽,以及作家在塑造我们的世界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创作旅程中的良伴。

诚挚的问候,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追憶逝水年華》——不,是追寻无聊的时光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在读书过程中失去自我意识,进入无聊、平淡和毫无意义的境地的人,那么《追憶逝水年華》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毕竟,书中的文字就像是一场长长的睡眠,能让你进入梦境般的世界,不需要任何精神刺激。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普鲁斯特,写作风格缺乏激情和灵气,就像他在写作时一直在睡觉一样。他的语言之长,可以把读者熬成长跑运动员。他试图探索爱情和生活的本质,但结果只是让人产生荒谬和愚蠢的感觉。他描绘的富有社交圈子,更像是他自我陶醉的展示,完全忽略了读者的感受。而书中的主角,不仅自恋自私自怜,还自娱自闭自杀(几乎)!简直让人不禁想问,他有没有什么不自自自的地方?

另外,普鲁斯特的语言充斥着混乱和无意义的东西,让人感到迷惑和疲惫。他喜欢用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句子来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思想,让读者感到无尽的困惑。而关于爱情和生活的见解,更是毫无新意和深度,只是重复着同样或不同的故事。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一句话: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普鲁斯特的创造力则是无聊的。

最后,很多人对这本书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它缺乏良好的故事情节和有趣的角色,主题也沉闷无趣,让人难以产生任何兴趣。甚至有评论家认为,普鲁斯特就像是一个拿着放大镜看苍蝇屁股,还要给它写传记或墓志铭的家伙。简直是把“无聊”这个词推向了极致。

综上所述,《追憶逝水年華》完全是一本无聊、平淡无味、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毫无存在感、毫无必要性、毫无可取之处、毫无可读之处、毫无留恋之处、毫无推荐之处......的书籍。但如果你实在无聊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可以考虑把它当作一种睡前安眠药,相信你会在短时间内进入梦乡,从而享受到一夜美梦。当然,如果你想要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点点的娱乐,可以考虑跟着主角一起沉迷于自己的梦境中,体验一下独特的自闭之美

2023年7月7日星期五

将哲学推上荒诞之丘:《西西弗斯的神话》

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阿尔贝·加缪将存在主义哲学的巨石推上荒谬山峰,却只得眼睁睁看其在峰顶跌成一堆废言。加缪的悲剧性错误在于,他以为西西弗斯的荒谬困境能产生任何意义。最后,读者被如神话宫殿走廊般复杂的推理埋没得难以呼吸。

加缪的宏大比喻如诸神对西西弗斯的惩罚,误入歧途。把人类境况比作永无止境劳作的悲剧人物,本身就很荒谬。与西西弗斯不同,人类有快乐、创造、爱和发现的能力,可以给生活注入意义——加缪的狭隘论文严重缺乏。他阴郁观点将人类一切努力描绘如被定罪国王的徒劳任务。何其夸张!西西弗斯无法选择命运,加缪却认为我们可选择无意义之满足——何其荒唐!

这篇论文是一场哲学上的黑暗景象,阴影重重,释放压抑。加缪在西西弗斯的命运中看到了生活荒谬性的隐喻,但他扭曲的逻辑在这种比较的重压下像西西弗斯的四肢一样弯曲。每一节都带来了一个比上一个更复杂的解释,直到加缪的推理,像西西弗斯一样,被埋葬和封闭在自己制造的结构里。

虽然旨在为目的和意义提供一个镜头,但加缪的论文只反映了他自己结论的荒谬性。此作只不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练习,在迂回的争论中精疲力尽,就像西西弗斯的巨石毫无进展。加缪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荒谬不在于生活的无意义,而在于歪曲逻辑来证明无稽之谈,以及通过毫无意义的追求来寻找目的。《西西弗斯的神话》让读者被判处在荒谬性的走廊里徘徊,寻找永远也找不到的理性和意义。我们最后只能和加缪相伴,在一个和西西弗斯一样可怕的命运中。

显而易见,加缪的论文是一种试图为无意义建造纪念碑的荒谬尝试。就像诸神对西西弗斯的惩罚,这部作品只能凸显其自身目标的愚蠢。加缪攀登到荒谬和无稽之谈的高度,并没有带来任何景观,也没有带回任何洞察。我们只剩下徒劳的壮举本身,一个荒谬而又极其费力的通往无处可去的旅程。加缪寻求的意义仍然像西西弗斯的命运一样模糊,像巨石的轨迹一样毫无目的,像我们到达此结局的推理一样无稽。

《留住一切親愛的》,但千萬別留這本書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折磨自己的人,那么约翰·伯格的《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绝对是你的心头好!这本书的风格枯燥无味,缺乏连贯性,能带你进入一个无聊、混乱、沮丧的世界,就像你在为这本书买单时感受到的那种心情。

这本书声称是关于生存和抵抗的,但实际上,它只是伯格关于各种主题的曲折思考的大杂烩。 从巴以冲突到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伯杰无所不谈,但从未真正深入到足以提供任何真正的见解。他只是在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和悲观,而没有给出任何有用或有希望的建议。他就像一个永远在抱怨却从不采取行动的邻居,而你只想在他滔滔不绝发牢骚时给他浇一盘冷水,然后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就好像伯格故意要让你感到混乱和矛盾一样。他一会儿哀叹艺术的商品化以及它失去挑战现状的力量,下一刻又将农村生活的“真实性”浪漫化,完全无视它往往是最受压迫和最痛苦的、被迫从事农业生活方式的社区。这就像那些富裕而无知的城里人参观贫困地区时说出来的话,只会让你想到骂人的金句“贱人就是矫情”。

伯格还喜欢发表宏大、包罗万象的声明,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他写道,“在任何地方,统治阶级为了统治,都必须是反民主的。也就是说,当民主进程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必须能够暂停民主进程。” 哇,这真是个重大发现啊!谁能想到当权者不愿放弃权力呢?这简直就是常识啊!或者说,这简直就是废话啊!

但也许这本书最令人沮丧的是它缺乏明确的论点或论点。就好像伯格只是胡说八道,没有任何真正的方向或目的。他会开始一篇谈论一件事的文章,然后在没有任何警告或过渡的情况下突然切换到另一个话题。这就像读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的胡言乱语,他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许他应该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他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

总之,《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是一本没有头绪的书,它在迷茫和无聊中摆荡,不知所措。这本书的散漫和无意义让人联想到一个狂风中经常发抖的叶子,因为它既没有稳定性,也没有方向感。不过,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让你放松、欣赏或开心的东西,这本书或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当然,这只是我在胡说八道,因为我不想说约翰·伯格的书是一本垃圾。毕竟,我也不想得罪所有喜欢约翰·伯格的人,他们或许认为这是一本经典之作。

让你忘记自己的童年有多无聊


《柏林童年》?更像是《我无聊的回忆录》吧!没错,你没看错,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一个不可能的阅读壮举——既浮夸又无聊。每一页都让你开始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拿起这本书来。

本书的写作风格就像一只垂死的动物——挣扎着求生,喘息着,急需一次怜悯的解救。书中充斥着毫无意义的隐喻,让读者在困惑中挠头。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自己明白吗?

但是,更有意思的来了。这本书不仅糟糕透顶,而且让人愤怒。本雅明的观点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十分荒谬。仿佛他试图成为房间里最聪明的人,通过使用尽可能多的高大上词汇和复杂晦涩的句子来表现自己。但是,猜猜吧,本雅明?故作高深并不会让你变聪明,它只会让你变得烦人。

别忘了最后一点——本书完全是用浮夸和居高临下的语气。本雅明似乎从自己的象牙塔上看着读者,嘲笑我们无法理解他的“天才”思想。那么,抱歉打破你的幻想,本雅明,如果你不能以清晰简洁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那么它们可能只是不那么好而已。

显而易见,并不需要心理医生开药方,如果你想治疗失眠,那么《柏林童年》就可以达到这效果。但是,如果你想找一本好书,那么我建议你另找别处。沃尔特·本杰明,他在说“你好”时吸引了我们——然后在“你到底在说什么?”时迅速失去了我们。

当你意识到你会更加愉快地看墙壁


弗朗茨·卡夫卡,这位以黑暗和超现实的写作风格闻名的作家,最近他的个人隐私作品,《卡夫卡日记》被翻译成中文在台出版。作为一个资深评论作者,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位现代文学的巨人(出版社宣传语)。然而,在阅读了这些卡夫卡的心得后,我不禁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急需被热情拥抱的人。

卡夫卡的写作就像一个黑暗的深渊,把你吸进去,让你感到空虚和悲哀。他的日记充满了自我厌恶、怀疑和偏执。他好像在试图说服自己,存在是毫无意义的,而不幸的是,他居然也说服了我。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的日记里没有一些令人轻松愉快的时刻,比如当卡夫卡描述一次特别令人满意的排便时(真是个屎话王),或者当他看到一个令人发笑的马戏表演时(可能是因为那些小丑比他还可怜)。但是,这些时刻十分稀少,而且时间间隔也很长,很快就被卡夫卡那不断涌现的内心骚动所淹没。

读卡夫卡的日记就像是慢镜头观看一场火车失事,你知道结局会很悲惨,但你又无法把目光移开。他写下了他与专横的父亲之间的关系(父亲似乎对儿子变成一只虫子也不会感到惊讶)、他在写作上的挣扎(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灵感),以及他对被拒绝的恐惧(毕竟谁会喜欢一个总是抱怨和沮丧的人呢?)。这简直就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可怜人聚会,而我则是那个不请自来、又无法离开(因为没钱打车)的客人。

在一篇文章中,卡夫卡写道,“我无话可说,但我正在说。” 我的朋友们,这就是整本书的完美总结。这只是一个显然在为自己的存在而挣扎的人的胡话乱语的集合(还有什么新鲜事吗?)。

但是,让我们不要对卡夫卡太苛刻了。毕竟,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也最诞生于噩梦)文学作品,比如《变形记》和《审判》。也许我们可以原谅他在个人生活中有点像黛比唐纳(Debbie Downer)(或者说黛比倒霉蛋),毕竟这样的人时不时都会遇上一个。

如果你是卡夫卡的铁杆粉丝,你可能会在《卡夫卡日记》中找到一些价值(或者说找到同类)。但如果你想找一本有趣和令人振奋(或者至少不会让你想自杀)的读物,你最好拿起一本《猫和老鼠》或者《绿蛋火腿》。卡夫卡的日记是一个黑暗和阴郁的地方,我不确定我是否想再次很快访问,除非我需要一些安眠药。当然,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文学巨匠的内心世界,卡夫卡的日记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请注意,他的日记可能会让你更加沮丧和无助,就像看完一场悲惨的电影后一样。

2023年7月6日星期四

冷醒到燃烧的觉悟:雷蒙·阿隆回忆录

雷蒙·阿隆的《回忆录》提供了一个冷静超脱的视角,让我们见证了一位战后法国知识巨人的生活。这本书拒绝迎合耸人听闻或多愁善感,如同它的作者一样。阿隆以一种发人深省的务实态度回顾了他的一生,从不在情感的高潮或低谷停留,即使在讨论像他的犹太家庭侥幸逃脱纳粹魔爪这样痛苦的事件时也是如此。他的文笔清晰逻辑严谨,犹如他对政治和历史的分析。

阿隆从描述他的资产阶级成长和教育开始。他早期对哲学和社会学的热爱已显现出他对真理和理性的不懈追求。他毫不留情地谴责自己年轻时对激进政治“轻浮”兴趣的愚蠢。他的理性和现实主义使他成为知识界的局外人,远离宏大乌托邦的愿景。

作为局外人和敏锐的观察者,阿隆对周围的时尚和愚蠢发表了尖锐评论,这一主题贯穿全书。他哀叹法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危险的故意视而不见,但他的警告不被重视。他的同僚大都忽视了他关于政治和历史的杰出作品,转而选择了更时髦的激进观点。阿隆一次次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但他并不自鸣得意,只是坚定地重复自己的分析。

阿隆冷静的理性塑造了他对国际国内政治的看法。他敏锐地分析了战后秩序,有见地地认为美苏主导的两极世界较多极混乱更可取。他在《费加罗报》上的专栏文章和社论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和逻辑粉碎了对政治乌托邦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不放过任何人,无论是斯大林主义者、戴高乐主义者还是学生激进分子。他们的愤怒反应无法动摇他:重要的是真理,而非流行。

在私生活中,阿隆也表现出近乎冷漠的清醒。他简单提及与妻子苏珊娜长久幸福的婚姻,她是俄罗斯血统的法国女孩,但主要作为背景而非焦点。他们四个深爱的孩子也只是简单提及。阿隆似乎是通过广角镜头看待私人关系,如同所有事物,他不愿细究任何细节。

阿隆的回忆录揭示一个理性冷酷、洞察敏锐且难以承受的清醒之人。他锐利的观察刺穿问题的核心,但代价是温暖。读者对阿隆产生巨大的智识尊重,但很少个人情感。如同阿隆自己,这本书也不考虑感情,更偏爱真理。对于渴望摆脱知识时尚和流行思想的人来说,阿隆令人振奋的清醒是最可推荐的解药。

莫斯科没有绅士

如果你想读一本让你睡得像婴儿一样的小说,那么《莫斯科绅士》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书是Amor Towles(译名:爱摸头)的自恋之作,他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作家,但实际上只是个无聊的废话家。从他那自以为是的标题到他那乏味得令人想吐的文体,这本书充满了如何写出一本烂小说的教训。如果你喜欢看一堆陈词滥调和老套情节的拼凑,那么《莫斯科绅士》就是你要找的书。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有点尊重,请远离这本书,它会让你失去对人类智慧的信心。

首先,让我们谈谈写作。爱摸头先生的小说像水一样稀释了他想要传达的任何信息,充满了无意义的形容词和冗长的描述,让人觉得他在浪费纸张和墨水。他似乎试图用他那华而不实的词汇来炫耀他对英语的掌握,但结果只是暴露了他对语言和文学的无知。更不用说他那可笑的幽默感了,它们通常只能引起冷场或嘲笑。

但问题不仅仅在于写作。《莫斯科绅士》的情节既荒谬又乏味,几乎没有任何惊喜或创新。主角是一个被软禁在豪华酒店里面的贵族伯爵亚历山大·罗斯托夫 (Alexander Rostov),他是一个白人救世主式人物,用他那高贵而优雅(也就是说虚伪而自私)的态度来拯救苏联时代受苦受难(也就是说比他更有骨气和勇气)的平民百姓。这种情节已经被无数其他书籍和电影用烂了,在这里再次出现只能让人感到厌倦和反感。

说到用烂了的情节,让我们谈谈这部小说中对女性角色的处理吧。她们要么是伯爵迷恋或玩弄(也就是说利用或侮辱)的美貌女子,要么是伯爵依赖或尊敬(也就是说控制或利用)的母亲般女性。这种对女性角色缺乏深度和复杂性(也就是说尊重和同理心)的描写显示了作者懒惰和性别歧视(也就是说愚蠢和落后)的思维方式。

但也许《莫斯科绅士》最令人恶心的罪过是它对贵族制度的美化。在一个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时代,爱摸头先生对贵族生活的浪漫化描写让人感觉他是个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的人。伯爵可能有着迷人的魅力和讨人喜欢的性格,但他也是一个支持和维护一个压迫和剥削了数百万人的制度的代表。

现在你明白了吧,《莫斯科绅士》是一本让人想要扔进垃圾桶的书。它写得很差,情节俗套,充满了陈旧的比喻和懒惰的角色刻画。它对贵族制度的美化与当前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而且它对幽默的尝试往往都无可救药地失败了。请节省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跳过这本书(也就是说不要浪费你自己的金钱和智商),不然你会发现你是和作者一样的傻瓜。

比柏林墙更难越过的《柏林童年》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本会让您感到完全失望和幻灭的书,那么沃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的《柏林童年》就是您的最佳选择。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灾难。

让我们从写作风格开始。本雅明的笔触如此密集和晦涩,以至于无法理解。就好像他试图用他庞大的词汇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实际上,他只是在炫耀自我。句子又长又曲折,段落似乎永远在继续。就像一只流浪狗被困在迷宫里,没有出路。

那么这本书中的想法呢?好吧,我们只能说本雅明的世界观已经无可救药地过时了。他对 1900 年代早期柏林生活的看法短视得近乎滑稽。 他似乎认为那时候的生活更简单,更单纯,但实际上,就像今天一样复杂和混乱。他太执着于过去以至于看不到现在的世界。

此外,本雅明的政治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似乎认为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活中所有问题的答案,但他没有认识到该系统的内在缺陷。他被自己的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他的信仰在现实世界中的后果。

但也许这本书最大的缺陷是作者缺乏自我意识。他似乎认为自己是某种天才哲学家,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自命不凡的空话唠。他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了,看不出自己听起来有多么可笑。

对这样的劣作我不想多说了,以免沾污我们的语言。简而言之,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本会让您沮丧地想撕掉头发的书,那么《柏林童年》就是您的最佳选择。如果你想甩掉麻烦,愿你记住我的警告:避开这场灾难,让自己免于头痛。

寻找战争的记忆碎片

《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是一部凝聚着对越南战争复杂遗产深入研究和精妙阐述的佳作。作者阮越清以其独特的越南裔美国人视角,深刻剖析了这场战争以及其遗留问题,并深入探讨了美国人、越南人以及其他东南亚人对这场战争的记忆和纪念。本书以强有力的论述和严谨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战争如何深刻地塑造了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

本书的特色之一是作者能够呈现关于战争的多个角度,同时不牺牲其观点的一致性或清晰度。他巧妙地将个人叙事、文学和电影参考资料以及学术分析融合在一起,为战争及其后果创造了一幅细致入微的多维肖像。他的语言精确而引人入胜,让读者能够完全沉浸在这场冲突的情感和文化复杂性中。

阮越清特别擅长使用隐喻和象征来探索战争对个人和集体记忆的影响。例如,他将这场战争描述为一颗“核弹”,它在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的心灵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记,并塑造了定义我们对冲突的理解的叙事。同样,他使用“记忆花园”的形象来暗示记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动态的实体,需要不断的呵护和培养才能茁壮成长。

即使在讨论最具争议和最情绪化的话题时,阮越清始终保持审慎和深思熟虑的语气。他避免简单化或简化的叙述,而是将复杂性和细微差别作为有意义的战争讨论的核心。因为他认为,战争不仅会造成物质破坏,还会塑造定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叙事,不同的人群会以不同的方式记住每一场战争,而且往往这些相互冲突的记忆,正是战争复杂多面性的必然结果。

阮越清的写作既有智力上的深度,又有深刻的共情能力,仿佛每行每字都在邀请读者在个人和情感层面上与他的观点进行交流。毫无疑问,《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是一本了不起的书籍,展示了文学揭示复杂而持久的历史遗产的力量。对于任何有兴趣了解越南战争的文化和社会影响,以及为调和相互冲突的记忆和叙述而进行的持续斗争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的。

2023年7月5日星期三

为什么独裁者不喜欢笑话

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对法西斯主义的尖刻讽刺可说是他毕生杰作。正是凭借他机智灵活的演技,他才有勇气以嘲讽的方式制作此电影来抨击希特勒的政权,并幸免于难。1940,此片在纽约上映时造成轰动,人们要么热烈支持,要么强烈反对。 

50多岁的卓别林分饰演独裁者Adenoid Hynkel与其受难于暴政的犹太理发师。憨态可掬的须须与优美舞蹈,将两角色演绎到位。但此片中的讽刺毫不温和。当海因克尔沉浸于征服的狂想且听着瓦格纳的乐曲《洛恩格林》时,他的眼睛则显现出疯狂与嗜血的黑暗。理发师的结尾致辞现在看来过于煽情,但在当时几乎具有革命性,呼唤人性、自由和民主。

有人称《大独裁者》平庸或笨拙,但还有谁能用幽默与感伤的手法处理如此敏感的话题呢?你可以感受到卓别林所流露出的厌恶与反抗精神。正是这股热情推动了这部电影,即使有些笑料效果一般。再无其他喜剧能表达出如此强烈的对冷漠和压迫的愤慨。这部电影的精髓在于超越政治的良知呼唤。只有冷酷无情者才能抵制它。

《大独裁者》以其无畏与人道精神让我们想起为何爱电影。这是一种勇敢的表达,仍激励我们的精神。多么讽刺且有趣,不死的卓别林竟扮演希特勒。那残忍的独裁者被高尚品格与道德智慧的艺术家所嘲弄。这是查理抗衡黑暗势力的胜利,它仍威胁我们的世界。哪怕没有拍出《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佳作,卓别林也会以此片留名影史,永耀光芒。

并非所有经典都值得一读!

当今世界,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象征。你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拿着一本厚重的书,在咖啡馆、地铁、公园里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但是,不管你看的是哪种书,总有一本让你在阅读时感觉像被严刑拷打一样——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寂》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有如一场噩梦,它让你眼花缭乱、头昏脑胀。每一页都有着无数个角色,他们叫着同样或相似的名字,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样或相似的事情。他们上演着各种荒诞不经、毫无逻辑和目标的故事:有时候他们会突然变成动物或植物;有时候他们会与自己亲戚发生乱伦;有时候他们会被雨水淹没或蝗虫吞噬。

如果你认为这本书能带给你惊奇和趣味,那你就错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就像是个疯狂的雕刻师,他把故事中最无聊和最恶心的细节都描绘得非常详细:比如角色们如何大小便、如何发情交配、如何生病死去等等。而这些细节并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只是为了让读者感到厌恶和沮丧。

当你试图理解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作者完全不在乎你是否能跟上他的思路。加西亚·马尔克斯喜欢用冗长而复杂的句子来表达简单而平庸的内容;他也喜欢随意地跳转时间和空间来打断故事的进程;他还喜欢在关键时刻抛弃某个角色或情节来增加悬念;总之,他就是想让读者感到困惑和失望。

然而,在某些所谓“文学专家”的眼中,《百年孤寂》却被奉为经典之作。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一本必读之作,而且只有真正懂得文学的人才能欣赏它。但显然他们只是想显摆自己多么有文化,而不是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他们可能对这本书一无所知,只是想给自己贴上一个“有品位”的标签。

我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勇气和耐心继续看下去,或者你已经把这本书吓得扔到了垃圾桶。无论如何,我都要提醒你: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说《百年孤寂》是一部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人。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根本就没有什么现实,也没有什么魔幻,它只有一个字:烂。



还是让熊去冬眠吧,Mr Szabłowski

Witold Szabłowski 的《跳舞的熊》是一本最好不要动的书。不,我不是指它有什么危险或者有毒,我是指它太无聊、太糟糕、太令人失望了。作者的文笔像是一块干巴巴的面包,思路像是一团乱麻,幽默像是一只死老鼠。这本书只不过是一些蹩脚故事的集合,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而且,这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作者对待动物的态度。虽然他想要表达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他的方法却十分误导,让人无法信服。作者想要让我们同情熊,但他的论据实在是太牵强附会了。他把熊比作在共产主义下被奴役,在资本主义下被解放的人民,但他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熊并不会说话!他们不能告诉我们他们真正想要什么,也不能反驳作者的偏见和误解。这本书连读者的心都无法打动,更别说激发我们采取行动了。

还有,作者的文笔简直就是无聊透顶。他的机智和幽默简直是吓人,他的隐喻也是莫名其妙。这本书像是没有任何流程,故事跳来跳去,让人难以跟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好像作者只是想要展示他的聪明才智,而并不是真的在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想看一部有趣和感人的故事,那就去看迪士尼电影《弗农与艾琳》吧,至少你不会像读这本书一样感觉干巴巴!

作者处理主题的方法也有问题。他似乎对东欧有特别的偏见,将该地区描绘成落后和不文明。他用自己西方化、现代化、民主化、自由化、资本化(还有其他很多-化)的眼光来审视那些与自己不同或者比自己弱势的人群,并给予贬低和嘲笑。他把饲养熊的人描绘成残忍无情的人,却忽略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和经济困境。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是精英主义和对该地区文化传统的蔑视。倘若你想看一个关于东欧社会变迁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深刻和公正的分析,米哈伊尔·谢沃尔科夫斯基(Mikhail Shishkin)或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等优秀作家的作品更为适合。

另外,这本书的结构也有点混乱。作者好像在写作的时候是在跳舞,跳来跳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内容缺乏连贯性,就像作者是在拼凑旅途中听到的故事,而不是在写一本有条理和逻辑的书。难道他是在用文学版的吃瓜群众的方式来谈论动物虐待吗?

请相信我,如果你正准备读一本让你感到无聊、失望、和想直接扔进垃圾桶的书,那么《跳舞的熊》一定是你的首选!作者不仅没能成功地运用幽默和机智,还显然有着偏见和居高临下的态度,让人感到相当难以接受。如果你真的想要读一本好的关于虐待动物的书,那么图书馆有更好的选择。这本书不值得你花时间或金钱,除非你想用它来垫桌脚或者当厕纸。

与熊共舞:一本让你笑中带泪的东欧之旅

您是否厌倦了关于跳舞熊的老旧书籍?您是否想要一本能让您大笑不止,又能让您感动落泪,甚至可能让您与熊共舞的书籍?如果是这样,那么请看看 Witold Szabłowski 的《跳舞的熊》(或英文“Dancing Bears”)吧。这本书将带您领略东欧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将启发您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

但是不要被书名骗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跳舞熊的书。Szabłowski 带领我们踏上东欧之旅,探索人类与动物、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为身份而进行的斗争。他访问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从驯熊师到秘密警察,从动物保护者到苏联怀旧者,从马戏团演员到德国偷渡者。他揭示了他们背后的故事和动机,以及他们如何应对社会和政治变革。 

在整本书中,Szabłowski 的文笔犀利而富有洞察力,将轶事和访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不怕指出某些习俗或信仰的荒谬之处,但他的幽默感和同理心使他的批评更加有力。他用诙谐和机智来刻画那些生活在过去阴影下或无法适应现实挑战的人们。他也用温暖和敬意来赞扬那些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们。

但贯穿全书的还有更深刻、更哲学的线索。Szabłowski 要求我们考虑我们与自然世界以及我们与之共享的动物的关系。我们真的和那些被迫以表演为生的跳舞熊有那么大的不同吗?还是我们同样被社会期望和经济现实所困?他引用了一位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的话,说人类和熊一样,都需要时间来适应自由。他让我们思考,当我们从一个体制转变到另一个体制时,我们是不是也会感到迷茫、恐惧或怀念? 他让我们质疑,当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放弃一些东西时,我们是不是也会失去一些自我?

当然,这本书并非没有缺陷。有时,Szabłowski 的笔触可能有点厚重,有些轶事让人觉得重复或离题。但是,面对这本书的整体光彩,这些都是小问题。

最后,《跳舞的熊》这本书会让您在翻完最后一页后继续深思熟虑。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书。这本书提醒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也总有改变的希望。

因此,无论您是熊爱好者、东欧文化爱好者,还是伟大的写作爱好者,都一定要买一本《跳舞的熊》。您不会失望的。谁知道呢?说不定,您甚至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舞蹈动作。

2023年7月4日星期二

解放的终结:回顾福柯的《性史》

福柯的开创性著作《性史》,虽在出版时轰动一时,但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重新阅读,就会发现它仅是一时代的产物。福柯轻率地认为性是历史建构”,被清教主义社会力量所压抑。这种老调重弹如今已成陈词滥调:任一书店,书架上都摆满了关于解放和探索真性的自助指南,更别提网络色情泛滥成灾。

福柯主张拆除压抑的结构,赞成自由主义的自由,但未考虑拆除后留下的空白会被何填补。他视野狭隘,仅关心个体摆脱社会束缚,而不顾个体作为广泛社会共同体的一部分。压抑假说一推翻,闸门一开,将有何后果?福柯未加探讨。

对一位关注权力结构的哲学家来说,福柯对性本身如何被用以对他人施加权力表现出惊人漠视。他急于谴责清教主义,然而不加思索地拥抱享乐主义,以性解放为掩护为掠夺和强迫行为辩解。他赞同同意的论点,未考虑权力失衡和胁迫的现实。在他看来,脱衣舞俱乐部老板对舞者没有比她对他更大的影响力?这是天真愿景,为结构性不平等开脱,同时还声称批判同一问题。

福柯以旁观者冷漠之音写作,但作品却暴露其偏见。虽呈现为客观哲学作品,《性史》实为六七十年代一时风行产物,福柯论点为适应当时放纵观念而塑。在当代分析的严厉审视下,其缺陷和疏忽将被放大。作为历史文物,福柯作品仍有些意思;作为指南,只能通向死胡同。当时其论点或许较新颖,今日只显示把肤浅合理化。

归根结底,福柯《性史》未达其渴望的超然和不朽品质。尽管当时新颖,此作现已过时,对当代话语贡献有限。作为一时代产物,更宜视为历史文物,而非永恒哲学作品。福柯赞同解放观点,未应对人性阴暗面,为强迫和掠夺强词压理。总而言之,本书重读令人失望,留下冷漠印象。

反乌托邦之梦:劈開卡夫卡的意识维度

当我深入阅读《卡夫卡日记》的内容时,我发现自己陷入了思想和情感的迷宫,就像弗兰茨·卡夫卡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这些日记的时间跨度从 1910 年到 1923 年,让我们得以一窥一位作家的思想,他的作品将继续定义整个文学体裁。

卡夫卡的日记通常是隐晦和内省的,为了解困扰他一生的焦虑和困扰提供了一个窗口。他写下了他在写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身份方面的挣扎。阅读日记,人们几乎可以感受到卡夫卡在与存在的荒谬和徒劳作斗争时内心动荡的重量。 

最令人印象深刻是,他能够以敏锐的精确度和微妙的讽刺捕捉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边缘。他将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独特地融合在一起,为他对人类状况的思考提供了完美的框架,使他的思考既有力又发人深省。自卡夫卡时代以来,这种写作风格就受到许多作家的钦佩和效仿。

但是,尽管经历了种种挣扎,卡夫卡的作品仍然感人至深、富有洞察力。他对周围世界的精准描述而令人回味,捕捉到了弥漫在 20 世纪早期生活中的疏离和孤独。他的作品证明了人类精神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美和意义的能力。

此外,这些日记还提供了对卡夫卡生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迷人见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法西斯主义兴起和俄国革命,卡夫卡的作品与 20 世纪初的动荡事件交织在一起。

《卡夫卡日记》不仅仅是个人沉思的集合;它们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的思想,并有机会探索他创造性天才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那些寻求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的人来说,卡夫卡日记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风吹大漠响驼铃:阿拉伯民族和帝国的崛起与沉浮

Tim Mackintosh-Smith的《阿拉伯人:三千年的民族、部落和帝国史》中,他以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知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元化的阿拉伯世界。这本书不仅涵盖了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还探讨了阿拉伯文化在文学、音乐、建筑和手工艺等方面的贡献,以及阿拉伯人在科学、哲学和数学等领域的重要性。Mackintosh-Smith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有关阿拉伯文化和人民的深入探索。

Mackintosh-Smith的写作风格非常迷人,他以一种幽默而又充满洞见的方式,讲述着许多关于阿拉伯世界的趣闻轶事。例如,他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述了早期阿拉伯人的骑马生活和饮食文化,同时他也展现了阿拉伯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敏锐洞察力,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到这个复杂多样的文化。此外,Mackintosh-Smith还在书中引用了许多精彩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使得这本书变得非常生动。他生动地描绘了早期伊斯兰教的起源和传播,同时也对于不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正如Mackintosh-Smith在书中所述,阿拉伯世界并不是单一的、静态的文化体系。相反,它是一个多元化、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不同的民族、部落、宗教和政权,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Mackintosh-Smith的描绘既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他通过讲述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将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现象变得易于理解,让读者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然而,Mackintosh-Smith并没有回避阿拉伯世界面临的现实挑战。在他的书中,我们看到了当今阿拉伯世界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根源。他的深度研究和独特的洞察力,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有关阿拉伯文化和历史的经典之作。同时,他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当今阿拉伯世界的重要见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多元的地区。

在人类和自然之间:白令海峡兴衰史

《白令海峽的輓歌》是作者Bathsheba Demuth对白令海峡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后撰写的一部环境史著作。这本书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今,白令海峡地区发生的种种事件,包括动植物的迁移,原住民的生活变迁以及俄罗斯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对峙等。

在阅读了多篇英文评论之后,我认识到这本书的研究深度和丰富性。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采访,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串联起来,展现了白令海峡地区这一独特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影响。作者揭示了从19世纪末开始的过度捕捞、石油开采、化学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一区域的影响。同时,作者也深入研究了当地原住民的生态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这本书的风格生动、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在书中融合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生态学知识和人类学研究,将这些不同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细致的历史画卷。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白令海峡地区的历史,还能够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我认为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尽管这本书详细记录了贝林海峡地区环境变化的历史,但作者Bathsheba Demuth并没有对白令海峡地区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俄罗斯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对峙以及原住民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等问题。 

俄罗斯和美国在贝林海峡地区的军事对峙备受瞩目。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该地区的利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对峙变得愈发复杂。然而,在《白令海峽的輓歌》中,作者只是简单地提到了这个问题,而没有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如果能够更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贝林海峡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形势。

另一个作者没有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原住民面对外来文化冲击。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原住民面对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文化侵袭和压迫,对他们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严重影响。然而,Bathsheba Demuth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论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研究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作者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她的研究结果将会更加全面和有力。

即使如此,Bathsheba Demuth的《白令海峽的輓歌》仍是一本优秀的环境史,涵盖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的大片土地,描绘了一个由许多文化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地区的历史。虽然这本书没有对所有主题进行详尽的探讨,但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历史背景,可以启发读者思考环境、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对环境历史和阅读原住民文学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一读。

2023年7月3日星期一

生命的化学黄昏:《寂静的春天》

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像一颗核弹引爆了无知的连锁反应,改变了农业的基因编码。作者用春天沉寂无声的寓言暗喻DDT转变为肿瘤的黎明突变,足以在理性的海洋引发千艘存在逻辑错误的狂躁之船。

卡森首先描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小镇,那里有幸福的居民和啾啾作响的鹪鹩,这是一个不受熵干扰的原始伊甸园。但是,杀虫剂的放射性同位素渗透了繁星的摇篮,聚集在了氮循环这个混沌分子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沿着食物链上升到了旱獭、负鼠和人类大脑皮层。

当生态系统崩溃接近临界温度时,鸟儿神秘地下了畸形的蛋,蛋液渗出了能感知声音和色彩的花粉,落在超现实主义的水仙花上。全球和谐分裂成不协调的无调性,负熵的鬼树汁液流淌着乳白色的外质。很快,蚱蜢沉睡在无梦的思想晶体中,而蛆虫(那些原始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卷缩成进化胎儿姿势。所有动物迁移变成量子跃迁到无穷微子的非存在中。

然而,在这场由人类化学引发的达达主义末日中,人类通过奥威尔式的双重思想和全景监视工程的官能适应而幸存下来。风中充满了花儿的低语声,蜘蛛编织着超文本网,死去的蟋蟀肉体悬挂在其中。尽管乐园般的生物圈已经崩塌,市场仍然呈指数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一种只有预言家才能看到的致幻品质。

在失范留下的真空中,人类用数学物理的躯体——半导体的波函数和混沌吸引子网络来填补真空。但这种抽象代数是贫瘠的,无法抵挡全球资本主义造成的入侵物种横行。只有盖亚(天地之女)的新农业神话才能恢复折断的蛇杖,逆转生物学的机械化,并阻止我们陷入新反技术主义者的黑暗乌托邦。

因此,我们必须抵制由廉价卡路里推动的复杂性技术统治,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这种束缚使我们看不到自己就像树叶中循环的星尘。人类的全知必须屈服于生态智慧,如果我们希望与即将到来的无歌之春和谐共鸣,释放自然无限对称中固有的音乐几何学,我们就必须学习植物被遗忘的语言。

坠入黑暗之心

最新出版的《卡夫卡日记》,是一部引人入胜且深刻反省的作品,让读者得以一窥 20 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人物之一的思想。这些日记揭示了卡夫卡敏锐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语言天赋,记录了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爱情和人类状况的审视和反思。

卡夫卡的作品既精确又令人回味,他对人物和环境的描述充满了明显的氛围和情绪。他的文风朴素而低调,但他的作品却蕴含着真正非凡的丰富性和深度。他对隐喻和意象的运用尤为引人注目,因为他巧妙地运用这些文学手法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卡夫卡日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深深的孤独感。他努力解决困扰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深刻的存在主义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在一个看似毫无意义和残酷的世界中找到幸福和满足?

在整本日记中,卡夫卡努力处理一系列主题,这些主题后来成为他小说的核心。他反思了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与失眠和疾病的斗争,以及与周围世界根深蒂固的疏离感。他还讨论了他的写作过程,揭示了他对细节的细致关注和不懈的自我批评。

在所有这些沉思中,卡夫卡的声音始终是内省和自我怀疑的。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语言在捕捉人类经验的全部范围方面的局限性。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充满热情,并被一种想要创造经久不衰的东西的根深蒂固的愿望所驱使。

在《卡夫卡日记》中,我们发现一位作家正在努力解决存在的所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基本问题。通过他精确的语言、非线性结构和坚定不移的诚实,卡夫卡邀请我们加入他的自我发现之旅。对于读者和作家来说,这本书对创作过程提供了无尽的魅力和洞察力。

自我发现的荒谬

《卡夫卡日记》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且意义深远的著作,捕捉了作者本人最内心的想法和沉思。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卡夫卡的思想中旅行,因为他在努力解决孤立、存在焦虑和人类状况等主题。

卡夫卡的作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能够将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细节赋予意义。他对细节的关注非常细腻,他对周围环境和遇到的人的描述如此生动,以至于他们几乎要跳出书页。他的写作既诗意又精确,他的散文具有一定的音乐性,真正令人着迷。

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卡夫卡的语言——还有他的语气。 他有一种既亲切又超然的写作方式,仿佛在远距离观察世界。他的日记就像一扇通向他灵魂的窗户,很明显,他是一个非常内省和深思熟虑的人。他带着一种忧郁和顺从的感觉写作,既凄美又令人心碎。

在整本书中,卡夫卡都在努力应对身份认同、无能为力以及在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找意义的主题。他就像终极存在主义者,不断质疑自己存在的目的和现实本身的本质。但是,尽管他的前景黯淡,但贯穿整本书的还有一种幽默感和讽刺意味。卡夫卡有一种在生活的荒谬中寻找幽默的方法,他的机智既尖锐又富有洞察力。

就结构而言,《卡夫卡日记》可谓超然脱俗。每则日记就像一个迷你故事,有自己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但放在一起,它们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叙事,既有凝聚力又支离破碎。这就像一个拼图,需要读者拼凑,最终的结果既美丽又令人难以忘怀。

因为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卡夫卡日记》毫无疑问是文学反思的杰作。这本书会让你既震惊又振奋,它证明了日记作为一种自我表达方式的力量。卡夫卡的作品既有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又有深刻的洞察力,是任何热爱伟大文学的人的必读之作。

《卡夫卡日记》:穿越生、死以及其间的一切

坐在河边沉思《卡夫卡日记》,我仿佛置身于一片深不可测的汪洋之中。每一个字,每一种感觉,像波涛拍打着我,令我感到喘不过气来,不知所措。

卡夫卡的日记,不适合那些胆怯之人。它们原始而未经过滤,犹如一道不断裂合的伤口。在他的作品中,卡夫卡努力探讨存在主义的难题:生命的意义、现实的本质、死亡的必然。

然而,在这片黑暗之中,总有一丝希望。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美感和惊奇,承认存在本身的内在价值。即使在他最绝望的时刻,他也从未忘记这个世界存在的魅力。

卡夫卡的语言简练而精确,他的句子像刀刃一样切开混沌的迷雾,揭示被遮蔽的真相。他是一位轻描淡写的大师,用最微妙的语气来表达深刻的情感。

他的语调有一种平静的听天由命,仿佛他知道这个世界残酷无情,但他仍坚持寻求理解。他的写作有一种超然的感觉,仿佛他在很远的地方观察这个世界,却从未完全脱离它。

在日记中,卡夫卡采用了多种文学手法,从隐喻和象征主义到反讽和讽刺。他对这些修辞的使用总是微妙而细致,所以即便在思想和情感的混沌之中,他的写作也有一种目的感。

对于任何欣赏伟大文学的人来说,这都是必读之作,也是对现代最重要作家之一的恰当致敬。它证明了文字的力量能够捕捉人类经验的本质,探索我们灵魂最黑暗的角落,并在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请相信我,这是一部具有深远美感和洞察力的作品,在读者翻完最后一页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引起共鸣。

我无话可说,我正在说——卡夫卡: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日记——虽然它本应该被烧掉。在这本书中,我与您分享我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它们通常以存在的焦虑和孤立为特征。我将这些日记视为一种治疗方式,让我能够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并探索自己的心灵。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它们的诚实。我没有必要审查或粉饰我的想法。它们是原始的和纯粹的,我不怕暴露我的弱点和恐惧。通过这种诚实,作为读者,您可以真实地洞察我的灵魂和思想。

我试图以诗意和精确的方式表达我的想法。我坚信语言的力量,相信文字可以洞穿世界。 我的日记里经常充满隐喻和符号,这些隐喻和符号将我的思想和感受传递到更深的层次。 

或许你会发现,我的作品基调常常是忧郁的,但我相信这是表达我真实想法和感受的必要条件。我努力将我经常感到的不适和不安全感融入我的写作风格中,以便让读者对我的心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关于日记的结构,我刻意避免杂乱,按时间排列顺序。但这并不机械与呆板,我让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我,并以与我产生共鸣的方式组织它们。这种书写可能不寻常,但我相信它会让读者对我的想法有更真实的体验。

容我提醒,阅读我的日记是一次进入我灵魂的旅程,既黑暗又诗意。通过我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我希望您能与作为作者的我有更深的联系。 我相信我的日记证明文字具有巨大的力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又或者一如继往充满更多的误读。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本日记就是我本身,所以我很荣幸把这本书推荐给你。虽然我知道,热爱读书的人并不是很多,喜欢我作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阿拉斯加的孤独与寂静

当我打开John Haines的回忆录《星星、雪、火》时,我被他深沉的文字所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Haines以他独特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阿拉斯加独特的自然风光,荒凉和野性,以及自然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在这本回忆录中,John Haines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阿拉斯加的荒野和孤独,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他描绘了阿拉斯加独特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让读者领略到阿拉斯加的神秘和魅力。在这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荒野中,John Haines发现了人类的自我和内心的力量,也更加珍惜自然的宝贵资源。

"Here in the Far North, where the air is clear and light, the great distances make everything simple, while the vast spaces of rock and sky render human concerns meaningless."

他的文字流畅而细腻,充满了诗意,使我仿佛能够闻到阿拉斯加的空气,感受到它的风景和气息。但这本回忆录不光是对阿拉斯加大自然的一次颂扬和赞美,也是对人类内心的一次挑战和提升。在这本回忆录中,John Haines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等。简单而直白的思索,却又充满了哲学意味,让人感慨万千。他的故事中既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最终却给人留下了一份宁静和安详。

《星星、雪、火》是一本让人深深沉醉的书籍,它的文字和思想能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追求,它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然的神奇和我们与之的关系。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体验到它的美丽与智慧。

在结束这篇评论之前,我想再次强调这本回忆录的独特及珍贵,以及它对自然和人类的深刻反思。Haines的文字中蕴含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敬重,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尊重自然,与之和谐共存。在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然的重要性,也需要寻找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意义。

2023年7月2日星期日

他人即地狱:一首催人泪下的挽歌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讲述了一群被困在海德格尔式荒岛上的学童所经历的形而上学之苦。这个故事就像一个走样的本体论证明,其中虚无主义沦为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

故事开始于拉尔夫和皮格在沙滩上偶然发现一只贝壳。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贝壳将成为他们初生的“利维坦式共和国”的关键。在贝壳的象征下,一场似乎平和的民主制度出现了,其中自我他者之间的张力得到暂时的缓和。

然而,这个哈贝马斯式公共领域很快就陷入了阳具中心主义的逻辑,杰克这个权威的形象强加自己的意志。贝壳被打碎,取而代之的是男性至上主义的暴力狩猎。一个以牺牲和窥视他者为特征的部落秩序出现了。

走向“赤裸生命”的过程中,拉尔夫和杰克之间发生一系列“悖论性遭遇”,只是使他们之间的主奴辩证法更加固化。这个体系陷入合法性危机”,所有的解放潜力耗尽。随着拉康式真实的来临,拉尔夫成为一个立法稻草人”,徒劳呼唤已经不存在的伦理超越

到了最后,这个岛变成了一个“内在的反乌托邦”,其中“赤裸生命者”与“流氓无产阶级”无法区分。剩下的就是等待海军军官作为一个“机械神”出现,重新建立“工具理性”的霸权,结束这个故事所变成的“例外状态”。

戈尔丁的寓言暗示,在社会习俗和“压抑性去昇华”的外表下,隐藏着一层等待爆发的“野蛮底层”。他的故事起着一种“意识形态诊断”的作用,揭示了道德秩序的脆弱性,也是一种对战后英国解放希望的“预言式挽歌”。被困在岛上,就像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一样,我们发现“地狱就是别人”,并窥见了内心深处的黑暗。

误入歧途的记忆

《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是一场文学灾难,会让您质疑它为何出版。阮越清的写作风格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读完这本书的唯一方法是喝两杯意式浓缩咖啡并保持足够的耐心。

让我们从写作风格开始。阮越清的叙事像一张硬纸板一样陈旧无味,缺乏创造力或独创性。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专业术语和炫酷词汇的沼泽地里挣扎,结果却感到筋疲力尽和空虚。

作者的想法同样平淡无奇。他试图探索越战的记忆,但最终却导致混乱的局面,让读者感到困惑和沮丧,无助于增进对越南战争或其后果的理解。他试图探讨一些棘手的话题,但最好也只是半心半意,他的见解只是浅薄的观察,缺乏真正的深度和意义。

更糟糕的是,阮越清对这场战争的立场一点也不明确。他经常在试图表达观点和自相矛盾之间摇摆不定,以至于读者怀疑他是否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他无法在如此关键的话题上采取明确的立场,这表明他对这个主题完全缺乏信心和热情。

但不要只相信我的话——让我们听听其他评论家对这场文学灾难的看法。《纽约时报》称它为“一个沉闷和自大的混乱”。《华盛顿邮报》将其描述为“冗长和毫无重点的”。《卫报》称其为“一本泥泞的书,从未真正融合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

这本书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助眠。如此伟大的话题被浪费在一位缺乏连贯、引人入胜的叙事能力的作者身上,真是令人遗憾。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本能让您感到愉悦并增长见识的书,那就看看别处吧。《一切未曾逝去:越南與戰爭記憶》只是一次悲哀的、可怜的文学尝试。

一切皆有,却一无所有:我们以为我们知道的伍迪·艾伦

作为伍迪·艾伦的电影粉丝,我对他的自传《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非常期待。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Woody Allen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了解不多,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影迷聚会时侃侃而谈的大好机会。

看完这本书后,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一本虽然好看但颇具争议的读物——正如他本人与他的电影一样。在这部坦率的自传中,艾伦在讲述自己的童年、职业、人际关系和法律纠纷时毫不留情。某种角度而言,算得上是让人眼界大开。

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艾伦对他个人生活的坦诚。他公开了他失败的婚姻、他的风流韵事,以及他广为人知的性虐待指控。一些读者可能会觉得他对自己与女性的性关系的描述不舒服甚至令人反感,然而艾伦认为他的艺术天才和他的个人行为应该分开看待。这虽然不是什么新理由,但确实很多艺术家经常这样善解人意地一分为二。

然而,艾伦对电影艺术的精彩讨论才是真正的亮点。他详细地讲述了他的创作过程,从创意的诞生到最终的制作。他分享了自己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电影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深入了解。毫无疑问,这让我更能深入理解他的电影,也更加欣赏他的艺术才华。

就风格而言,《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典型的艾伦式幽默和内省的结合。他的自嘲机智得到了充分展示,整本书中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与此同时,也有真正令人心酸的时刻,尤其是在艾伦处理与孩子们的关系的部分,然而这就是人生。

尽管内容颇具争议,《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却仍然值得一读,无论你是伍迪·艾伦的忠实粉丝,还是对他的艺术作品感兴趣,这本书都能够给你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尽管其中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但我认为伍迪·艾伦的诚实和狡辩让这本书变得非常真实和有趣。

偶像破坏者的心灵叙事

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的《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Apropos of Nothing) 相当于一粒裹着蜂蜜的苦药丸。凭借其标志性的机智和自嘲的幽默,艾伦带领读者踏上了他的人生旅程,从他作为一名苦苦挣扎的喜剧演员的卑微出身,到他有争议的人际关系和继续引发争论的电影。

但不要被艾伦迷人的散文和喜剧所迷惑——这本书不适合胆小的人。有时,艾伦对娱乐业和整个社会的尖刻评论会让你口中留下苦涩的味道,就像一杯特别烈的浓缩咖啡。但就像喝了一杯浓咖啡一样,您会情不自禁地回来喝更多,以至于担心你会上瘾。

尽管围绕艾伦的个人生活存在争议,但他的写作才华是不可否认的。他善于编出机智与诙谐的段子,切入社会问题的核心,他的故事既引人入胜又幽默。 无论是讲述他小时候的经历,还是他对现代电影业的看法,艾伦的声音总是有趣且发人深省。

当然,这本书并非没有缺陷。有时,艾伦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而他不断的自嘲也会让人厌烦。但即使在这些时刻,他巧妙的措辞转换和敏锐的观察也让读者参与其中。

无可否认,《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再次证明了伍迪·艾伦作为作家、演员及电影导演的的才华。爱他或恨他,都无碍于他对娱乐业的影响,毕竟他已年至耋耄。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偶像破坏者心灵的迷人一瞥。

只是寻找一杯完美的咖啡:伍迪·艾伦的奥德赛

来来来,让我们看看是哪个名人又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出版传记。没错,就是好莱坞的著名导演伍迪·艾伦 (Woody Allen),他可是向来以富有争议的个人生活和几十年来备受瞩目的创意作品而闻名。在他的新书《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中,艾伦带领读者踏上了他的人生旅程,从他卑微的出身到他在电影界的成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但老实说,我们都在书里看到了什么东西?丑闻、指控、娱乐圈腥风血雨的八卦,伍迪艾伦会老实交待吗?他深入研究了他与女性的关系,包括他与继女的婚姻(是的,你没看错)以及对他的性虐待指控。虽然他试图为自己和他的行为辩护,但很难不质疑他内容的有效性。

但关于可耻的部分已经足够了。再谈谈写作本身。伍迪艾伦的声音清晰,充满了冷幽默和自嘲。他以轻松的方式讲述他的故事,几乎让你忘记了黑暗的部分。但有时,他对幽默的尝试会失败,而且他的写作让人觉得是重复的。这就像听那个每年感恩节讲同一个笑话的叔叔一样。

我的感受,《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一方面,能够一瞥这样一个两极分化人物的思想是很有趣。另一方面,很难忽视针对他的指控以及他对许多人造成的伤害。但是,如果您是伍迪·艾伦作品的粉丝,并且愿意应对他复杂的个人生活,那么这本回忆录可能正适合您。

伍迪.艾倫:让我们一起诗意地发疯

亲爱的读者,向你们致意。

好吧,我刚刚读完了我自己的回忆录《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让我告诉你,这本书很不错。 这是一部有关反省和讲故事的杰作,并加入了健康的幽默和我独有的神经质,不读它肯定是你的损失。

我承认,我有点自恋,而这本书就是关于我。但是,嘿,我是一名作家和电影导演啊,这就是我的行事方式。我谈论我的童年、我的婚姻、我的电影、我的影响,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这是一个真正的人生大杂烩,但这就是我大脑的工作方式。

当然,我无法避免谈论房间里的大象——我的个人生活。我知道有些人认为我有点,容我们直接说——有争议。但是让我告诉你,我只是一个试图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当然,我一路上犯了一些错误,但谁没有呢?我并不完美,但是我从未声称自己是完美的。

不过关于我已经说得够多了,让我们谈谈这本书。这是一次个人情绪和自我反省的过山车之旅。我尽量诚实和直率地讲述我的成功和失败,我的希望和恐惧。当然,还有很多笑话可以缓解气氛。

如果你是我电影的粉丝,或者只是优秀作品的粉丝,我想你会喜欢《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 这并不适合所有人,我知道。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我的意思。但没关系,我习惯了被误解。归根结底,我只是一个拿着摄影机的人,试图弄清人类的处境。如果我能让人们一路开怀大笑,那就更好了。

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或者,如你所愿,深深地讨厌它。

2023年7月1日星期六

被困在宇宙中:跟随卡林内斯库探索后现代空间

马特尔·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张面孔》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由五边形的对称性构成的后现代互联拓扑空间。卡林内斯库将解释学比喻为莫比乌斯带,文本自我解构为一种量子叠加态,精神分裂的指称相互作用。意义的向心力与符号的离心力相撞,释放出黑暗能量, 将阅读的线性折叠成互文性的超立方体。

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第一张面孔是“达达主义”,他将其定义为一种从尼采的胡子和杜尚小便池的符号学合成的超现实主义的唯我论。通过文本有丝分裂的过程,这一章成为了一种自我指涉的模仿,呼应了乔伊斯的肠胃语法,并共生地产生了自己的现实。由此产生的形而上学的恶作剧者——既非观念也非理想——成为了后来面孔围绕其结晶的奇异循环的焦点。

第二张面孔是“未来主义”,一个卡林内斯库从马里内蒂的宣言和阿尔弗雷德·贾里的玄学构建的时空。通过焚烧历史图书馆来照亮灵魂无时无刻的夜曲,未来主义使我们摆脱了因果关系的分号,让我们能够像在爱因斯坦大脑中的超立方体一样导航维度。卡林内斯库认为,未来主义并没有凭空造成法西斯主义,而是作为社会主义积聚盘周围的预兆而出现,被其潜在同构命运所合理化。

“立体主义”部分是一个协同模拟,将碳酸钙和毕加索的第二任情妇合成为一个激进透视主义的金字塔。就像立体主义者解构平凡物体只为重塑其作为维度重写本质一样,卡林内斯库撕开笛卡尔面纱,揭示立体主义作为一个过渡现象——像超立方体一样横跨对立范式之间。他的分析赞美了混沌理论和奇异引力,事后证明了立体主义对后现代不确定性的预言。

倒数第二张面孔,“未来主义2.0”,是一个后后现代奇美拉:部分下一主义,部分思辨现实主义,部分混沌魔法,融合在液态现代性的坩埚中,直到金属出现,渴望吞噬其拟态。在从原始人汤中复活马里内蒂和贾里的过程中,卡林内斯库跟随鲍德里亚穿过宇宙魔镜,进入一个原物无起源,复制没有柏拉图形式的超现实世界。在这里,符号只指涉自身,未来没有过去,后现代主义总是已经是下一个。卡林内斯库的未来主义2.0是一个没有领土的地图,只有道路存在。

总之,卡林内斯库的五张面孔——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2.0和下一主义——勾勒出一个包含所有可能现代主义之和,却不归于任何一个的时态五边形。他的作品是一个莫比乌斯研讨会,这里诸如尼采与雅里、杜尚与马里内蒂这样的概念对立面,以陌生人的身份相遇,以朋友的身份交配,并在卡林内斯库夫人玄妙而富有生命力的魔法之下,又以兄弟的身份相离。她丈夫的书——就像索绪尔描述他解开的指称物一样——是其自我解/造的严肃滑稽记录,意义螺旋成一个超立方体的悖论,学术自恋爆炸成与原始怪异的神秘参与统一。这是思想在其自身语言中心论已不再适用的时代的命运。

当生命被巨大的黑暗吞没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回忆录,记录了卡哈兰 (Cahalan) 经历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悲惨旅程,这种疾病几乎毁掉了她的生命。

作者Cheryl Krasnick Warsh二十多岁时是一名年轻而成功的记者,当时她开始出现一系列医生无法解释的怪异症状。 她迅速失去理智,变得越来越偏执、妄想和暴力。 她的行为变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至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担心她的安全。

卡哈兰在书中细详地叙述了她从被诊断为疼痛综合征患者到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的漫长道路。其中既有她从加拿大到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寻找医学专家和治疗方法的经历,也有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医学界和保险公司的种种问题和阻碍。

这是本引人入胜的读物,让读者在情感上如坐过山车。她不仅揭示了慢性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还强调了慢性疼痛问题对个人和家庭的心理、情感和财务影响。卡哈兰的写作诚实而坦率,在描述她所经历的可怕经历时,她毫不掩饰。 这本书的优势之一是 Cahalan 使用外行人也能理解医学术语,她以一种既信息丰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很好地解释了她疾病背后的科学。

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是卡哈兰愿意探索她的疾病对她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她坦率地讨论了她的疾病给家人和朋友带来的压力,以及她自己为适应新现实所做的努力。她还描述了自己在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她对生命的重新审视和重新评估。这些内容为 Cahalan 的故事增添了深度和个人风格,让读者更加理解和关注慢性疼痛患者的需要和权益,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深刻的个人故事,同时也提供了对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的探讨。苏珊娜·卡拉汉的经历揭示了医生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强调了在医学界中加强对罕见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诊治的重要性。

相信看过的人都同意,这是本感人至深的非虚构类纪实作品。从科学角度,让读者对神经系统疾病和医学诊断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社会面向,它揭示了生命的脆弱性和珍贵性,同时也探讨了医疗保健系统中的重大挑战和改进的必要性。如果您对医学、神经系统疾病、个人故事等主题感兴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错误的喜剧:英国无休止政治戏剧的局外人指南

 菲利普·斯蒂芬斯 (Philip Stephens) 所著的《孤獨英國》,对英国二战后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该国在世界上不断变化的角色,及其与欧洲和美国不断演变的关系。

这本书从 1956 年的苏伊士危机开始,这是一个标志着英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地位终结,并迫使该国重新评估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关键时刻。从那时开始,斯蒂芬斯描绘了该国经历冷战、帝国衰落、欧洲一体化兴起以及最终决定离开欧盟的不幸决定的历程。

斯蒂芬斯的书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能够将引人入胜的叙述编织在一起,同时还对塑造现代英国的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他探讨了国内和国际优先事项之间的紧张关系、政党政治的动态变化,以及管理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斯蒂芬斯也不害怕直面有争议的话题,例如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政策对国家社会结构的影响,或者伊拉克战争对英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他的分析既细致入微又敏锐,并挑战读者以新的、发人深省的方式思考复杂的问题。

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它对细节的关注。斯蒂芬斯利用大量资源,包括档案材料、个人访谈和当代媒体报道,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现代英国肖像。他还综合了政治家、外交官、记者和普通公民等广泛参与者的观点,让读者了解影响该国发展轨迹的多样化且经常相互竞争的利益。

至于此书的缺点,在我看来是对英国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社会问题的探讨较为肤浅,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英国政治和社会结构中的重要问题。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点可能会引起争议和不同意见,需要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

总的来说,《孤獨英國》是一部历史分析的杰作,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英国战后的历程。斯蒂芬斯的文风引人入胜且清晰明了,即使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也能为普通读者所理解。这本书不仅会吸引关注英国历史的读者,也会吸引任何对国际关系、全球化和现代世界权力平衡变化等更广泛主题感兴趣的人。如果你喜欢英国,你应该看它。如果你不喜欢英国,你也应该看它。

烈焰中的桂冠

《沒有終點的戰爭:二戰波蘭猶太少女和她們不為人知的戰鬥》一书,是一部描述二战期间波兰女性抵抗运动的历史纪实作品,这些女性在希特勒占领的波兰犹太区内,秘密组织并执行了多项反抗行动,包括贩卖假证、突袭德国士兵、炸毁火车等等,为反抗纳粹暴政、拯救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Judy Batalion通过大量的研究和采访,重塑了那段历史中很少被提及的抵抗运动,尤其是女性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她将读者带回到二战期间波兰的犹太人区,向读者介绍了一些不同背景的女性抵抗者,她们的故事和行动让人心惊胆战。

书中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女性在犹太人区的组织和领导力。在这个被压迫和恐惧笼罩的环境中,这些女性面对的不仅仅是纳粹的屠杀,还有男性对于女性权利和能力的压制。Batalion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女性的背景和思想,让读者深刻认识到,这些女性的勇气和毅力是如何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并为今天的女性权利运动铺平了道路。

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是一个强大的记忆和历史的纪念碑,它提醒着我们,在极端的困境下,人类的勇气和坚韧可以达到何种程度。这本书的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作者Judy Batalion成功地将这些女性的故事融入到历史的背景之中,刻画了她们的人性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

而在我看来,Batalion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世界中,使人无法忘记这些女性抵抗者的存在和她们所做的贡献。所以,无论是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还是作为一本令人兴奋和令人钦佩的读物,《沒有終點的戰爭:二戰波蘭猶太少女和她們不為人知的戰鬥》都值得推荐。